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046(1 / 2)

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到了杭州,便在行宮住下了。蘇杭一帶風景甚好,今年江南許多府縣都有提前預備,因此倒不懼水災。

太皇太後與皇太後便不往彆處去,隻在蘇杭一帶住著,順道遊覽風景。

康熙還要帶著薑鄢和胤礽先至江寧,即南京,去明孝陵拜謁洪/武皇帝。

到南京頭一晚,行宮裡,康熙同胤礽薑鄢一道用晚膳。

洗去旅途疲乏後,康熙薑鄢坐一塊兒,胤礽一個人坐旁邊,一起在院子裡坐著乘涼。

“太皇太後來信說,與皇太後同遊蘇杭,心情甚好。知道咱們還要些時日才會過去,囑咐朕不必著急,讓朕將該辦的事辦好。說大野澤之事已經傳至蘇杭,百姓街巷傳頌,都言大清盛世,對朝廷十分感念。”

太皇太後寫了信過來。康熙看了。太皇太後應該是太高興了,那寫來的信字龍飛鳳舞,若工整些薑鄢還能認,這種薑鄢怎麼也認不全,滿文也認不大好,康熙怕她費眼睛,乾脆也給她念了一遍。

胤礽在旁邊聽著,也不必跟著看信了。

康熙還是稍微簡化了些的。太皇太後信上說,百姓們將大野澤的事到處傳頌,都在感念皇上愛民如子,對皇太子也是讚譽有加,稱大清後繼有人了。

甚至還提到了薑鄢。說宮裡的娘娘也去了河工現場,可見皇上對河務有多重視。皇上親下現場,生怕百姓生民為水災受苦,這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

康熙第二日在小縣中的喬裝低調出行,並沒有刻意封鎖消息,隻是沒有讓人鬨出太大的動靜來。離開縣城後,康熙曾在街上帶著皇太子與後妃閒逛的事就傳開了。

有幸見過的人忍不住回味,沒有見過的人深感遺憾。那日康熙他們逛過的店鋪,待過的酒樓,都被許多人慕名而來,康熙的事跡在大野澤傳頌。

而胤礽和薑鄢的事,也在百姓之中口口相傳。太子仁厚,宮裡的娘娘亦平易近人,民心數日間沸騰聚攏,甚至薑鄢當時的打扮都開始慢慢流行起來,從前女子寬大的衣裳都改成了窄袖,雲肩也不用了,都學著薑鄢那般穿衣挽發。

康熙給太皇太後回了信。他潑墨揮毫,寫了對太皇太後的問候。康熙既動了筆,乾脆代勞了,他的話寫完了。便由薑鄢胤礽口述,將他們要說的話順著後頭寫下來。

一封厚厚的書信寫好,封妥後,令人送去了太皇太後與皇太後處。

康熙想起明日的事,同胤礽和薑鄢說:“明日流程你們都已知曉了。不過,朕令有些事情要告訴你們。”

從來帝王拜謁前朝帝陵,都是有一套固定流程的。康熙這邊也不例外。禮部製定了詳細流程來,康熙看了,修改了一些,最終定下的是他改後的版本。

可是這個版本,尚未公布出去,改的都是康熙自己這邊的流程,王公大臣們那邊並沒有修改,康熙也沒有讓他們提前公布出去,畢竟等真正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會隨機應變的。

而康熙要的,就是那個驚喜的效果。

可作為明日要與他一同前去的薑鄢和胤礽,康熙是要提前告知的。

“三跪九叩?”胤礽先吃了一驚,“這般禮重麼?”

康熙的改動,便是拜謁之時,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康熙說:“洪武皇帝是明開/國/之君,你不是在看才修出來的明史麼?朕說洪武皇帝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為漢唐宋諸君之所未及。你從來都很是讚同。保成,彆忘了咱們來江南的目的。這禮,不重。”

胤礽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也知道他皇阿瑪這樣改動是極對的。他們到這裡來,是抱著誠意與熱忱來的,是求得民心,這禮當然不重。

他隻是一時有些接受不了,他皇阿瑪要對旁人三跪九叩。

康熙倒是接受的極其良好。

“但凡聖人早生,皆是先師。隻要朕治下的大清安穩平順,朕甚願如此。況且,朕也著實推崇洪武皇帝。朕覺得這樣方才算過得去。”

