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 76 章(1 / 2)

傅元寶這輩子沒寫過情書,罰抄的不算。

他一個是有娃娃親在身,另一個是也真忙。每天睜眼閉眼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傅元寶也沒和桑曉曉討價還價。

討價還價的後果,說不定會從一天一封變成一天兩封,更可能是桑曉曉說兩句“你行不行”這類的話。他當然不可能不行。

送小姑娘回到家,就見她一下車就撒歡快步跑進屋裡,一副求表揚的樣,高聲說著:“我這次肯定成績很好!我感覺很好。”

屋裡更是傳來一陣歡喜的配合誇獎:“曉曉厲害啊!”

“你肯定能考好。累不累?我給你紅糖燒蛋來一個。”

傅元寶下意識笑了聲,下車跟著進了屋子。

幾個月沒來,桑爸桑媽依舊是那樣客氣。桑家比原先又添了不少小件,看上去東西不像他第一次來時候那樣空蕩。桑媽給傅元寶倒了杯茶,也不再是用碗而是用杯子。

桑爸桑媽沒上過高中,不懂高考都考的什麼內容。兩人一個稀奇著:“哦,都上500分啦,這麼厲害!”另一個也佩服得不行:“我怕是考卷都看不懂嘞。”

說著說著,他們還攻擊桑達達:“你要是當初像是你妹妹一樣認真一點,也不至於考不上學校。”

桑達達哼了兩聲,繼續扒拉飯。他本身就不是讀書的料,考不上能有什麼辦法?總不能硬拖著一年年考下去吧?

好在他們攻擊的隻是說一兩句話,很快就轉移到彆處去。

桑爸桑媽有注意到桑曉曉手上的新飾品。

桑媽直搖頭:“這個串是元寶你送的啊?太貴重了。太貴重了。元寶你這個怎麼能隨便送呢?桑曉曉哪有錢還你禮。”

桑爸和桑曉曉說著:“你要回點禮物的,知道嗎?”

桑曉曉原本和家裡人說得好好的,發現沒一會兒他們都開始幫傅元寶說話,頓時不高興。趁著桑媽去廚房,桑爸去幫忙,桑曉曉戳起了傅元寶的腰:“都怪你。”

傅元寶日常背鍋,習以為常:“嗯。”

桑曉曉得寸進尺,蹬鼻子裡上臉:“情書今天就開始寫。”

傅元寶無奈:“行。”

桑家這邊其樂融融,此刻首都桑曉曉想去的兩所學校,其中一所的中文係正在開小會。大家都是文化人,開小會的時候氣氛也和彆的係不大一樣。

彆人開會規矩多些,他們考慮是小會,暢所欲言,所以連開會的姓名台簽都沒放,直拿著各自的水杯湊在一起。

這次小會的重點,是關於作家“三木”桑曉曉的事。

每年高考出卷都會考慮選用當年議論聲最大的主題,或者說上頭最想要傳遞的意識去出題。今年出卷老師關進出卷“小黑屋”前,還糾結著:“哦,那個三木今年高考,得避開她對吧?”

總不能考試的時候,三木一看卷子,發現卷子上要理解的是自己的文章。回頭成績出來了,她要是沒拿高分,給出的答案與出題老師的想法不一樣,那可糟糕極了。

今年高考結束,大學也是要放假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隨後迎接下一年的新生。招生辦的人早摩拳擦掌,準備去搶生源了。得在人填誌願前去搶人啊!不然哪裡來得及!

中文係老師還沒徹底放假,這會兒不就臨著放假前,開個小會議。

大多數時候,高考成績是和統考差不多的,名次尖尖頭上一樣。

但他們學校去年報考分數都沒比上隔壁中科大。現在都說得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們學校擅文學,雖說保持在前五名頭上,可再怎麼下去前五要沒,前十說不定也要沒了!

滑坡這事剛開始是一點點,等到發現不對的時候,那就一口氣滑下去了!很可怕!

想要維持學校一直以來的優秀,學校的師資設備一向來都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其次就是要考慮優秀生源。好學生是會為了和“榜樣”同校,而主動考過來的。

“想當初我來學校,就是為了和尊敬的周老師一個學校。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畢業又過來當了老師。”一個老教師感慨著。

另外一名女教師也是陷入懷念:“對。我們那時候哪裡有現在條件那麼好。苦啊。也怕。怕第二天去上學,學校沒了。”

這種陳年曆史不好過多回憶,回憶了容易引發事故。彆看一個個知識分子說話裝模作樣的,實際上有幾個第一次從事文學,可能全然是因為不想乾苦活。

比如說不想拔牙當牙醫,比如說不想做擦鞋的鞋匠。

要說純粹的文學愛好,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是後來培養的。人有幾個能年紀輕輕就想好人生目標的呢?有幾個到了工作我再找到愛好,很正常的事情。

