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 98 章(1 / 2)

王主編送走桑曉曉,情緒很久都沒法調整過來。

他揉著自己鼻梁,頹廢坐在位置上歎了口氣。他從未有一刻是這麼覺得身心疲軟。雜誌社剛開始重新辦那會兒,一切都向好,然而人有疲軟,大眾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再過了幾年之後,很多人家裡還是窮,整體經濟沒有跟上。考大學的人光交個報名費,考慮自己上學的路費都很花精力和錢財了。

家庭條件好的,慢慢擁抱國際。他們喜歡洋玩意,在文學上也開始看起外國文學。像他們這種傳統雜誌漸漸就少了很多讀者。近來大家的條件重新好起來,可他們雜誌卻沒能跟著好起來。

他固執維持雜誌維持了很久,其實早已經在強撐。但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讓他覺得累。他看了三木的文章,才真正意識到往後會暢銷的是什麼。

已經不再是他們當年熱愛的文學了。

《文學藝術》在現在如此暢銷,或許也終有一天慢慢滑落,不再符合大眾的興趣。大眾數量遠比真正的文學愛好者多,而三木這樣的作家,才是擁抱大眾的。

她能寫出有意思的藝術性文章,也能寫出通俗文學。

往後的雜誌,她辦的那種或許才是年輕人追隨的那類。

編輯部裡總共就剩下兩人。大漢在邊上看老王狀態不好,總歸問了一聲:“你還行不?要不我給你買瓶喝的去?今天奢侈一把,我給你買個那什麼元寶檸檬茶。可貴了。”

老王問了聲:“多少錢?”

大漢:“一塊二吧,打氣的一塊五。”

老王用手指指著人:“你大爺的不如把我賣了。我看著稿子都沒錢給稿費,給我們兩個都找好了下家。下一期稿費都不知道從哪裡出。”說完他歎口氣,“不說了,我翻翻黃曆,哪天適合去上麵哭窮。說不定他們樂意幫三木辦這個雜誌,順帶給我們批點錢。”

哭窮是要找《星海》靠著的主管單位。

雜誌不是說辦就能辦的。

它首先要有人牽頭,有人負責。市麵上所有的雜誌不是都有主管單位,所以就會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內容出現。現在上麵隱隱已傳出口風,往後的雜誌報刊都需要有主管單位,這樣能確保文字上的內容不會有人亂寫,即便寫多了,追責時也容易找到主管單位負責。

當然,現在亂寫的這類報紙雜誌基本上較小規模,也不過維持一時,當上麵的規定正式落成白紙黑字,下麵亂七八糟的報紙雜誌就會消失。

像《星海》或者《文學藝術》這種正兒八經的雜誌,必然有主管單位。一般主管單位也相當正兒八經。說通俗點就是後台很大。同時他們這些雜誌事無巨細,全要上麵審批批準了才能動。

之前他們辦雜誌的錢,基本上是問上麵要的。這其中能自力更生靠發售賺錢的隻有一部分,像是《文學藝術》就能純靠賣雜誌賺錢。大約是三年前各大報紙雜誌開始引入廣告,漸漸很多雜誌都能自力更生起來,盤活了不少編輯部。

《星海》也靠著廣告和銷售兩方麵,同時上麵會批一點錢來支持。當然,支撐很是困難。因為沒幾個冤大頭樂意在一個銷售量不高的雜誌登廣告,而上麵的錢也不是無限量供應,每年有資金限定。

像三木這種文章,其實挺符合現在上麵的風向。這些年商業上放開了很多,一個女商人顯然又符合逐漸邁出家庭的優秀有為婦女們,又符合自力更生發家致富。往後如果加上先富帶動後富,絕對是思想正確文章。

再加上三木一向來書銷量不錯。

王主編這邊想著,桑曉曉這邊回頭就聯係上了孔雯,約著一塊兒下館子吃飯聊天。

桑曉曉活了兩輩子,確實是沒辦過雜誌。她很清楚辦雜誌不能一時興起,而生搬照學往後的雜誌開辦方式儼然也是不行的。法律都要與時俱進,他們辦雜誌也得考慮社會情況。

現在年輕人能舍得下手頭錢買書,也不一定舍得下手頭錢買一期期雜誌。再往後過幾年才是年輕雜誌的天下,因為錢多了,生活物質條件充足了,他們會想要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現在年輕一代的讀書人未必有這份閒心。

她和孔雯說《星海》這事。

孔雯和學校領導和老師溝通多,也見多識廣。她聽桑曉曉說要開辦雜誌,當然是堅定認同的:“辦啊。為什麼不能辦?要辦就辦得與眾不同。你有什麼想法?”

桑曉曉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我想做月刊,最好是做雙版。”

孔雯剛聽到這話愣了:“月刊雙版?那會有人買麼?這個量是不是太大了些。回頭要是一本賣不好,你這是砍掉還是怎麼辦?”

