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七十九章(2 / 2)

這部電影改編自一部並不是很著名的,宋錚從王菁花的手裡拿到這本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張園打了電話,張園在看過之後,也隻是遲疑了半分鐘,就決定接下了這個活。

相比於原版的導演張夢,宋錚覺得張園才能將這個故事拍的更加細膩。

故事開篇,陳桂林和妻子討論離婚事宜,背景卻是破敗坍塌的廠房,預示著主人公婚姻的變故,和中國社會原有的價值觀念的傾覆息息相關。

當陳桂林和他的樂隊為一位死者奏響了憂傷的蘇.聯歌曲《三駕馬車》時,對於往日輝煌的眷戀和懷念躍然眼前。

宋錚記得原版的電影中,曾多次出現前蘇.聯的一些著名歌曲,甚至還有一名曾經留學蘇.聯的老工程師,這一切都可以讓人清楚的看到《鋼的琴》這個故事發生地,東北這個昔日重工業基地的前塵舊事,進而可以聯想到整個中國的那些激情歲月和瘡痍時刻。

中國工業的起步是離不開蘇.聯的幫助的,儘管後來由於政治紛爭,中蘇徹底決裂,但蘇.聯對中國的影響延宕久遠,中國工業的“蘇.聯影子”根深蒂固,時至今日,在中國依然能隨處找到蘇.聯的痕跡。

上世紀9年代初,蘇.聯代表的集權式社.會主義模式轟然倒下,而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進入了質變的階段,中國人的價值觀念隨之發生了顛覆式的改變。

以陳桂林妻子的新歡、那個靠販賣假藥發家的幕後情.人為代表的“新思潮新勢力”,憑借物質力量的摧枯拉朽,無情地衝毀了陳桂林所代表的淳樸踏實,默默奉獻的老一代勞動者的精神家園。

影片處處可見的“蘇.聯痕跡”實際上就是表達陳桂林這一群體對舊日時光的無限眷念,對於他們這一代而言,蘇.聯模式是美好的,因為作為產業工人的他們在昔日可謂英雄有用武之地,在粗大笨重,但泛著金屬光澤的時代裡,有著屬於他們的春天。

顯然,在時代變革的狂瀾麵前,陳桂林等人又顯得卑微和無助,他們靠什麼來捍衛自己精神家園?

無力可借,無處可遁,無計可施,無枝可依。

於是,人們看到了一群小有才藝的“工人階級”為謀生計,組成的小樂隊,在街頭巷尾,吹奏代表著昔日輝煌的歌;於是,人們看到大劉在“妻管嚴”的窘境下,經營著自己的“殺豬產業”;於是,人們看到胖頭為了二十元的賭債,不顧尊嚴地躲避著三個婦女的追繳;於是,人們看到季哥儼然以老大的派頭,在舊工廠裡乾著一些並不陽光的勾當;於是,人們看到“快手”依靠往日在工廠練就的手藝,落寞地生活在昔日的陰影中;於是,人呢們看到淑嫻這個女性在男人的世界裡,以男人的方式開拓著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而豪放的背後卻流露著些許無奈。

所有的榮耀,都源於他們的工人階級身份,所有的落寞,都因為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身份在改革浪潮中被徹底塵封。

陳桂林和妻子爭奪對女兒的撫養權,除了天然的親情使然,還有著他對自己尊嚴和能力的捍衛,“陳桂林們”對於“造琴”的執著,也不僅僅是出於友情,還有著他們對於自己光榮傳統的追撫和對現實汙染的抵抗。

落魄的貴族,潦倒困頓,依然不肯丟棄代表家族榮耀的族徽,卸甲的將軍,在賦閒寂寥之時,時常回味著鐵馬冰河的昂揚。

《鋼的琴》中的這群小人物,同樣有著引以為傲的過去,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殘酷地結束,但沒有人願意心甘情願地退出舞台中央。

過去的輝煌代表著他們的力量,一種與生俱來的“根”的情節,讓他們無法欣然接受現實命運的安排。

對於代表往昔產業輝煌的兩根大煙囪,他們都依依不舍,怎麼能甘心在物質享受和娛樂消費麵前節節敗退?

