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渡口的商民們,像是炸開了一般,人們不可思議的爭相目睹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生活在這裡的人,祖祖輩輩,對於這一條河水,都習以為常,在他們看來,河水就是黃色的,黃色的河水,翻滾著大浪,轟隆隆的席卷而下。
可如今……
很快,當地的巡檢便帶著人匆匆而來。
到了正午,這裡已是人滿為患了。
越來越多的人,紛紛而來,看著眼前的奇跡,一個個露出不可置信的樣子。
孟津縣令鄭文亦,則在這個時候,帶著大量的差役而來。
鄭文亦乃是弘治九年的進士,因為隻名列三甲,先在刑部觀政,此後外放為縣丞,而後任縣令。
孟津乃是大縣,大縣為令,小縣為長,鄭文亦近來,正為孟津的事而焦頭爛額。
商賈的湧現,黃河渡口所帶來的商機,令孟津開始逐漸的富庶。
當初,鄭文亦在京師時,對於京裡的那些新政,也略有耳聞,朝廷隔三岔五對新政得力的大臣和地方官吏給予了旌表。
隔三岔五送來的邸報裡,更是讓鄭文亦認清了形勢,當今天下,已經變了,變則通,不變則死。
這對於廟堂諸公是如此,對於他這個地方父母官,也是如此。
因而……他不得不尋求改變,可新的管理辦法,還是讓他焦頭爛額。
一方麵,是他的能力有限。
另一方麵,是下頭的佐官和差役們對於新政,也是一竅不通。
雖然拿著邸報,還有從保定布政使司那兒求來的《新政紀要》拿出來,組織了官吏進行學習,可畢竟……提升還是有限。
不過現在縣裡的頭等大事,就是擴建黃河渡口,其次是完善渡口至縣城的道路。
鄭文亦聽說黃河渡口出了事,說是那兒突然人山人海,貨物和人進出不得,先是嚇了一跳,對於他這樣的縣令而言,小小的孟津,新政就是渡口,渡口就是新政,若這裡出了事,那麼一切可就完了。
於是他連忙丟下了其他事情,心急火燎的帶著一乾差役親來了,果然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
見了父母官到了,水路巡檢官帶著數十個兵卒推開了人群,迎接了鄭文亦。
鄭文亦買不起京裡的馬車,隻能坐轎子,下了轎子後,他左右四顧,威嚴的樣子,道:“這像什麼樣子,趕緊將人趕走,什麼黃河清,什麼黃河濁,都在胡說什麼,劉巡檢,莫非是有賊子要作亂嗎?”
劉巡檢瞠目結舌的樣子,似乎還處在震驚之中。
不過鄭文亦這樣問,他是可以理解的。
許多的逆反行為,都和黃河有關,今日從黃河裡挖出點什麼,明日黃河如何如何,這是地方父母官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這劉巡檢哭笑不得的道:“使君親自去看看吧。”
好吧,他沒辦法解釋。
鄭文亦隻點點頭,前頭有兵丁和差役開道,很快,邊在人山人海的縫隙裡,到了河岸。
而此時……鄭文亦身軀一震,也是很吃驚,他抿著唇,沉默了。
黃河清了。
清澈的河水,足以引發一個內心情感豐富的詩人發自內心的澎湃情感。
沒錯,鄭文亦,就是一個詩人,現在他突然想要吟詩。
可是……他作為父母官的職責,此情此景,卻讓他打了個冷顫。
在震驚過後,他目中帶著恍惚的樣子,回頭道:“水清了。”
“是,水清了。”劉巡檢點頭。
河岸兩邊,數不清的人爭先觀看。
已有一群男子,身上係著繩索,跳下了河水中去,想要一探究竟。
商船被堵塞在了渡口,到處人聲鼎沸。
“使君,要不要立即派人去上遊和下遊看看。”
“不必了。”鄭文亦臉色沉重,好像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反應。
畢竟,一輩子,他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可比較他作為一方父母官,這裡誰都能慌,就是他不能,更不能讓這裡出亂子,要不然第一個遭殃的必定是他。
所以深吸了一口氣之後,鄭文亦便一派鎮定自若的道:“不能因為水清了,就堵塞了渡口,這麼多商船擁堵在此,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立即派人將人疏導開,萬萬不可因此而釀成**。各路巡檢,還有差役,都要下鄉中去,黃河水清,數百年未有也,要防止有宵小之徒,借此作亂,各鄉各裡,都要嚴防死守。”
鄭文亦頓了頓,又道:“讓急遞鋪的人來,本官立即修一封奏疏,這麼大的事,非要向朝廷陳奏不可。縣中上下人等,各司其職,不要瞎摻和,做好自己本分的事。”
鄭文亦說出了一係列的安排,表情很凝重。
按照儒家天人感應的思想,自然界發生的一切災難和奇跡,都可視為上天帶有用意的寓言。
對於他這區區縣令而言,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