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金球獎(1 / 2)

已經舉辦了66屆的金球獎,即將迎來它的第67場show,這場盛會毫無疑問是頒獎季裡的重頭戲,隻不過,雖然也有一個晚宴,雖然也有聲勢浩大的紅地毯,和一個不錯的頒獎典禮,但是和奧斯卡大麵積重疊的金球獎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卻始終沒有多少人願意提及。

那麼,這樣一個老牌的獎項,在頒獎季裡,地位究竟幾何,含金量又有多少?

簡單來說,從每年的12月開始到次年奧斯卡頒獎完畢,這一段時間叫做北美電影的頒獎季,在這一個季度的時間內,北美各大電影人和影評人的協會,會發出大大小小上百個獎項。

這是對於美國電影的“年度總結”和“年度表彰”,在這些獎項中,有一些是協會和工會獎,專門針對“特定工種”,比如攝影工會獎、編劇工會獎、導演公會獎等等。

還有一些是各種協會獎,比如芝加哥影評人獎、洛杉磯記者獎、紐約影評人獎、在線影評人協會獎、有色人種電影協會獎等等等等。

這種協會名目繁多,五花八門,在對於名稱審查並不是那麼嚴格的美國,這種獎項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很多協會的注冊會員,不超過100人,在這些有限的會員裡,還有很多並不是以電影為本職工作的“外行”,這群人評選出來的獎項的“公信力”,那也就可想而知了,而這其中,就有金球獎。

和走專業化、職業化路線的奧斯卡不同,金球獎從誕生的那天開始,走的就是一條“外圍路線”。

金球獎的舉辦方是好萊塢的外國記者協會,如果不是金球獎這個名字,這個獎項更應該叫做“外國記者協會獎”。

其協會成員,是工作在美國電影媒體中的外國人。這個協會隻有96位成員,而這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兼職的。

換而言之,這也是一個不足100人的群體,裡麵又有接近70人隻在業餘時間從事電影媒體工作。所以,他們的品位和鑒賞能力,是不是真的能代表業內人士的標準,這一點非常值得商榷。

也正是因為如此“外行”,所以金球獎是沒有技術類獎項的,像是最佳攝影、最佳化妝、最佳音效等等技術獎項,一律欠奉。

又或許是為了增加獲獎者名單的長度,金球獎硬生生地把最佳影片獎給拆封成了最佳劇情類影片和最佳歌舞/喜劇類影片兩個項目,並在最佳男女主角方麵也做出了同樣的拆分和調整。

在2003年之前,金球獎的頒獎都會被放在奧斯卡投票之日的前幾天舉辦,而在2003年之後,金球獎就被固定在了每年的一月舉行。

也是因為獲獎者和奧斯卡重疊太多,人們普遍將其視為奧斯卡的風向標來看待,但是,該獎項因為沒有奧斯卡的影響力,更沒有太多的公信力,所以金球獎一直以來地位相當尷尬,幾乎淪為頒獎季裡的“雞肋”。

但是好萊塢明星對於金球獎依舊趨之若鶩,背後到底有多少原委?

在美國,在奧斯卡頒發之前,會有公關公司對於評委和代理的影片進行“遊說”。遊說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晚宴、有約片、有訪談,其目的就是要增加影片,或者是明星的曝光率,增加其獲奧獎的可能性。

而在奧斯卡之前,金球獎幾乎是唯一一個大型的頒獎晚宴,並且進行電視轉播,所以這就給這些遊說公司提供了一個公關的好機會。

就比如今年的奧斯卡日程安排來說,1月5日奧斯卡提名投票啟動,13日截止;而金球獎則在8號頒獎,這就給曝光、公關提供了一個時間上的窗口。所以,明星出席金球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行為。

其次,好萊塢的這些協會獎,一般隻是在專業刊物,諸如《好萊塢報道》、《綜藝》上刊發一個名單了事,屬於那種“得了也白搭”的獎項。

而金球獎則有一個盛大的頒獎晚宴,這也是製片公司、經紀人,以及演員拉關係,做社交的機會。所以,金球獎的頒獎,更像是一個社交的派對,而不是一個頒獎典禮。

最後,相對於專業影評人協會獎,金球獎背後的評選團隊是記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媒體對於影片的評價。