於是,陳桂林對於女兒小元的培養,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造琴”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約定,成為喚醒他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激情的契機,成為他們捍衛自己尊嚴,爭奪表演舞台的一次奮爭。

於是,一個關於婚姻解體和子女爭奪的尋常故事,變成一群失意的工人綻放激情,重振光榮的魔幻舞蹈,他們以一種顛覆常態和邏輯的方式,進行了一次重歸夢想的集體行動。

《鋼的琴》其實就是一出徹底的生活悲劇,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代表一種失落和無奈,所有的結果都不是最初的夢想,包括那架本不該出現的“鋼的琴”。

但是,用微笑和自嘲的方式講述出來的不幸,則處處透露著生活的禪機,這個故事就是如此,所以它哀而不傷,笑而不諂。

片中人物都以最淡定,最從容的方式,處理著種種尷尬的遭遇,如偷琴失敗後,陳桂林那一曲近乎魔幻和詩化的鋼琴曲,將小人物的悲催化解在無儘的冬夜中,讓人久久回味。

或許,人們希望的是陳桂林造出了“鋼琴”,完成了對女兒的承諾,奪回了撫養權,擊敗了妻子和假藥大款所代表的道德墮落,獲得了最終的精神勝利。

這樣的結局或許更令人愉悅和振奮,但它往往不是生活的真實麵,儘管人們是如此地希望它成為現實。

生活的本來麵目,有時就是處處透著一種殘酷和無奈,努力了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可是,人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些東西,它不以實際結果為考量標準,它最珍貴和閃光的時候就是它被展示的過程,它可以是人格的尊嚴,可以是往昔的榮耀,甚至可以僅僅是倔強的血性。

“鋼的琴”並沒有完成“陳桂林們”的所有的心願,但是它告訴這個拋棄了他們的新世界,他們有過光榮,以及他們為什麼會有光榮。

造好了鋼琴,放棄了女兒,目睹了煙囪被炸掉,然後和另外一個女人結婚,陳桂林又開始了另外一段生活。

所有該告彆的終將說再見,所有挽留不住的終將離去。故事以另外一種淡然而光明的結局,告訴觀眾,這就是生活,有時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但是曾經代表著社會中堅力量的陳桂林們,依然有辦法,也必須有辦法生活下去。

《鋼的琴》有如一曲時代的挽歌,於其中可以聽到一種警示,或許,對於這個物質上狂飆突進,精神上日漸傾頹的社會,不無裨益。

在《鋼的琴》裡麵,可以看到,陳桂林的同事們有的改行賣豬肉,有的成了配鑰匙師傅,還有的去撈偏門。

而陳桂林憑著自己的音樂天賦,也勉強能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將要失去女兒。恐怕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當他說出要做一架鋼琴的的時候,這個決定裡一半是和老婆賭氣,一半是潛意識裡對現實的呐喊:“你可以剝奪了我的時代,但你阻止不了我去打造屬於那個時代的烙印。”

這也是他的同事們一拍即合的原因,在故事中,宋錚自始至終都沒有看到這批被時代遺棄的人的抱怨,不滿,隻看到了他們麵對現實的無奈,雖然他們偶爾也發泄一下,嘗試偷個鋼琴,打個群架,但心裡,都充滿著對逝去時代的無限緬懷。

故事中,幾經挫折,鋼的琴終於完成,在故事結尾的時候,由起重機徐徐吊起這架特殊的鋼琴時,宋錚當時心潮澎湃,那鋥亮的琴板代表著不屈的精神,那精致整潔的琴鍵透露出精湛的技藝和辛勤的汗水,這架琴仿佛是骨感現實身上的傲然雙峰,挺拔聳立,桀驁不馴的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存在。

當陳桂林女兒小心翼翼的問道:“能出聲嗎?”

宋錚忍不住啞然失笑,淚水劃過麵頰,看到陳桂林和同事愜意的在一旁欣賞女兒在鋼琴上快樂的彈奏,他們心裡一定很安慰吧。

你看到我低下高昂的頭,你看到我跪下男兒的膝,你沒看到的,是我心中永遠有一處地方,有理想,在不羈的歌唱。,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