華夏大地上5年的分分合合,這哪一場戰爭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難道必須是打日本、打美國才能拍嗎,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三國、水滸、春秋、戰國都要禁拍了。
這是曆史,活生生的曆史,為什麼掩飾,戰爭沒有誰是贏家,要弘揚的不是抗擊了日本的士兵才是戰士,而是每一個犧牲的生命,無辜的百姓和飽受創傷的靈魂。
可偏盤有著那麼一群無知、無趣、無責、無立場的人士,披著專業的、藝術的皇帝新衣,實在是很悲哀。
在宋錚看來,關於集結號這部電影根本沒必要存在那麼多爭議,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這些難道還不夠嗎!?
從這部電影裡,宋錚看到了人性,看到了堅持,看懂了一個老兵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對戰爭的反思,這些難道不值得感動嗎?
電影中有一幕讓宋錚印象十分深刻,無名烈士墓地,一塊一塊的寫著“無名”兩字的木板做的墓碑,漫山遍野,當年戰場,留下了多少廝殺聲,又有多少血肉橫飛,那時可想得到以後。
鏡頭拉開,那一望無際的墓地,整齊擺列的木板墓碑,讓人止不住的難受,其實這樣的鏡頭在電影裡經常出現,鏡頭拉開,整齊的墓碑,一望無際,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可是和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那個鏡頭相比,集結號裡的這個鏡頭卻帶著那麼強烈的荒謬感。
望著夕陽裡一片又一片的無名烈士墓,穀子地惘然若失,喃喃的說道:“爹媽都給起名了,咋就無名了呢?”
一想想這些無名的戰士,以他們的生命作代價卻換不回一個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稱號,家屬得到的隻是一個“失蹤”,補貼也比人家少的多,失蹤是多麼的不明不白,烈士又是多麼的光宗耀祖,都是一樣的犧牲,卻得不到一樣的待遇。
看到這裡時,巨大的悲憫在宋錚的內心裡湧動,就像原版電影的宣傳語說的那樣一一每一個犧牲都永垂不朽。
雖說當時宋錚在電影院裡看集結號的時候沒痛哭流涕,可是至少眼淚也在眼眶裡打轉來著,這的確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電影,前半部對人們的視覺感官狂轟濫炸,後半部分又似涓涓細流,一下一下撓在心坎上。
看過這部電影,相信很多觀眾都會有同樣的一個疑問。
值得不值得?
47個英勇犧牲被埋在窯裡的戰士,被當作失蹤處理,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死如此不值得。
“人家烈士家屬給7斤小米,失蹤就隻有2斤!”
失蹤戰士的家屬這樣跟幸存連長穀子地抱怨,這是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
而從連長穀子地的角度出發,那47個弟兄,全都是好樣的,沒一個怕死鬼,卻連烈士的名頭也沒有,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像烈士一樣舍身戰場,卻沒有證據,而對於沒有證據的事情,除了個人的爭取,是沒有人會為他解決的,戰士們就這麼白死了嗎,值得嗎?
頑強的拷問這個問題或許仍是一片茫然。
而穀子地為此付出的努力,求人尋找上級,自己動手去戰場挖,這個過程裡,47個人的死有了一個值得。
他幸存了,並且致力於為他們討回公道,他的良心,他的固執,被人當作瘋子,依然無怨無悔。
荒謬的事情永遠不會少,被荒謬調派與捉弄誰又願意呢,但是當無情的命運這樣降臨,有人選擇了迎上去,與命運抗爭,穀子地就是這樣一個人。
雖然故事的結局未免太圓滿,因為興修水利,烈士遺體被發現,上級還親授勳章、為烈士祭奠,但更多的人不會有這樣的幸運,更多的人,被命運的荒謬捉弄之後,籍籍無名的走了,自己和家屬都得不到該得的補償。
生命應該被尊重,穀子地所做的就是這樣一件事,出於兄弟情,出於人的良知,生命的逝去即使無法挽回,生命的價值是不能夠被輕易抹殺的,每一個微小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他努力去為每一個“死的偉大”的生命討回“生的光榮”。
那些犧牲的戰士,不應該是“無名”的,那些戰士在穀子地的記憶裡,每一個都是活生生存在著的。
相信穀子地也會時常回憶起他的那些弟兄,回憶著一切發生過的事情,比如排長焦大鵬寫給家裡的家信,提醒著照顧好老人,冬天不讓兒子去井沿免得掉下,比如為了給他找一塊手表而被敵軍擊中的呂寬溝,比如被打斷了一隻手,依然義無反顧衝向敵人坦克的薑茂才,比如二愣子一樣的羅廣田,比如老兵油子孟士林,這樣一群活生生的人,粗礪,真實,他們都是真正的漢子,講話直白,打起仗來玩命,舉止粗魯,他們並非高大全,可就是真實,這樣的一群漢子都是有人味兒的。
宋錚要拍的就是這樣一群人的故事,他的電影裡,不需要那種迎著敵人的子彈衝鋒,身子都被打爛了,還要一臉堅毅,怒視敵人的高大全,他要的就是一群活生生的人。
在集結號裡呈現出來的,就是最真實的中國士兵形象。
沒有石頭炸飛機,沒有肉包子手雷,沒有手撕鬼子,沒有那些爛七八糟,讓一個中國人看著都覺得臉紅的玩意兒。
第六百四十八章 為生得偉大討回死的光榮完結,請看下一章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