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第182章 研究中止(2 / 2)

國家製造 千萌 5944 字 10個月前

經費不足,大家沒有抱怨,申請不到就自己想辦法,沒有人舍得停止自己的研究,仍舊在咬牙苦撐。

然而,研究仍舊被中止了。

4月9日,格魯吉亞宣布脫離蘇聯。

混亂而糜爛的內政導致財務部不願再往研究上燒錢,研究院的負責人西爾多博士召集眾人,轉達上麵的話:“我們已經有原/子/彈了,所謂的第二核/武花掉的經費太過巨大,沒有繼續研究的必要,研究項目就此中止,人員自行解散。”

竟連後續安排都沒有了。

研究院的經費和材料還有一些,但撐不住幾次實驗,然而大家無處可去,尤其這些研究核武的科學家們,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他們的部門,根本沒有彆的依靠單位。

“我是格魯吉亞人。”其中一名科學家茫然的說:“所以我應該要回到我的國家了嗎?但那裡又沒有適合我的研究……”

不隻他,雖然目前都叫蘇聯人,但大家其實都是來自各聯盟國的科學家,回到他們的國家,他們現在的科研項目很難再展開。而且進行到一半的研究,誰也不想放棄。

“再堅持看看吧,或許過一陣沒那麼亂了,我們的研究還能繼續。”最終,大家都決定再堅持一段時間。

一是想看看是否能再度申請到經費,二是那麼多人,如果要停止研究,總得給他們安排新的部門,新的研究項目吧,不然讓大家做什麼,回家吃自己嗎?

但淳樸的研究員們又覺得不能光等著不乾事,於是繼續研究。由於經費有限,研究院開始省吃儉用,食物和酒、燈、紙筆等各消耗品都儘可能節約,將所有的經費用於研究上。

科學家們能忍,大食量的士兵們卻不能忍受,外圍的守備兵漸漸變少,有關係的都申請調職離開了,沒關係的士兵因為沒有酒,守備也變得不那麼積極。

宋冀寧在幾次試探後,用酒與研究院的幾位守備長官搭上線,又介紹給情報部門。在宋冀寧的指引下,情報部開始最大麵積的滲透入這所研究院,不久後低等級的工程師以各種理由紛紛請辭,高等級科學家也總是露出搖擺不定的狀態。

但也隻是猶豫不決,醉心於研究的高級科學家對物質的欲/望不大,單單以待遇是吸引不了他們的。而且大部份人都在堅持,更困難的時代都經曆過,現在這樣每天有黑麵包,利用廢舊材料進行研究什麼的,還是能忍受的。

不過休息時,不少人都開始頻頻找季椽和宋冀寧聊天,詢問他們華國的研究環境。

季椽和宋冀寧自然說好,隻是也不敢亂誇,畢竟這時國家也沒多少錢,隻是願意在科研上咬牙支持而已。好在這時候雙方意識形態相似,蘇聯科學家對華國的好感度高於歐美,兩國又離得不遠,布拉格維申斯克市距華國黑河隻隔了一條200米寬的阿穆爾河而已,感覺像是隨時能回國似的。

說著說著,感覺如果實在不行,到華國繼續研究也不是不可以啦——此時當然隻是開玩笑,如果這裡的研究最後仍舊申請不到經費,大家還是更想得到上頭新的調令。

然而,終究沒能等到。

8月20日,愛沙尼亞宣布脫離。

8月21日,拉脫維亞宣布脫離。

8月23日,亞美尼亞宣布脫離。

8月24日,烏克蘭宣布脫離。

8月25日,白俄羅斯宣布脫離。

8月27日,摩爾多瓦宣布脫離。

8月30日,阿塞拜疆……

8月31日,烏茲彆克斯坦……

8月31日,吉爾吉斯斯坦……

猝不及防間,龐大的蘇聯轟然倒塌,所有“蘇聯”人都失去了國家。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蘇聯我應該有挺多錯誤,越查資料發現誤解越多,比如有人說其實這時候是中美聯合抗蘇,而不是中蘇聯合抗美,還有說蘇聯解體有中美從中作梗之類的,網上眾說紛紜也不知是真是假,我也不管了,反正都是架空……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