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小時代(2 / 2)

請看《小時代》。

如果沒看過,隻是道聽途說的話,宋錚也不會對《小時代》有這麼強烈的惡感,關鍵就是,上輩子,他曾狠狠的被虐了一把。

宋錚現在甚至都不願意回憶起當初他為什麼要走進電影院,去看這麼一部大爛片,似乎是因為被預告片給吸引了,說良心話,《小時代》的預告片畫麵真的很唯美,再加上裡麵有那麼多俊男美女,而且當時同時段還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電影,所以~~~~~~

宋錚那個時候選擇去看這部電影,真的隻是衝著那些唯美的畫麵去的,對郭小四這個新手導演,完全不抱任何期待,結果看過之後,和設想的一樣,《小時代》的質量果然爛的一逼,通篇僅是一些青春偶像的堆砌,毫無營養價值可言。

事實上,自從曝出郭小四親自當導演起,宋錚就覺得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一個隻是影視編導專業畢業,寫了n多年書的人,能拍好一部電影?

最開始還以為他隻是掛個名,會有彆人替他拍,看完電影後,發現原來真是郭小四親自執導,勇氣可嘉!

那麼,電影的質量如此之爛,也就找到了合適的理由了。

當然了,郭小四是第一次當導演,而且以前根本沒接觸過電影,所以技術層麵上存在問題是理所當然的。

但除此之外,整部影片從情節到思想上,也是膚淺的一塌糊塗,沒有任何真實感和認同感,看完影片之後毫無感覺,不知道想要表達什麼。

宋錚當時最為強烈的感覺就是,電影和書真的不一樣,書本是文字的東西,讀者可以在文字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每個人根據文字在大腦中所呈現的畫麵是不同的。

但是電影,直接呈現的就是畫麵,直接給到觀眾的就是視覺印象,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無法改變。

而且,不是所有文字能夠描繪出的東西,都適合以畫麵的形式呈現,或者說是畫麵的局限性,不一定能呈現出文字所描繪的內容。

因此,作為一個作家,郭小四的也許會受很多人歡迎,但想把變成劇本,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小時代》的整個故事,放在電影中顯得十分浮誇,所有的內容都流於表麵,所有的情節都和物質掛鉤,沒有任何一點能夠讓人覺得和實際生活相符合。

所有事情的發生都很刻意做作,沒有任何自然成分,所有人的愛情都顯得那麼的膚淺,無聊的要死。

郭小四在電影宣傳期間,曾多次說這是一部關於友情的電影,但實際上真看不出哪裡能夠體現出友情,如果說一個有錢有勢的大姐頭能夠擺平一切算作友情,如果說最後一起抱著幾箱子衣服一起奔跑算做友情,那友情也太不值錢了。

應該是郭小四認為最能體現友情的南湘給每個人設計衣服的戲份,也因為南湘這個人物的沒有存在感而蕩然無存。

造成這些問題的最大問題就是整部電影的戲劇衝突太弱,影片沒有結構層次,究其原因就是劇本寫的太差勁,浮於表麵,外加沒有思想。

郭小四似乎還曾經在某個采訪中說過,寫這本書的時候,就是朝著可以改變成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方向寫的。

呸!

你個當代武大郎,還是先回去好好研究研究電影劇本是什麼回事兒,再來說話吧。

一個做作的故事,就已經很讓人很頭疼了,影片的所有演員的表演也好不到哪去,大蜜蜜就不用說了,郭采傑還真不適合演女王範兒,hoLD住姐誇張的搞笑也和影片不搭調,郭美人更是毫無存在感,那幾位男演員實際上就是上來走秀的,這個脫完衣服那個脫,瘋狂賣.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郭小四還在片中設計了一個形象十分像自己的角色,也是一著名年輕作家,連發型都一模一樣,當然身材上要比自己大兩圈,宋錚音樂還最後一個鏡頭就是以這個人物的特寫結束,當然,導演完全可以將自己作為原型寫入影片,但這麼公開和臭屁,實在是隻顧得自己陶醉,而忘記了電影本身。