而且,由於是外國記者協會,更是代表了在美國主流之外的一種非(即白種、盎格魯撒克遜裔、新教徒)的觀點,還是頗有參考意義的。

所以,金球獎雖然不甚關鍵,但卻相當重要,雖然其含金量並不算高,但是江湖地位依舊。

而對於普通影迷來說,金球獎存在的意義,就是降低了預測奧斯卡的難度。因為在近十年時間裡,金球獎和奧斯卡的重合率相當之高,在重要獎項上的重合率,甚至一度超過了80%。

尤其在表演獎方麵,因為金球獎的雙重男女主角的策略,其和奧斯卡的重合率已經達到了95%。

宋錚還記得他重生之前有一年,好像是2013年,金球獎把自己風向標的實力,發揮得淋漓儘致。在這一年的獎項重合上,隻有最佳導演獎發生了分歧,金球把導演獎給了本?阿弗萊克,而奧斯卡則給了拍攝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

在所有表演獎、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外語片,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原創歌曲和配樂上,金球和奧斯卡100%重合。

超過90%的獎項重合率,足以讓金球獎變為笑談,而金球所憧憬的“獨立自主”,算是一個很渺茫的期待。

所以,金球獎的組委會雖然一直竭儘全力的想要打造自身品牌,可事實上,這麼多年過去了,卻依舊沒有多大的改變。

那麼,金球獎真的是奧斯卡的風向標嗎?

在宋錚看來,這麼說對金球獎真的有點兒不公平,其實,所謂好萊塢式世界電影工廠,每年有多少多少電影產出都是被吹出來了,和中國電影市場一樣,美國這邊每年也有好些電影拍出來,卻得不到上映的機會,最終隻能在倉庫裡蒙灰,能夠上映的其實隻是很少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每年的好電影就那麼幾部,有幾個獎項發生重合實在是在所難免,縱觀最近十幾年的得獎作品,起碼在最佳影片和導演上,一個電影得“雙黃蛋”的幾率並不算很高,也就2到3成吧。

據宋錚有印象的,近10年可能就是《貧民窟百萬富翁》和《大藝術家》,而且有時候金球評出來的更合他的口味,比如2006年李桉的《斷背山》得了金球獎,但奧斯卡上則輸給了《撞車》,到現在為止,宋錚也一直都認為《撞車》完全比不上《斷背山》,兩部電影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作品。

再比如2011年的《社交網絡》在金球上大獲全勝,但奧斯卡隻拿了幾個提名和兩個小獎,奧斯卡的評委平均年齡都60多,可能比較難接受這種新潮的題材。

但是,在表演獎項上,金球與奧斯卡重合的就比較多,粗略看一下應該超過6成,所以拿了金球影帝或者影後,奧斯卡真的是可以想一想了。

金球獎吃虧就吃虧在比奧斯卡提前一個月舉行,如果是倒過來,那奧斯卡是不是也可以叫金球獎的風向標呢?

可以說,一步錯,步步錯,如果在好萊塢先誕生的是金球獎的話,那麼奧斯卡現在的地位恐怕也尷尬的很。

隻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金球獎是從1943年開始舉辦,而奧斯卡是1929年,天生在出身上就矮了一輩兒,在大眾,特彆是中國影迷的眼中,金球獎好像是奧斯卡的一個貼身丫鬟,不知道誰在多年前說的“金球獎是奧斯卡的風向標”,但是,這個定位算是做實了。

其實,這倆獎從評選規則和風格上,真是完全不同,首先從評選規則上來看,奧斯卡是個學院獎,它的名字都是 academy awards,評委都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會員,大部分來自美國。

而金球獎,是由90多名記者選出來的,而且都是國外記者,大多數來自歐洲和亞洲,他們大多都屬於一個叫“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的非贏利組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