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 90 章(1 / 2)

桑曉曉的《春居》在繼續連載。熱情的讀者會想辦法弄來陽城報紙看。不急切的讀者便等出版新書再一口氣看。出版書跟不上速度,以至於市麵上盜版猖狂。有的仁義一些,隻是把報紙整理出來複印給大眾。不仁義的甚至起個差不多的名字,以三木的名義“出書”。

新城書店布置著場景,給大家準備了椅子,準備了爽口的涼茶,積極舉辦著讀書會。

現在這個時間段,正是各大學校陸續即將開學的日子。學生們大多從自己家裡出發來學校,而又沒有正式開學。八月是年中較為空閒日子,八月的周日又是不上班的日子,正好也給工作人士過來的機會。

探討文學不問出處。不管是高校校長還是飯店服務生,隻要心中有文學,都可以來參加。

唯一的問題就是天熱。好在新城書店麵積大,倉庫就在邊上。他們已經辦過幾次讀書會,特意會將倉庫清理出一大塊區域,裝點一番後就給大眾進出互相探討文學。

新城書店所有的電風扇都拿了出來,確保倉庫通風透氣且涼快。

桑曉曉在外哪怕名譽加深,到這種場合也完全就是個普通讀者。來來往往有名氣的作家多了去。有的更是穿著西裝匆匆過來,和好友結伴哈哈大笑聊著最近看的書。

學校文學社來了不少人,結伴湊在一起:“你們誰要上台讀自己的文章麼?”“不了。人太多了。我剛才看到學校教授也來湊熱鬨。被他發現回頭上課他肯定要點我。”

“我想上,但我的文章剛交給審稿那兒,人掃了眼直接退回來了。說是這本書的讀後感有人已經想說了。”

讀書會要上台說讀後感,總不能人人都說同一本書的讀後感。

桑曉曉是趁著課程沒正式開始,過來隨意看看的。她要寫的自己東西太多,讀後感真沒什麼空寫。這兩天她已經動筆寫起了商人,寫得快夏天就能投稿就能發文。

孔雯也來了。她來也不是為了上台講文章的。

她是為了和桑曉曉說合作的事:“我覺得這事可以做做。首先要等傅元寶做出產品來。我們一群人喝過之後開個會。你到時候固定個時間,我們湊一桌吃個飯。”

桑曉曉當然應下:“好。”

人群鬨哄哄的,很快有人過來主持讀書會:“各位讀者好!我們讀書會馬上要開始,大家儘量先入座。我們儘量低聲說話。”

到正式開始時,主持人更是賣力介紹著:“今年新城書店讀書會,熱情邀請了作協秘書處……”主持人一個接著一個介紹,當被介紹人站起身後,大家都拚命鼓掌。

孔雯和桑曉曉說著悄悄話:“首都就這樣,一個板磚飛出來砸十個,八個有身份。這讀書會藏龍臥虎,要是文章寫得好了,指不定就能在首都名氣直接飛升上天。你怎麼不寫個文章上去?”

桑曉曉之前也被文學藝術的編輯邀請過,可她實在沒空:“要開學事情多,我還有稿子要寫。總不能叫你們幫忙,我一個字都不寫。”

孔雯對桑曉曉的文章充滿好奇:“你寫得什麼?”

桑曉曉:“就上次說的,做化妝品的女商人。”

孔雯詫異。她們這群人想法很多,可多隻會寫短篇。長篇耗時耗力不說,投稿很多都容易被退稿。上次喝咖啡的時候,不少人點子不比桑曉曉差,可據她了解,似乎沒人寫下來故事。

她都奇了怪了,桑曉曉怎麼能夠堅持不懈寫文:“你是一年時間寫了兩部長篇,兩短篇。現在已經在籌劃第三個長篇。你哪裡來的空?”且還要高考。

台上很快有人上去,高聲念起了文章。

桑曉曉在台下和孔雯說著:“每天寫就有空。”

孔雯做作業都要放到最後幾天才做完。她這種都算好的了,以前她見過很多同學,做事情非要拖到最後幾天趕工。哪能做到每天有空就做?

她虛心求教:“那你不想寫又必須要寫的時候怎麼辦呢?”

這話說得再悄悄,周圍人也聽得見。有幾個投來一樣好奇的視線。他們都知道三木,都覺得這人是真的天賜大腦,這才能兼顧學習和寫文。

桑曉曉想了下:“你拿出一張紙,告訴自己隻寫三行。寫完你就要去玩了。”

孔雯詫異。

這算是什麼方法?

桑曉曉的方法就是和人的思想對抗:“人下意識會想要完成一件事情。你就會發現自己寫了不止三行。再然後你就發現你一頁寫完了。你要把玩當成必須要做的事情,固定好玩的休息時間。把寫文當做娛樂穿插進去,快樂和速度就會一起過來。你要寫日程表也可以這麼來。隻寫玩的時間。”

孔雯沉默。

這是怎樣一種欺騙自己的精神?

