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夥如此的積極,沈見晚和董宇文既覺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而沈見晚見之也讓沈軒,沈棟和石頭照她的手劄抄寫幾份字體極大的粘貼到院子外麵去讓一會兒上門的學子們抄寫。
同時她又讓沈母和沈二嬸她們去村中借平時大家夥辦酒席用的桌椅和遮陽的蓬布來給抄寫的學子們用。
而楊村長他們的速度出乎意料的快,沈見晚才讓沈母她們去借東西,這邊便有村民進來了。
這些人是守在沈家外麵沒有離開的,所以楊村長他們剛出去說事他們就知道了。
其中有十幾人就是之前試過堆肥之法的,聽楊村長和村老們一說他們就知道這是天大的好事,所以立馬就都選擇進來答應幫忙推廣堆肥之法了,至於跟進來的其他人則是來看熱鬨的。
一番下來,到最後清河村用過堆肥之法的二十五戶人家全都願意幫忙推廣堆肥之法,然後董宇文讓沈見晚詢問一番這些人對堆肥之法的認識便最終定下了三十人幫忙衙門去各個村子給百姓們科普堆肥之法。
這三十人沈見晚每家都選了一到三個人左右,她挑選的都是最熟悉堆肥之法流程的人,其中又優先選取了那些識字的。
而這些人中沈見晚她們的熟人就有楊二嬸家的楊二叔,楊家喜和楊家全,另外賀大郎,周有福等十幾個熟人也入選了。
至於沈家,沈見晚隻讓沈二叔和沈遠二人前去。
雖然她們沈家人除了沈月霞幾個小女娃包括石頭在內都對堆肥之法非常的了解,但一來她們自家不好占太多的名額以免有人說閒話,二來最重要了是沈傑,沈軒,沈棟他們都要為今年的科舉努力,沈婉她們女眷也需要參加刺繡大賽都不得空,所以沈見晚便隻讓沈二叔和沈遠兩人去。
而董宇文當場就給出了這三十人幫忙推廣堆肥之法的報酬,那就是幫忙的半個多月期間每天衙門都包他們的吃住,然後再每天額外給五十文的工錢。
看到這三十人能出風光的“公差”,還待遇如此之好,甚至縣令大人還對他們禮遇有加,圍觀的人不由各種羨慕妒忌恨。
因為和沈見晚她們相熟的人家幾乎都用了堆肥之法,所以看到楊二叔他們入選清河村的眾人更是心情複雜了。
早知道他們就也學沈家一起堆肥就好了,隻是看到沈見晚隻在她們沈家選了兩人,他們也說不出沈見晚徇私什麼的話來。
至於來抄寫堆肥之法手劄的人就更多了,不到半個時辰竟然就來了好幾十人,董宇文見之不由滿意得直點頭,然後全權受理給沈見晚負責接下來的事項就帶著一眾官吏離開了。
走前董宇文叮囑沈見晚明早就拿上第一批抄寫好的手劄和帶上前麵選中的那三十個幫忙推廣堆肥之法的人去秋水鎮鎮衙門。
然後讓陸鎮長留下她們秋水鎮需要的手劄,剩下的手劄和推廣堆肥之法的人就由陸鎮長他們送到縣衙門,接下來的事情董宇文便會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