當然他們今天開小會,主要是為了三木。關於三木的消息,他們早就有人打探過了。當初三木的文章一出,在首都暢銷的時候,他們這群人就聽說過小作家隻有十八歲,正好高三。

是高考的人。

後來半年沒出什麼新作品,再一打探,原來考試成績特彆好,好到他們市裡統考考了第一名,報考目標就是他們兩所學校。這可就了不得了。國之棟梁,未來之星。

中文係一個老師喝了口水:“這事我已經和招生辦說了。人我們肯定要,趕緊和地方聯係,想辦法讓人把誌願填上。她統考的分數是能上我們學校的。要是上不了,肯定是批卷老師的問題。”

“哈哈哈哈——這都怪上批卷老師了。不是說今年要多收點理工農醫的麼,說是要和隔壁競爭一下。”

“是要爭的。我們圓明園技術的,怎麼就比不過隔壁五道口技術的了?我們文科理科都能抓。往後綜合發展。你們平時也多寫些文章,這名氣打出去了,還愁學生嗎。”

說著說著,連兩個學校外號都說出來了。

有個老師問了一個問題:“這要是她分數沒到呢?”

一個資曆最高的老師:“五道口能破格錄取人,我們憑什麼不行?就給她降分。降個60分80分!我不信她還考不上。他們破格錄取的幾個,你們想想,哪個不是能寫進教科書的?”

這話一出,大家確實想起了有幾個偏科厲害,最後被破格錄取的。從當年那會兒來看,學生的文化和素質水平並不算高,可到了幾十年後的今天回頭看,確實都能寫進教科書。

60分80分一降下去,隻要考上大學的分數線就能上他們學校了。

大家對錄取三木這事幾乎是勢在必得,誰想又一個老師問了聲:“那她上什麼專業?前兩年是大課,兩年後跟哪位老師?”

現場靜置了兩秒。

這話問得是相當好。

“文學優秀的人,總歸要來我們專業。我們專門研究現當代文學。這就是三木擅長的地方,也能讓她在文學方麵走更遠。”一個老師假裝正經,認真給大家分析著,“對不對?”

另外一個老師覺得吧這話不能作準:“我看了,她的文筆裡有些古典文學色彩。寫的是通俗文字,但字裡行間你能看出那股味道來。說不定她對古典文學感興趣?而且她曆史也不錯。”

還有個老師看法更獨特:“文學不管怎麼說,落腳點都在字詞語言上。字詞研究是基礎。也不妨礙她寫文章,也讓她不會受到彆的大作家影響。”

邊上一個老師聽不下去:“你們怎麼不說她英語也不錯,可以去外文專業呢?還有啊,字詞的基礎課程,她大一大二也能學。”

光專業搶人就很可怕,彆說還有跟哪位老師的事。學校會安排專門的導師,負責引領學生,指導學生。這種師生關係和大學普通授課的師生關係截然不同。

放到古代,也算是弟子一類了。往上很大概率是會在其中挑選研究生的。再往後拉出去麵子都不一樣。

文化人之間也有硝煙。

一個老師笑嗬嗬說著:“我們討論這個沒什麼大意思。左右是三木自己先選專業。她第一個學校選什麼,第一個專業選什麼,哪能隨便更換呢。”

這話頓時讓幾個老師醒悟過來。對啊,第一個專業是什麼,全看三木怎麼填。那他們聯係三木,讓三木填寫誌願的時候寫他們的不就行了?

什麼文學藝術、陽城日報的聯係方式,他們可都有。

一個當即起身,虛偽找起了借口:“我去倒杯水,水喝完了啊。”

另一個也咳嗽一聲:“哎,這麼討論也沒用。我去看看報紙。”

這下誰能不知道自己身邊同誌的心思?原本開小會的人,轉頭跑空,集體去想辦法聯係人了。

沒過多久。文學藝術編輯部、陽城日報編輯部、陽城出版社、碧玉少女編輯部,四家電話都先後響起來。

四家電話接起後,對麵傳來友善和藹且充滿禮貌的普通話:“喂,請問是xx編輯部。我們這邊是xx學校。我是……”

一番介紹後,打電話的人很快說明來意:“是這樣的,我們學校非常誠摯的希望三木先生能夠到我們學校來上學。聽說她剛高考完,能有幸知道一下她的聯係方式麼?學校聯係方式也可以。”

更有老師非常直白:“我們是想知道她這次成績預估出多少分?這決定了我們可以降分多少來錄取她。基本上隻要她能考上大學,我們就希望她能夠入學校的。”

本來陽城幾個編輯部正在商量聯係桑曉曉,遠在首都的文學藝術編輯部也在考慮聯係桑曉曉。他們的目的和各大學校的老師不一樣。他們的目的是催稿。

小半年了啊!桑曉曉再也沒交出過一個字!

考完試了,再不寫稿有點過分了吧?《春居》兩個故事到現在還沒第三個呢。第二部的校對稿都改好了,就等三木寫個序寫個結尾隨後下印廠。

《秋醫》的故事雖說像是已經收尾,可他們也能收彆的故事呀。

至於短篇,那當然是多多益善。誰和能增加銷量且不需要花多少稿費的短篇過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