明日拜謁明孝陵,除跟隨的王公大臣外,還有薑鄢也要一並同去。

薑鄢總覺得自己去有所不妥,三跪九叩她沒什麼意見,流程方麵她自然是全程跟著康熙的。

康熙見她不做聲,就笑道:“洪武皇帝與孝慈高皇後在一處。朕帶著你一道去,不算違製。況如今在江南,你的聲名已出去了。大野澤去了河工現場,又在縣城與朕一同出行,百姓們對你多有讚譽,你不必擔憂。”

康熙當然可以將她放在行宮中,等拜謁完洪武皇帝後,再回來,帶著她吃吃喝喝如此度日。

可康熙卻不想僅僅隻是這樣。

他的鄢妃所求皆與旁人不同,太皇太後賞的一袋金錁子天天隨身帶著,偏愛抱著純金小匣子安寢,她儲秀宮中那樣大幾間庫房的珍玩古物,點過清單後便再也不碰了。

旁人可不像她這樣,總是要把玩欣賞一番的。可她呢,偏愛這些個玩意兒。

她又不貪心,成日裡也隻是吃吃喝喝。

瞧著不求上進,偏偏又對他柔順可愛,叫她做什麼就做什麼,康熙頗覺這性子有趣可愛,愛逗她,也愛走哪兒都將人帶在身邊。

她實在聰慧,康熙就想看看,她究竟還能聰穎伶俐到何種程度。

從前的仁孝,陪著他度過那樣艱難的歲月。

他那個時候,有太皇太後的支持,可太皇太後年紀大了,他不忍讓太皇太後憂心,因此許多事,並不對太皇太後說。

皇後陪在他的身邊,成為他無話不談的密友,成為他最鼎力的支持。

他什麼都會和仁孝說的。

皇考說,做皇帝孤寂,是一個人的高處不勝寒。貼心人也不會明白。皇考也不是沒有貼心人,可康熙總想著,那是不一樣的貼心。貼心是貼心,而非交心互用。

他從不覺得做皇帝孤寂,他願意做皇帝,願意將這個皇考交到他手中的大清治理的極好,井井有條,萬世稱頌。

康熙就想,他還是願意再試一試的。如今的日子,比之從前,已不會叫走過而立之年的康熙覺得艱難了。他反而充滿了鬥誌,充滿了激情。

就想護著一個人,同他一起走一走,經曆一番。

他想和鄢妃說什麼便說什麼,想帶鄢妃做什麼便做什麼。這樣令他舒服,自在。

接進宮的時候,隻想著時時看見那張臉便足夠。如今想著,幸而接進宮中來了,所想有誤差,可所得卻極豐厚。

將來,康熙還是偶爾會想一下將來的。從將來回溯過往,他們,所有人,天下人,會看見他對鄢妃的期望的。

薑鄢的準則隻有兩條。

一,大老板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為了維持舒適的生活,想要的東西,她全聽大老板的。

二,大老板不叫她的時候。她就閒著,躺平,吃吃喝喝,萬事不管。

康熙既然叫她去,那她就去了。

橫豎她都是聽老板的。

但真正到了那一刻,康熙在明孝陵三跪九叩拜謁洪武皇帝,跟著的皇太子及後宮娘娘也這樣做時,給眾人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

王公大臣們都是一愣,但隨即反應過來,都跟著康熙做。

跟著來拜謁洪武皇帝的,不隻是王公大臣們,還有江寧當地的學子先生們,還有許多年紀大的儒生,很多都是經曆過前朝的。

這麼多人的跟前,大清的天子,養尊處優的帝王,在陵前三跪九叩,虔誠真心,叫他們看了,瞬間便紅了眼眶,很多人熱淚盈眶嚎啕大哭。

這禮,重在了所有人的心裡。

康熙帶著胤礽,同老儒生們說話,同他們講過去,講現在,講未來。這一講,就是好幾個時辰。

儒生們哭聲震天,又深深感念康熙,山呼萬歲的聲音,甚至在山外都能聽見。

薑鄢全程跟著,保持著一個後宮娘娘該有的儀度與風姿。

偶然康熙同她說幾句話,她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應答的。瞧著儒生們的樣子,薑鄢心裡暗暗的想,幸而這幾日惡補了明史,又讀了好多的文章,雖然整個人讀的昏昏沉沉的,但今日看來,效果還是挺好的。

