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第 99 章(1 / 2)

因為看過的雜誌太多,桑曉曉腦子裡關於雜誌名有些難以跳脫出後來幾十年的雜誌名稱。如今市麵上的雜誌多是兩到四個字,也不會選用更多。

說是要選用言情,但桑曉曉其實也希望能夠收到更多優秀的稿子,能跳脫出愛情去看更寬廣的世界。以愛情這最小的切入點,展現更大的舞台。

妙筆生花,生花妙筆……生花妙語。

生花,雙生花,並蒂蓮……

文學便是這樣,喜歡用東西來表達愛情。像比翼鳥、雙飛燕、並蒂蓮。

桑曉曉又寫下了妙花兩個字。妙字不管是在佛學上還是在普通文□□用上,都用處很多。佛講究悟,那種頓悟妙不可言,於是很多東西一旦非常妙不可言,就會加上這麼一個“妙”字。佛教也喜歡用花,卻又比較少用到妙花這種說法。對於他們來說,花屬於“因果”裡的“因”,“因”很難妙起來。

她這種“妙花”的用法會讓很多人看不入眼。造詞不是這麼造的,像是生搬硬造,非要湊一個彆人沒怎麼聽說過的湊一起。

然而人走多了道就成了路,說多了的字就成了詞,辭海也會一代代加入新詞彙,到了多年之後還有各種網絡詞彙,也會從大眾走入詞典。

桑曉曉乾脆就在妙花上麵劃拉了兩下,並且打算選用並蒂蓮當做標誌。他們這份刊物現在想要以月刊為目標,以後打算以月雙刊為目標,悲喜劇共存的情況下,本就代表了“並蒂蓮”。愛情又也能用“並蒂蓮”指代。總體而言,寓意十足。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隻希望文字純粹,情感純粹。

桑曉曉抬起頭和大家說了聲:“我們雜誌就叫《妙花》,妙筆生花,每一篇文章不要因為寫愛情了就走向庸俗。要有價值,要能夠看第二遍,第三遍。”

有一個人舉起手,猶豫問了聲:“我這裡有篇文章,是現實主義雷雨風格的。這種好像不夠唯美?不夠愛情吧?”

另一個文學社的骨乾當場笑出聲:“這我們學校的文章?我還以為隔壁學校混過來了。”

一群人哄笑。雷雨是真的火,到現在還有很多人熱衷於演這部話劇。作品創作的時候,現在年輕一代沒出生,沒經曆過那段混亂且飽受壓迫的歲月,沒上過戰場。當時的文學和現在也大不一樣。對很多事情批判內涵深刻。

經典的東西總歸有它經典的理由。

桑曉曉沉默了一下。當然撇開創作背景,這種所謂的現實主義已經走上了狗血極端,八個人能上演兩代人的血脈情感混亂,放到幾十年後肯定不允許寫,屬於□□。著實悲劇,寫得好也不是不可以。趁著現在能寫當然要擁抱市場。

她表示:“我們要悲劇的。但尺度把控一下。”

尺度她不確定怎麼把控,但星海這不就給了個編輯。於是大漢的工作量又一次增加。大家夥不確定的都來問他,搞得他受寵若驚。

大漢姓牛,叫牛羅春。牛編輯看著光頭彪悍的模樣,實際光頭是因為年紀上去禿了頭,乾脆剃光了。碰上人還能嚇唬嚇唬彆人。

當年,也就這個模樣,周圍基本上負責處理事的地方人員都眼熟他。看著不像好人,實際上是做正經工作的,不至於抓走去問話。

牛編輯嘴上說話有時候凶得很,手拍上桌子能唬得人一愣一愣。實際上骨子裡挺虛,彆人拿文章來問他,他說著說著,就容易變成請教對方:“你看這個文章,是不是還挺好的?我,我這人就很局限。”

論學識,在場的學生學曆每一個都比他高。論挑選文章的眼光,在場的學生們也是最貼近大眾年輕人的。唯一差的不過是編輯經驗而已。

牛編輯是來傳授編輯經驗的,也不太能選文章。實在是大家夥給出來的文章,質量比星海收到的稿子好太多。

最後桑曉曉定稿文章的時候,發現自己要的文章多到令人發指。大家聽說是要出雜誌,簡直是把壓箱底的稿都拿出來了。

她隻能辦公的時候看,上學放學看,課間也看。不停審稿,抽空寫兩頁稿。到她自己規定的日子到時,總算成功把稿件縮小到正式排版稿件的二分之一。

新一周的會議,她就把稿件堆成兩堆。左邊是浪漫喜劇,右邊是慘烈悲劇。其餘全部打包保存,回頭由審稿人員寫出拒稿理由。

也就現在還能寫拒稿理由。到真正稿件多的時候,編輯們根本忙不過來。

桑曉曉考慮到這種細節問題,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法:“以後審稿把拒絕的理由設定成幾個模板。一種是對寫得實在糟糕的拒絕理由,一種是對風格不符的拒絕理由,諸如此類,自己想幾個。分類好後統一回。等稿件過多的時候,征稿會寫上三個月無消息代表不采用。”

