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亂錢漸欲迷人眼(1 / 2)

重回80當大佬 浙東匹夫 5741 字 7個月前

感恩節大餐之後,顧驁帶著張仲謀,在香江、乃至特區緊鑼密鼓地考察了兩天投資和設廠的環境,進一步軟化了張仲謀的抵觸態度。

尤其是在這一過程中,顧驁帶著張仲謀參觀了韓婷的漢樂電子、尤其是漢樂電子的高精密SMT貼片無塵車間。

然後又帶著張仲謀參觀了漢樂電子的更下遊供應商、郭台名的富土康,看了富土康的電子消費品組裝線、感受了同為灣係企業的精益質量管理氛圍。

在韓婷那兒,張仲謀看到的是精密電子的產業鏈格局,看到了未來如果全球的“自行設計、委外工藝”芯片產業發展起來。

那麼,隻要張仲謀把自己的晶圓廠設在香江,就能形成特區+香江的區塊產業鏈優勢,讓那些隻有芯片設計能力的廠商,實現從芯片工藝到成品的全產業鏈加工配套能力,最終直接變成消費電子產品送到用戶手中。

這種加工能力,如果真的全麵實現的話,是比後世2010年代,中國的特區電子產業鏈還要恐怖的——因為後世的特區電子產業鏈,好歹最上麵的一環晶圓工藝,還是由灣灣人掌握的。

而顧驁這麼一搞的話,相當於是從曰本的單晶矽原料進來之後,最後到變成手機電腦傳感器的整條鏈子,都可以在灣區一站式搞定了。

當然,目前半導體工藝、芯片電路貼片、電子設備組裝,這三個環節都還很弱小,分彆隻有張仲謀、韓婷和郭台名各自一個代表性企業家,真要做到來什麼活都能乾,那還有很長的路要發展。

但至少已經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

在郭台名那兒,讓張仲謀感到觸動頗深的,是郭台名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灣灣人,居然當年都被顧驁勸誘來大陸投資創業了,而且混得那麼好。

大陸的營商環境,真的是士彆三十年當刮目相看了麼?

相比之下,郭台名帶來的那條日係風格的、精益質量管理,倒不是太讓張仲謀驚訝。他自忖其他經過日係嚴格精益質量熏陶的灣灣頂級企業家,給個幾年時間也能做到。

“顧老板真是大手筆之人,不知不覺之間,竟然在國內也能造就出如此全產業鏈的聲勢。倒是我原先隻盯著美國國內,坐井觀天,對除了曰本以外的亞洲電子業發展速度低估了。”

兩天的考察期結束時,當著顧驁,以及作陪的韓婷、郭台名的麵,張仲謀並不矯情地直接承認了自己原先的傲慢與偏見。

同時,雙方還借著最後的時機,磋商了一下如果能達成投資合作的意向,大致怎麼給估值和占股。

這個就相當於後世90年代互聯網時期、矽穀那些科技公司拿風投之前的TS環節了。

TS是風投圈的術語,Term-Sheet,就是“投資意向書”,主要是列明投資如果達成,應當滿足哪些注意事項、初步擬定如何分配利益。

後續如果正式簽訂“投資協議”,基本上是要參照這個談判過程的備忘性文件的,不能隨便改。類似於法庭上書記員記下來的庭審記錄、雙方律師簽字確認了是很難反悔的。

一個創業者,是可以同時和多家風投談成TS文件的,隻不過最後挑一家正式簽投資協議。也就是說這個文件隻能約束“如果要簽,怎樣簽”的問題,不約束“簽不簽”這個決策本身。

張仲謀顯然還是準備弄個好幾份TS,貨比三家一下的。

顧驁也非常大氣,任由對方比價。作為經曆過後世互聯網時代的人,他並不覺得這是“備胎行徑”。

曆史上,張仲謀回灣灣創業的時候,自己其實沒什麼錢,湊死湊活也就千把萬。

不過行政院基金牽頭的資方還算給麵子,給了他一個已經比較超前於當時時代的團隊估值,談判之後認為“張仲謀這個人,以及他帶出來的德儀半導體骨乾團隊,本身就價值五千萬美金”。

所以最後總的灣積電成立時估值是4億美元,其中灣灣行政院發展基金掏了1億多,占了40%幾,飛利浦的八千多萬20%幾、台塑王永慶七家加起來也是20幾。

然後張仲謀及其團隊,靠著5000萬團隊與成果估值+1000萬美元現金投資,占股15%。(6000萬占4億的15%)

這在曆史上已經很難得了,因為80年代中期的全球科技行業環境,還是不太認“你這個人就值幾千萬美金”這種算法的。

當時金融資本圈裡的主流觀念,認為人的無形影響力、圈內資源這些是無法作為公司出資的。

不像2000年前後,隨便一個點子形成企劃、有個團隊,都能騙到錢。

這些曆史數據,顧驁當然是不清楚的,他又不是腦內自帶百度的有備而來穿越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