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麵,學術含量難度最高的,是第四部,也是畫龍點睛。
工程學難度最高的,其實是第二步,也就是找出那種黏膠的材料,這需要材料科學領域重大的科研投入。
最容易混功勞也最容易搶業績的,則是第三步——說難聽點兒,不就是東西都給你了,讓你撕嗎?撕誰不會啊。(當然也不是隨便撕的,也要撕得嚴謹,並且還要上最高精尖的觀測手段來驗證撕的結果,畢竟單層碳原子已經連電子顯微鏡都觀察不到了。隻是說相對於第二步和第四步,這個第三步是最容易搶功勞的)
石墨烯顧驁肯定是要投資的,這是未來蓄電池技術電極研究的大方向。而且投資過程中,得出的對於“量子霍爾效應”的新認知,對於其他電極材料的基礎研究也是有很大指導意義的。
哪怕你不用石墨烯做電極,隻要你在量子霍爾效應的研究領域更進一步,其他電極材料的研究也能加速很多,從目前的亂撞試錯,變得能夠從量子力學層麵進行底層指導,有針對性地劃定範圍試錯。
可以說,對全世界所有的電學材料科學,都是有幫助的。
投資之餘,顧驁自然也幻想過讓中國人也在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域撈點好處。
他希望至少能夠讓中國的有色金屬鹽研究專家們,先去想辦法,砸錢把那種剝離石墨層的完美粘膠材料研究出來。
這個是隻要有金主下目標,砸錢砸資源就能砸出來的。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科研機構,無非是沒想到這玩意兒有什麼用,所以不會去砸這種目前看似浪費錢的事兒。
至於“目前對量子霍爾效應認知可能存在的適用範圍過廣、對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純單層原子物質的誤解”的討論文章,顧驁如果能學懂,那就自己寫,或者讓中國科學家寫。
第三步的撕,那肯定是當仁不讓要讓中國人自己撕的,如果顧驁能親自設計實驗自己撕那就最好。他本人倒不指望拿諾貝爾獎,畢竟他不是物理學家,沒有科班出身,物理學基礎也不好。但是能在這種盛事中多露臉,讓人記住他不僅僅隻是一個投資人,而是真的介入了科研、提供了戰略層麵方向指導的,那也就夠了。
他要讓世人知道,這個質疑方向是他提出和指引的,他隻是不會具體研究。
至於最後一步,顧驁屁都不懂,他連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具體是個怎麼玩意兒都不知道,那隻能是完全讓中國科學家來做了。
這期間,有些不太占功勞的事兒,他也可以考慮等今年露西亞嗝屁之後,吸引那幾個嚮往外國科研環境的露西亞研究員來中國,幫忙一起做點事。
不過第三步純搶功勞的撕的動作,就不需要讓露西亞人插手了。最多最後總結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的時候有難度,讓其中的帶頭人幫點忙。
顧驁也知道,以西方對中國的敵視,弄純中國人研究的項目評諾貝爾物理學獎,難度還是很大的。摻一個露西亞人進來,做做最後的“觀測後理論總結、計算推導”,給白人留點麵子,說不定能稍微緩和一下白人的自大抵觸。
事情總要一步步來的,畢竟諾貝爾的刀把子握在白人手裡,人家也不是什麼完全公正的善男信女,爭取的過程也是要講斡旋藝術的嘛。
顧驁是學外交出身的,怎麼可能不懂這裡麵的資源協調彎彎繞。
……
顧驁跟王富聊了很久,該透露的,不該透露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好。
他也沒指望王富本人有多牛逼的研究天賦,但既然知道對方是後世byd的創始人,他也對對方的研究管理和研究組織能力很放心。
顧驁希望的,就是讓王富在不知道全局計劃的情況下,先展開一些電極材料層剝膠體的材料學實驗,把數據先搜集整理起來。
曆史上,那兩個露西亞科學家搞出石墨烯,從一開始動了念頭想設計實驗驗證,到真的找到合適的粘膠材料、完成層撕剝離,那也是花了好幾年研究時間的。
顧驁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他當然也要讓王富這些研究員,先在不知道最終全局目的的情況下,把這些過渡材料的研究夠搞好。
至於資金和待遇,顧驁是不吝惜的。
僅僅幾天之後,隨著王富和他帶領的新研究小組開始籌備後,他得到的待遇,就讓他死心塌地放棄了“乾幾年學點經驗,將來再看看要不要自己下海”的念頭,決定給顧驁賣命一輩子。
這隻是一個在其他資深大佬看起來研究方向很冷門、沒什麼價值的小組。但是顧驁居然給每個研究員都開出了至少五位數人民幣的薪酬,階段性有論文有發現,還有至少五位數美元的獎金。
隻要是相關的sci有影響因子的論文,屬於目標研究方向領域的,哪怕才零點幾因子的期刊,一篇文章就是幾萬美元起步的個人獎金。
任何一項過程性的材料專利,那就更不得了了。
國內的研究員誰特麼見過這種重獎的陣仗呀。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