看完電影之後,宋錚當時就覺得被人塞了一嘴的蒼蠅,之前覺得非常唯美的畫麵,也被刺激的成了糟粕,顯得非常奢華,看上去就是土大款和暴發戶,與那種骨子裡高貴的奢華根本差了10萬個檔次,如果這就是郭小四幻想到,年輕人應該有,或者希望的生活,那麼也隻能說明他自己也是一個浮誇的人。

不過,似乎這部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成績還不錯,可這完全是商業上的,和電影藝術完全無關,郭小四的確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充滿想象力和力度的宣發能力,鋪天蓋地的水軍式傳播,再加上部分影院100%給足排片麵子的強大噱頭,還有就是腦殘粉的無腦狂追。

所以,這部電影的票房也僅僅是還不錯而已,前期上座率飽滿,而後隨著電影上映時間的推移逐漸呈現疲軟,最後徹底涼涼。

這主要是因為受眾群太集中,影片對於70、85前的另一主流電影觀眾來說吸引度不大,其次就是影片不接地氣,無法達成社會性集體追憶話題,另外影片敘事成為最大硬傷。

《小時代》影片本身有著非常大的硬傷,那就是在於故事本身,並延續到了影片的視聽影像表現手法上。

郭小四並不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是一個善於將文字用無邏輯的擰巴手法拚湊在一期,而讓大眾認為這是一種藝術,這個大眾特彆是90後,也就是腦殘粉。

而冷靜的人在看過之後,肯定都要和宋錚一樣發問:這Tm到底是誰的時代?

郭小四在《小時代》裡打出的口號中有一句是“這就是我們的小時代”,這句話似乎是在表明,郭小四想通過他的故事,來給年輕人呈現一個年輕人的時代,實際上,這個時代,虛假得很,文藝的很,陽春白雪的很。

電影本身所傳遞的“時代”概念,僅僅是依托“時代姐妹花”、“魔都時代中學”,以及林蕭、宮茗等人嘴裡的獨白吐出的“時代”來完成的,整部電影對於“時代”概念的解釋是依托於粉絲對於郭小四本身的信仰來達成的。

郭小四的生活極度奢華而浮誇,如果假設心理學有這種理論,他是用這種奢華來彌補他生理的劣勢。

顯然,郭小四的生活與當下普通孩子的生活有著十萬八千裡的距離,然而他用自己的生活告訴彆人,這是年輕人的“時代”,本身就是悖論。

郭小四在亦或是電影中,所呈現的那個時代,離年輕人的時代相去甚遠。

生活無憂,性格憂傷,仰望四十五度。

那隻是郭小四一個人的時代,他把自己的時代,自己的生活誇張而浮華的寫出來,拍出來,讓那群還不懂的生活和現實的年輕孩子們意.淫成自己的時代,這種做法,不論是於文學、於商業,甚至是於道德,都是不厚道的。

那麼,《小時代》裡到底講述了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這一點,似乎郭小四自己的說法都不能夠完全的讓人服眾,而宣傳過程中,那些腦殘粉們說郭小四寫出了他們的內心情感世界,這種說法似乎也隻是建立在過度個人崇拜基礎之上的。

從故事中描寫的浮誇世界來說,不管是草根的林蕭、高傲的顧裡、與世無爭的南湘,在生活中是可以對位出人物性格的,所以年輕女孩子們可以一一的比對,把自己想象成此間的人物,但是中這三位女生的做法、行為、習慣、身世、思想、言語,似乎都太“陽春白雪”的厲害,生活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那麼說話和辦事,隻有宛如這樣的人物在生活中才是真實的寫照。

也許現在的孩子們的生活太枯燥,枯燥的他們的生活波瀾不驚,時代的進步讓這一代的年輕學生缺少對信仰、文化以及審美上的成熟度,所以他們隻是一群智商不低,情商亂碼的一代人。

於是郭小四抓住了點,寫出他們想要的人物,於是,孩子們開始瘋狂的膜拜,郭小四成了神,實際上,他隻是抓住了時代的空子,就像90年代的校園民謠,借著時代的契機,文藝了一把。

所以如果《小時代》確切要講述一個時代的話,那就隻是郭小四個人特殊人生經曆的寫照,來虛構這樣一個時代的假象,借助於年輕學生對於認知上的處.女地,活生生的賺著錢,還能讓自己成為一個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