桑曉曉歎氣:“所以剛開始隻能做一版月刊,就給年輕人看的。言情,就是寫愛情為主。想法思路都可以創新,題材可以是長篇或者短篇,整體積極向上就行。前半本寫喜劇,後半本翻轉看,倒著看,寫悲劇。”

孔雯聽著覺得有意思的地方來了。她雙眼發亮:“這有趣。生活就是有悲有喜。”

但題材如果這麼限定的話,孔雯說了聲:“你這個好像書,都不像雜誌了。”

桑曉曉本來伸筷子準備夾菜,聽到孔雯的話頓住。她側頭看向孔雯,恍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現在這個雜誌環境,還沒有誕生雜誌書!

其實幾十年後,國內也並沒有真正所謂的雜誌書。雜誌書是隔壁國家開始產生,後續國內年輕一代的雜誌也出現了這種類型。詳細點來說更像是書,但因為做成了雜誌,且一直連載,所以被稱之為雜誌書。英文裡稱呼為“mook”,也就是雜誌和書英文融合在了一起。

由於刊號的緣故,要麼算雜誌,要麼算書,刊號是分開的。雜誌書這種二合一的存在,就被歸到雜誌一類去。

桑曉曉一想到這個,對自己要做的雜誌概念頓時清晰更多:“就按照書的格式來做雜誌。這沒什麼不好。每一期雜誌都要做出書的感覺。是可以放在書架上珍藏的。”

思路一開闊,點子就多:“每年還能競選最優秀的長篇和短篇。長篇選定幾個出成書,短篇選定一些出成短篇集。周邊,就是送的贈品,可以是海報、明信片、書簽、包書皮等等。”

孔雯聽得一愣一愣。感覺桑曉曉這個已經是較為成熟的思路了。

她心癢癢,問桑曉曉:“你這個打算找誰辦雜誌?星海的人?他們主要還是老一套思想吧,和你的想法會不會衝突很多?”

桑曉曉脾氣是很大的。她揚起下巴:“都打算來我這裡工作,肯定是以我的想法為主。不然我找他們乾什麼?給自己添堵麼?我就算是要紙張封麵撒金箔,他們都不能攔著。”

她不敢保證自己的決策百分之一百對,但很清楚如果上下不是一條心,絕對做事百分之兩百失敗。

孔雯:“那還是不要撒金箔了,買不起。”

桑曉曉不由說著:“就雜誌名字可以撒上亮閃閃的粉固定。這叫工藝。不一定是金的,銅粉也行?”這種工藝幾十年後還挺常見。

“要是做成書,其實還可以做書封麵打開有立體結構的。”桑曉曉認真想著,“等春居整個故事結束。再出版新一版本的時候,我就想在裡麵夾一個卡。卡翻開裡,裡麵能有一個紙做的春居。要是做起來方便,可以再加兩個小人,再給個空白的人模樣的卡片。大家按照自己的模樣畫或者剪,可以塞在卡裡,好似自己也能去春居。”

孔雯不由給桑曉曉倒飲料:“好想法,絕了。”

這人難怪和傅元寶可以成未婚夫妻。賺錢的想法一套接著一套。她聽著隻覺得書可以不要,這個卡絕對自己要有。

誰想桑曉曉這人想法很絕:“到時候把卡從1號開始寫編號,首印多少份,我們就弄多少編號。後頭要是沒編號或者編號重複,說明就有假的。”

孔雯問:“那假的怎麼辦處理?”

桑曉曉撇嘴:“我又沒法處理。這不得上麵去處理?我又不是神仙。”

孔雯聽比自己年齡小好幾歲的少女這麼說著,還真當人是神仙了。她以前其實一直沒想好畢業後要做什麼工作。現在桑曉曉才剛入大學,都已經開始規劃起做雜誌了,她好像也不能認輸。

身為本地人,又是大院出身家世清白,可以考慮的工作有很多。

孔雯想了想:“我還有一年畢業,你說我是繼續往上讀,還是考慮直接工作?我打算往後就做上麵的人。”她朝著桑曉曉挑眉,有點自傲,“你的編輯部聽上去誘人,我是很想來當編輯。不過當你手下的編輯,肯定沒有當上頭的人有用處多。”

她起步當然要往上起步,哪裡有往下從編輯走起步的。

桑曉曉當然表示:“直接工作。你這個學曆足夠應付。要是想要升職,你完全可以讀……”她說到半路,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完全沒有聽說過在職研究生。現在大學有在職研究生麼?

現在似乎研究生都很少,全國上下總共沒有多少個研究生學曆。本科已經很是了不起。

孔雯朝桑曉曉點頭:“也是。比我學曆更高的幾乎沒幾個。”

想好了方向,孔雯當然得給自己規劃起來。她其實自己想法敲定,純粹是想要桑曉曉認可一下。哪怕桑曉曉不認可,她也會朝著自己的路走。

兩個人骨子裡都是極為自我的人。

孔雯拿起杯子,朝著桑曉曉眨了眨她妝容精致的眼:“加油,桑主編。”

桑曉曉碰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