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錢塘,秋意漸濃,正是涼爽宜人的好時候。
(經典病句,縮寫後,地名不應該是一種“時候”,不過我就是愛這麼寫,去特麼的語法。)
顧驁親自開著那輛奔馳770老爺車,,載著女朋友蕭穗,在南山路上緩緩而行,觀賞初秋的層林儘染。
駛過花港觀魚後,人工開發的痕跡愈發稀疏,滿山的筆直常綠雪鬆,隻剩下天然氧吧一樣的闊朗,讓人身心俱爽。
70年代中期的時候,西子湖畔的旅遊資源,就隻開發到花港觀魚為止,再往西都是近乎天然的狀態了,或者最多有些山村農戶自然分布,這一點顧驁是早就深知的——
當年尼克鬆、基辛格訪華的時候,就是隻請他遊湖到花港觀魚為止,然後就地住下,起草聲明。再往西外事接待部門也覺得拿不出手。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錢塘市裡又投入了點資源,把南山路一直延伸出虎跑路,並且把動物園和虎跑山泉的景區好好建了一下。但是從花港觀魚到虎跑山泉之間的大段大段平緩山坡、低窪濕地,依然都是沒開發的,有很多廉價地塊可以劃撥給有關項目。
所以,顧驁這次因為年初幫助文化有關部門立了功、搶到了“大觀園”的新建項目之後,決定落址在錢塘,地方上市裡麵也非常配合。
跟著文化有關部門的人現場勘踏、多方討論後,便撥出了西子湖畔西線、花港觀魚再往西地一些緩坡濕地,任由施工。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起現代建築、高層建築、不許與傳統風景區風格不一致。
這一點當然是必須做到的了,而且“大觀園”本來就是為了拍《紅樓夢》而建,斷不可能出現高層或者現代建築的。
顧驁開始還以為,這個項目最後會被放到江南岸遠郊的“蘭亭影城”附近,到時候便於一起造勢呢,沒想到文化有關部門更中意近郊的地皮,可能也是懶得過江,希望以後拍片交通方便吧。
這麼一改之後,資方的預算倒是超標了不少。因為原先用江南蘭亭影城附近的地的話,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會非常便宜,幾千塊錢一畝就行了。
西子湖西線濕地畢竟是靠近景區了,離城也不算遠。最終選址的那塊地方,大致在花港觀魚公園西麵不遠、南邊會是未來馬風的湖畔大學、北麵是楊公堤的空軍療養院。
當然80年代楊公堤根本還沒疏浚出來,隻是一個遺址,也算不得地標。眼下西子湖上隻有蘇堤白堤兩條堤。
市裡覺得這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反複討論、報請、最後試探性定下了一個3萬一畝的、眼下看起來超黑的頂格價錢。
而且不是人民幣,是美元。
後世之人或許覺得沒什麼,不過這絕對是目前國內專項土地出讓的頂格價了。年初的時候,國內最高價還不過是滬江市出讓給外商某投資項目的一塊沿著外灘往北延伸的商業用地,也才2萬多美金一畝。
折算下來,連山林、濕地這些原始未開發的地皮,都要賣400塊人民幣一平米了。
然而,外資方麵居然答應了,隻是要求年限儘量按照優惠的做。這個倒是沒什麼問題,先給做了70年性質的住宅,以後要如何商用、經營,十年之內可以隨便改,反正當時的法規也就這樣。
這筆支出,導致大觀園的建造預算,一下子提高了600萬美元,從原先預計的“幾百萬搞定”,變成了總投資1200萬美元——因為文化有關部門的紅學專家是考證過的,嚴格按照曹雪芹裡的描述複原,這個園區非得有200畝不可。
幸好顧驁是不在乎這幾百萬美元差價的。
這塊地皮,拿下也就拿下了,顧驁也沒想過所謂的“將來持有多少年之後會增值”這種問題,因為後世也不會有這種景區地段拿來交易了,這都是一旦錯過了年代、就沉澱下來不會買賣的特權資源。
顧驁也不準備拿去賣或者彆的手段變現,就當是送給家人文藝一下的小禮物吧。
……
“就是這裡了,圍牆還沒砌,因為要便於工程車輛進出。目前先做了兩個景,瀟湘館和怡紅院,還有連著的沁芳亭。
因為這兒本來就是濕地,做池塘竹林比較方便,稍微休整一下就可以了。整個工期大概要一年吧。”
車子在臨時停車的場地停好,蕭穗一下車,就挽著顧驁指點解釋。
工地外麵雖然沒有圍牆,不過也攔了一下,但顧驁的車進來時沒有任何人盤查,反正不認識的豪車裡肯定不可能下來壞人。
顧驁左右看了幾眼,發現這塊隨時鋪就就簡陋停車場地上,還有幾輛212京城吉普和滬江牌小轎車,以及唯一的一輛豐田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