強迫自己玩。餘下的時間隻能抓緊用來寫作和學習。

旁邊有人忍不住湊過來:“要是這方法也沒用呢?我玩了就不停的玩。”

桑曉曉用最嬌氣的聲音說出最冷酷的話:“沒救了,等死吧。”

眾人:“……”可惡。他們都是想要搶救一下的。

台上的人說自己的,台下的人做著筆記,低聲交流著個人感悟,以及通過台上人的話來了解自己所沒有看過的那本書。這種讀書交流,要兼顧讓沒看過的人能聽得進,讓看過得人有新所得,難度是有的。

交流的人,有交流中文書的,有交流外文書的。

桑曉曉聽著記了好幾本有意思的書,打算回頭去看看圖書館有沒有。如果最新的沒有,恐怕就要在書店裡買。

新城書店就是靠這法子賺錢的吧。

桑曉曉這邊充滿著文學氣息,傅元寶那邊則是充滿金錢和夏日汽水的味道。

他讓鄭嘉找人聯係,在首都貸款買了個專門做飲料的廠。首都的廠價格本來是不會低,可現在市麵上賣飲料的人太多,以至於小廠完全賣不出自己的產品。

就算傅元寶不買,這家小廠也要把工廠賣給彆的廠商,或者租借出去給人生產彆的產品了。

白襯衫要見人,在廠裡容易弄臟。廠裡又熱,隻有電風扇吹著。傅元寶穿著工字背心,跟在原工人看著廠裡的設備。

他的問題很多,在了解清楚過後才買的廠,還是得再問一遍細節:“我們一天所有設備動起來,能生產多少飲料?我們的工人人數不多吧。都工作了幾年?各自擅長什麼?”

工人便一一回答。設備動起來生產飲料一天是不多的。工人數量更是不多。工人也不知道傅元寶為什麼要問擅長什麼,隻敢收著說:“我們沒擅長的,就埋頭乾活。有幾個機靈點。有兩個是身體缺手指腳趾的。但不妨礙做工。”

傅元寶再問:“有沒有擅長說話的?家裡人也行。要那種說話誇張,能把一個東西說得天花亂墜。把東西賣出去的。在供銷社學過的最好。”

會在供銷社乾活的人,一般不樂意換個工作。可要是隻是去供銷社學彆人怎麼乾,最後沒乾成的。這種類型最好。

這工人媳婦正好會說話。他疑惑問傅元寶:“要乾什麼?是要賣我們的飲料?”

傅元寶輕點頭:“有自行車更好。一天走一條街。我到時候需要人手,專門供貨上門。全找小飯館,小餐飲店。專門賣我們的飲料。隻要有一家店樂意買我們的飲料,他就能拿一份錢。”

工人恍然。

這方法是很好。這要是手腳勤快,嘴麻利的,一個月下來可不知道多少錢。說不定比在廠裡有錢多了。他眼神發亮:“我媳婦就行啊。就是老板,我們賣什麼飲料?”

現在可什麼飲料都有。什麼橘子汽水、可樂、涼茶多得很。他們要是跟著賣,好像也沒什麼好賣的。

“檸檬茶和檸檬茶汽水。”傅元寶上次聽桑曉曉說過後,就有在研究這個。按照現在的規定,材料要以本地材料製作,販賣也最好賣在本地。

鄭嘉是本地人,恰好知道有一款進口的檸檬,是首都近郊的檸檬再培養之後的產品。所以說近郊就有本地檸檬。他前兩天去看了,已經和當地人要求全買。

茶葉更是有趣。陽城附近有個縣城,早年種植茶葉。他們當地的茶葉非常沒有名氣,可味道口感卻完全不差,曆史更是能追溯到兩個朝代前。

材料都有,接下去就是試驗最好的口感,隨後抓緊時間量產。夏季是賣汽水最好的日子,他能多早把這飲料進入量產就得趕多早。

工人是根本沒聽懂。怎麼檸檬和茶能混到一起?再加上汽水?太可怕了。

這東西真的好喝麼?

他沒聽懂歸沒聽懂,但確定有東西可以賣,總歸是期待的。他聽彆人說了。這個傅老板還沒成年的時候,就幫他們本地一個工廠起死回生,後來更是自己開了藥廠。

今年來首都發展,竟是從頭做起。了不起。

了不起的傅元寶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檢查完設備後,正巧趕上近郊農民把檸檬送過來。飲料工廠內有榨汁的設備。他便趕緊叫人拿了檸檬先去榨一些汁,他要嘗試配比。

……

讀書會就是什麼人都會有。

桑曉曉最開始感興趣的書有很多,沒想到聽到後來,發現很多人上台格外喜歡悲劇和慘痛的劇情。她原本的興趣漸漸變得麻木,最後手上鋼筆蓋住,有一下沒一下點著紙。

不想寫,沒什麼好寫了。

人類的曆史是曲折前進的曆史。中間必然有各種痛苦日子。每一個人都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而那些痛苦有的人會選擇戲謔說出來,還有一些人則會選擇用文字擴大痛苦的呐喊。

這叫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