一整日下來,到了最後,薑鄢的臉都笑麻了,嘴也僵了,兩條腿都沒有知覺了。

偏康熙和胤礽父子倆興致越來越高,竟還要趁興去逛逛江寧府的集市。

“晚膳便在街市中尋些店鋪小食用吧。正好也瞧一瞧民情。看看江寧府的狀況。”康熙今日高興,同胤礽一拍即合。

薑鄢稍微休息了一下,又用了一碗桂花釀,李嬤嬤抓緊時間給她按了按腿,康熙與胤礽沐浴更衣的時候,薑鄢也去泡了泡熱水,等到換了一身衣裳重新出現在康熙與胤礽跟前時,她才覺得身體舒坦許多,就是有點兒餓。

康熙要帶著胤礽和薑鄢出去,跟著大臣們和江寧當地官員都跟著勸諫。

結果被胤礽一句話就給堵回去了。

“皇阿瑪與我在大野澤時,便曾在街市中行走。什麼事都不曾出過,反而感受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感覺甚好。爾等攔著皇阿瑪與我,口口聲聲說為了皇阿瑪與我的安全,難道這意思,是承認爾等還不如大野澤的地方官員麼?”

“他們那兒,還在修築堤壩,改道之事也正在進行,卻將此事做的極好。江寧此處,風調雨順,萬事安寧,如何就做不到了?”

康熙沒說話,隻淡淡看著眾人。

眾臣被胤礽堵的沒話說,而康熙幾乎是默認了胤礽的話,可見康熙的態度。

江寧地方官員確實是不能忍,也沒法忍。

若還繼續僵持下去,不就承認江寧不如大野澤了麼?

正如太子殿下所言,江寧此處,風調雨順,萬事安寧,若是小心謹慎些,是不可能做不到的。他們勤謹用心些,必能叫皇上與太子殿下滿意。

否則若是傳揚出去,江寧地麵上的官兒,日後還如何混呢?

胤礽這樣一說,隨行大臣們也不再勸了。隻是尚且有些擔憂,若果真要去,必然安全問題是首要的重中之重,若能保證,自然也就無事了。

康熙見他們都不說話了,才淡淡道:“朕隻是同太子到街市上轉一轉。讓百姓如同尋常就好。朕這般在江寧,也難如在大野澤時低調出行,朕也隻是想去瞧一瞧。你們不許弄虛作假,隻是同他們講一講,大家一切照舊,尋常出行做生意便好,不必太過看重朕的出行。”

康熙的設想,還如在大野澤時那樣恬淡安靜,出行時也是嫻雅舒適的。

可這江寧當真與大野澤不同。

那兒一是康熙未曾公開露麵過,二是小縣人稍微少一些,康熙才得以順利出行,在大街上閒逛,在酒樓裡用飯,都很順利的進行了。

可他才在孝陵待了一整日,當著那麼多人的麵禮重洪/武皇帝,所有人都瞧見了。江寧幾乎人人都知道皇上來了江寧府,還要在此盤桓幾日。

哪怕官員們因著康熙的吩咐,並不敢弄虛作假,弄些假的攤販在街上假裝賣東西,但私底下還是費了些心思的,畢竟他們要保證康熙的安全,還要表麵上看不出來,令康熙得以如常的看一看。

可結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康熙領著胤礽和薑鄢出門,剛出行在時還好,可才走完一條街,剛才小攤販前坐下,準備用一點鹽水鴨和牛肉餅,結果就被在座的,同樣在吃東西的一儒生認出來了。

那儒生激動極了,倒是不敢打擾康熙他們,隻是眼含熱淚的瞧著。

臨近傍晚,正是用飯的時候,街市上人又多,康熙胤礽與薑鄢自是十分顯眼的存在,暗地裡保護的人極多,明麵上,也有不少行人關注著他們。

很快就被人認出來了。

當地官員打過招呼,早暗中有所叮囑,沒有人敢過來打擾皇上後妃及皇太子。

可從第一個人開始遠遠下拜磕頭開始,不斷的有人效仿,最後甚至是一片一片的在不遠處的街角對著康熙這兒下拜磕頭,好些人都是哭得淚眼模糊的。

康熙沒想到動靜還能這樣大。

胤礽都愣住了,牛肉餅隻吃了一口,就喊攤主打包,他小聲說:“阿瑪,咱們回去吧?”

這樣的動靜底下,他吃飯實在是不安啊。

攤主腿軟,差點就跪下了,還是護衛扶了一把,才把打包的任務完成。

攤主和周邊的客人也好不到哪兒去,都哭了,然後情不自禁跪下磕頭,口稱萬歲。

見康熙要走,眾人不再壓抑自己,全都跪下來,山呼萬歲,太子殿下千歲,娘娘千歲。

康熙瞧了瞧眾人,親自過去,將幾個老儒生扶起來,溫聲同他們說了幾句話,這才離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