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倉遠水解不了近渴,於青州作用有限,元羲與沈玨商議一番,便想著在各村鎮建義倉。義倉之義,便是說這糧倉裡的糧食是當地百姓義捐,收攏來的糧食也隻作賑災之用,不得買賣。
這等時節,尋常百姓家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如何能拿出多餘的糧食義捐,元羲便同這些個土豪鄉紳說,叫他等在這時候多出一些,便當義倉先同他等借的,等豐年時義倉有了糧食,再把多出的部分還給他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都傳青州人豪氣乾雲,各位都是青州人傑,救一救受災的父老鄉親,也是應有之義。且本宮也不叫各位白出力,借九還十一,大夥兒不吃虧。”這災年的糧食價格與豐年的糧食價格自不可比,她又算上利息,倒也實在。
這昭寧公主是朝廷欽差,又有軍府支持,若要強行征糧,他們這些人根本沒有反抗之力,她這般好聲好氣,倒是叫人心中生出些許好感。
其中一人當即站起身來慷慨道:“殿下所言極是,杜某願助我青州父老度過此關!”
元羲笑了起來,舉了杯中酒敬了那人道:“本宮便代青州百姓謝過杜公大義。”
沈玨看了這一幕,不由失笑。這位杜公可是他們好不容易挑中的人,許了好處,與公主合演這一出戲碼,如今他作為知情人看著這一出,隻覺十分好笑。
昭寧公主一飲而儘杯中酒,而後翻轉酒杯,以示一滴不剩。青州人素有豪邁好義之名,見她行事大氣,未見小女兒情態,又兼喝了幾杯酒,頓生了豪情,在座之人便都笑著陪飲了一杯。
有了打頭的,之後局勢便好看了許多。很快又有人站出來,以示與青州百姓共患難。從者如雲,個個嘴上都承諾了願意捐出些許餘糧,幫助災民度過此劫。
隻人人都來敬酒,公主殿下卻有些吃不消。她抬手支著自己的腦袋,隻覺頭有些昏沉。因了這個動作,寬大的雲袖褪至手肘,公主殿下露出了欺霜賽雪的玉臂。清輝玉臂寒,明明是月光無暇,旁人乍見之下卻隻覺那抹皎白竟能灼傷人的眼。
然而便是瞥過頭去,腦海之中卻儘是方才那皎潔之色。
月色
正好,酒氣上湧,人心浮沉之際,又有人站起來敬酒。
“某這一杯,便敬殿下,多謝殿下不辭萬裡,救民水火。”
元羲抬起頭來,一雙大眼睛迷迷瞪瞪去看這人,旋即露出了一個笑來。
無邊風月儘斂其中。
沈玨看著她,心想,她到底知不知道這樣笑意味著什麼?
陪坐一旁的顧禕不知不覺皺起了眉頭,爾後站起身來,同那人道:“殿下不勝酒力,便由在下代她喝這一杯。”
元羲支著下巴,看向顧禕,笑嘻嘻道:“多謝表哥。”聲音很輕,近似嘟囔,越發顯出兩人非同一般的親近之情。
顧禕無奈一歎,抬了手一飲而儘,之後放下酒杯,輕揩了揩嘴角,這般臨風而立,端的是清風朗月,氣度不凡。
“好!在下敬顧大人一杯!”有人喝彩,之後紛紛改敬顧禕。
元羲在上首笑意盈盈看著,顧禕露了個後背給她,自去應付旁人敬過來的酒。
這青州的酒,後勁極強,喝的時候還不覺得如何,待下了肚之後,很快便從肺腑之間燒起一股熱意,直衝腦門而去,叫人頭暈目眩,不知今夕何夕。
昭寧公主不勝酒力,這酒宴很快便散去了。
兩個侍女扶了她回去,元羲喝了一口解酒湯,輕舒了口氣,又同九月道:“表哥今日吃了不少酒,也熱一碗解酒湯拿給他。”
九月奉命而去。她送完解酒湯回來的路上,遇上了站在廊下望月的沈大人,暗暗嚇了一跳。
她福了福身,正欲離開,去聽到他開口問道:“給顧大人送醒酒湯?”
九月低了頭,輕輕應了一聲,沈玨聽了,輕笑一聲道:“真是貼心。”
回頭九月把路上遇上沈玨的事同元羲彙報了一遍,公主殿下聽了,隻闔了雙眼,並不回應。
關於籌建義倉的公告很快貼了出來。告示上寫明至今年始,每年秋季各家需出一石粟麥儲於當地義倉,以備災年所需。
這是為以後再有類似災劫而做下的準備,但是並不能解決眼下的困局。那告示後頭又寫明百姓若有餘糧,可先捐出,由官府統一調度物資賑濟災民,捐出的糧食會在今年秋義倉的糧食收上來之後奉還,捐九還十一,立下契約為證。最後還附了州
府擬定的統一契約樣式,竟是寫得十分詳細,保障了捐贈者的諸多利益。
這樣做足功夫,又有人帶頭,稍有富裕的人家多少也願意拿出一些來。各郡縣的官吏們陸續都忙碌了起來,在糧倉門口設了諸多攤位,一邊忙著稱糧收糧,一邊忙著訂契畫押。
既要籌建義倉,自又要招募流民做工。這回因義倉建在鄉鎮,直接招募當地百姓做工,亦消化掉了好些流民。
青州府的百姓何時見過這樣的陣仗,每一日都有新的政令出來,叫人目不暇接。但是好處又顯而易見,容易鬨事的流民有了去處,災民有糧可領,糧商因利益驅使,組建商隊大量從隔壁冀州買糧再運到青州賣給州府。如此這般,叫整個青州都恢複了些許生機。
卻說冀州的糧商見有利可圖,亦紛紛運了糧食來青州售賣,青州原本居高不下的糧價,因了糧食多起來,而變得接近平常的價格。
而青州境下各郡守,迫於公主和禦史的壓力,咬著牙開了官倉,不過兩三日,原本看著官倉裡的糧食一日日少下去,心急如焚。後來陸續有糧食捐過來,情況稍稍改善些,誰知才過不久,便有各商隊把糧食運至府衙。一問才知,這些原是要賣給青州府的,那邊直說州府糧食夠用了,讓賣給境下郡縣。
來都來了,自不可能原路返回,一分不掙白忙活一場不說,路上還損耗了一些。冀州糧商們各都咬了咬牙,商議了一番,便都打聽起了青州境下郡縣情況,後又互通有無了一番,彼此劃分了區域,便都運了糧食去了自己分到的郡縣。
為防一車車糧食沿途遭民眾哄搶,公主殿下好心地調撥了兩州軍府的官兵們護送,務必叫人與糧食都安全地送到地方上。
各郡守見了送上門來的糧食,甚為喜悅,這幾日禦史一直在下麵走訪,他們壓力也很大,官倉的儲備糧一直在減少,這會兒見人送糧上門,自然歡迎。便是要付錢,討價還價一番後基本也樂意掏錢。
反正最終是青州府出,朝廷屆時撥下賑災的銀子來,自會補貼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