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毅點點頭,這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工程師隊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才是需要時間去培養的,手藝也是需要時間去慢慢的研究和琢磨的。
在高精尖加工領域,國外的企業做的比我們更好,其實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國外的企業,他們的員工普遍在職的時間比較久。
像日本,他們非常講究工匠精神,以工匠的精神來仔細的對待一件可能極其枯燥乏味的事情,沉下心來好好仔細的琢磨。
所以日本的產品往往都以精良聞名於世,日本的工匠精神在全球也是非常有名。
拋開曆史因素來說,有些東西我們不得不佩服彆人,相比之下,我們就顯得浮躁了很多,不管是這個國家的上層,還是企業,個人,都顯得非常浮躁,沒有沉下心來去仔細的思考和琢磨關係自己、關係企業和關係國家命運的事情。
當然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日本的企業是絕對不會主動辭退自己的員工,哪怕這個員工犯錯誤了,所以日本人基本上進了一家公司之後,一輩子在一家企業乾到退休並不是什麼讓人吃驚的事情。
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低層乾一輩子,一直做到退休。
日本的企業將自己的員工視為寶貴的財富,特彆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員工,更是如此。
即便是在基層乾一輩子,這些人的薪酬待遇等等也不會差,因為年年都有加薪,薪酬待遇也足夠支撐自己家庭的開支和生活。
所以日本企業的流動性普遍很低,員工也不喜歡跳槽之類的,在一家企業一乾就是一輩子,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自然是熟能生巧,極為的精通。
反之我們國家的企業,在很多時候往往視自己的老員工是為負擔和累贅,到了一定的年齡,即便是你不願意離職,公司這邊也會想儘辦法將你給掃地出門,而且還是那種非常絕情的,連賠償金都不願意給你的那種。
這種情況在國企、央企之類的還算好,在私營企業,基層全部都是年輕人,根本就看到上來年紀的工人。
用4000塊錢的工資就能夠請一個畢業生更加賣力、努力的乾活,何必花8000去養一個老員工,這就是大部分企業的真實現狀。
好處是企業一時節省了自己的人工開支,但是壞處也很明顯,老員工都是最熟悉這個企業和業務的人,他們的離職無形之中的損失根本就難以計算。
所以我們國內現在很難出偉大的企業,在私營企業科技創新方麵能夠數的出手似乎也隻有華為一家了。
秦毅想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工程師隊伍,培養傑出優秀的工人,並且讓大家能夠沉下心來專心專一的做一件事情,秦毅覺得自己還是要跟日本人多學習、學習。
“我的建議是我們從高校之中直接招聘畢業生,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工人隊伍。”
盧慶偉想了想說道。
其實他就有這方麵的想法了,大學教育的普及,大學生也不再是以前的天之驕子,不能總想著坐辦公室、成為白領、金領的。
新的時代,藍領更需要有文化、有素質的人,特彆是星河航天這種專門製造飛行器的企業,更是需要高素質的工人隊伍。
在以往,工人往往意味著沒有文化,沒有學曆,也意味著臟、累、苦,所以很多時候,大學生都不願意去當工人。
可是這工人又往往是接觸生產的第一線,沒有高素質的工人隊伍,在以前初級的企業還能夠靠廉價的勞動力競爭下去。
這高科技的企業,肯定是沒有辦法再使用以前的模式,更多的是應該學習西方的模式。
即便是工人,那也是有文化的工人,懂科技、懂技術的工人,隻有這樣的工人隊伍才能夠支持起高科技的企業。
“大學生會願意當工人?”
一旁的楊洪岩一聽,連連搖頭。
“那可不一定,關鍵是要看當什麼工人,給什麼企業當工人,薪酬待遇怎麼樣。”
“更何況,如果覺得工人這個詞不好聽的話,我們可以叫工程師嘛,反正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隻不過我們需要高素質的工人隊伍。”
盧慶偉笑了笑,卻是顯得非常自信的說道。
“我覺得慶偉說的有理,我們是有必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工人隊伍,大學生剛剛畢業走上社會,可塑性強,我們是可以考慮招募一批大學生來自己培養,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科技工人。”
“還是叫工程師吧,不然我也擔心可能會招不到人。”
劉培強仔細的想了想也是支持盧慶偉的看法。
ps:本人沒有歧視工人的意思,也沒有歧視大學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