眾人紛紛讚同這種方式,確實能大幅度減少工作量。

彆看投稿的學曆都挺高,實際上有的人寫文筆如同初中生,實在文筆生澀。看兩行就知道不行,還得讓人強忍看下去劇情如何。真為難人。

桑曉曉解決完這個問題,又提出了新的任務:“這裡的稿子,我全部都用鉛筆寫上了編號,遮掉了寫稿人信息。每個人看完後每一疊投票選出一半的文章。投票不記名,看完後上來畫正字。”

她拍了拍讓經濟學同學買的黑板。黑板不是貼在牆上,而是推拉的那種,投票也不是麵朝大家投,而是背對著大家。

為了防止中途有人改彆人的答案,桑曉曉說了聲:“每個人記住自己投的是哪幾篇文章。我到截止日,會讓大家閉眼舉手確保所有投票數據正確。我說投1號的舉手,你們舉手我確定人數。如果對不上,當場重投。”

這種盲選又民主的投票方式很有用,眾人紛紛答應。

桑曉曉的觀點很清楚。如果說他們這群人都不樂意看的文章,放出去肯定樂意看的人不多。要是他們這群人都樂意看,放出去總歸會有一批人喜歡。

於是很快,大家變得和桑曉曉一樣,上下課都不停看稿。這個稿子看完和另外的人交換,並專門用本子寫下來幾號稿是什麼故事,優缺點如何。

背對眾人的黑板上正字逐漸增多,到桑曉曉要求的截止日,所有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基本工作。

桑曉曉當天:“天黑請閉眼,選1號稿子的請舉手。好的,1號稿數據核對正確。大家可以放下手了。現在選2號稿子的請舉手。好的,2號稿數據核對正確。”

《妙花》第一期所有文章,就此敲定。該算稿費的算稿費,該校對的負責校對,該聯係作者的聯係作者,該排版的負責排版。

他們編輯部本次征稿有一個大好處,就是作者好找,繞來繞去全是學校或者周邊學校聽聞這事投過來的學生。都不用郵寄去找人,當場衝去學校宿舍就成。

找作者速度快,最終成品速度也快。轉眼排版大致就確定好。連目錄如何都已經有了稿。桑曉曉在提好要求後,專門去工廠找工廠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在整個編輯部還沒有清楚會出怎麼樣書的這一會兒,她連樣刊都拿到手了。

書封麵的“妙花”和內頁所有的大字包括“序言”、“目錄”全是桑曉曉親筆寫的。她字大氣,寫出來的毛筆字都能拿出去賣錢。

而封麵和內部的插圖讓人意想不到,全靠牛編輯操刀。在場的人誰也沒想到,牛編輯看著凶狠,一手國畫水墨功夫是相當強悍。

第一期,他就非常有意境按照桑曉曉的思路畫了並蒂蓮,在內頁畫上了各種抽象的男男女女,容貌不細致,光一個輪廓,可就是格外有意境。

桑曉曉對封麵的設計更有意思。

現在市麵上的雜誌,因為照片的逐漸發展,基本上全花裡胡哨的用拍出來的照片當封麵,再不然就和小人書一樣,封麵上是小人書風格的繪畫。

桑曉曉就用幾何圖案做純排,整個封麵的畫隻有並蒂蓮,其餘全是字和拚音。

大字是“妙花”,中字是票數最高的六篇文章一句話簡介,小字是妙花的拚音,以及負責的妙花編輯部。封麵比牛皮紙更淡一些,像是裱畫的卷軸。黑色的幾何框架加上更淺淡的方框加重“妙花”二字,讓整個雜誌格調一下子上來。

優雅,高級。

內頁的高級度,高級在正麵第一頁加了一張硫酸紙。高中老師出卷子打印來不及,就喜歡用這種有透明度的紙來處理。反麵第一頁,用了一張黑紙。而除了硫酸紙和黑紙之外,其餘的紙張不是用一般打印紙,而是選用了道林紙。

道林紙價格不菲,所以整本書的成本費用相當高。但又因為完全沒用彩色印刷,成本上確實又被掐了那麼一點點。

這本書在成本上相當奢靡。哦不,應當說是雜誌在成本上相當奢靡。當桑曉曉將雜誌拿到大家麵前後,所有人拿到手摸過去都是一陣驚歎。

在場編輯人手一本,看著雜誌簡直感動:“天呐,摸上去簡直像是要放在書架上好好珍藏的。這樣的書買來哪裡舍得互相借來看。”

“我的天,這紙也太好了。是進口的麼?”

“選紙那天我去了。進口的。膠版紙單麵的,桑主編看不上。價差了不是一點。不過我問了,產量大的話,可以便宜一些。而且大家基本都不用這個紙,所以量也不用搶。”

“我真的好喜歡這個感覺!摸起來太舒服了,光溜溜的。”

一群文藝青年,在光溜溜之後,語言都逐漸露骨起來。一個個看著人模人樣,看雜誌的眼神仿佛已經在看沒穿衣服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