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1 / 2)

由於婆婆素來把偏心眼的毛病表現得明明白白,羅美娘隻在心裡嘀咕一句就過去了,要是親娘,她還會辯上一辯,婆婆就算了。

這邊臘肉剛切了乾辣椒薑末蒜末蔥花上灶蒸著,羅美娘就拉著婆婆回屋打開了帶回家的包裹。

手上捏著錢時羅美娘從不會裝窮。她想來想去,彆的太重她帶不回來,送銀簪最好了。

女人哪有不喜歡首飾的?

唐氏最愛顯擺,以往頭上戴的都是集上隨手買的木簪子,新簪子插在頭上,彆人一下就能見著。羅美娘在村裡十幾年,最知道老頭老太太間,也會比一比誰家的兒子兒媳更孝順。

送銀簪也實在,以後家裡有事時,溶了就能當銀子使。

想著這些,這趟回來前她就在首飾樓裡挑了三根銀簪子。

自己那根是蓮花頭的,給親娘的是荔枝頭,婆婆的是銀花樹簪,她娘的那份早就托嫂子先帶回家了。

另有兩朵絹花是給小姑子的。

由於樓裡夥計經常過來買零食,還送了她一個小巧的漆木匣子,上頭掛著個小小的銅鎖,看起來十分上檔次。

唐氏眼裡才冒出不樂意,羅美娘就用話堵住她的嘴:“這是二郎平日抄書的銀子買的,他頭回抄書掙的錢,不得孝敬一下親娘。”

她順手就把簪子插在唐氏頭上,又捧來陪嫁的銅鏡讓她對著瞧。

唐氏使勁兒抿抿唇,看了好一會兒才嘀咕:“可真好看,這得花多少錢了?”

“好看就成,這是縣裡的新樣式,我看縣裡的老太太都愛戴這個花紋的,娘就彆管錢了。”三根簪子花了三兩銀子,加起來的重量肯定沒三兩,不過這就不用說出來了。

至於張玉寒給的那布匹布料,就孝敬給張大福了。

大伯子那邊羅美娘買的是一盒果脯。

價格上肯定是要差一點的,不過就是份心意,回來一趟總不能兩手空空。

唐氏對著銅鏡看了又看,才勉勉強強道:“孝敬一回就好了,不當吃不當用的,你們掙錢不容易,以後彆買這些虛頭巴腦的,有錢給二郎多做幾身衣裳,我看外頭的書生,身上穿的都跟我們不一樣。”

“娘放心吧。都做了。”羅美娘自己也做了一身,怎麼會落下丈夫,早就給張玉寒做了一身新的。

唐氏這才滿意,想著小兒媳婦以往的大手大腳,給她都買了,自己肯定不會省,就裝著大方道:“也給你自己買一根,你娘家陪嫁的是你娘家的,嫁過來再買的,就是二郎的心意。”

羅美娘最知婆婆的摳門,掖揄道:“這話我記下來了,回縣裡就給自己買。”

唐氏瞬間心上一緊:這是還沒買?能不能把話收回去?

又一看小兒媳婦眉毛彎彎的模樣……算了,離那麼遠她也管不著了。

小兒子和小兒媳婦如今折騰的這一攤子,唐氏也插不上手了。她一輩子會的就隻是下地養雞養豬做家務,其他的都不是很懂。不過唐氏也有個好處,她自己弄不明白的,素來不會隨便提意見。

得了新簪子後,唐氏就坐不住了,出去串門遇著人就說一回小兒子兒媳婦給她買銀簪的事,尤其是年前因著春聯的事跟她吵起來的徐婆子遠遠走過來時,她嗓門突然就拔高了。

唐氏走後,徐婆子就呸一口吐在地上。

彆人說她,“這怎麼氣上了?”

“你沒看出來,她就是故意氣我的。說她兒子抄書掙錢了給她買簪子,又說兒媳婦心底好回家一趟還舍得給她帶東西,我看,指不定就是拿了她家小兒媳的陪嫁給自己臉上貼金子。”

徐婆子跟兒子兒媳不和的事滿村子的人都知道,就有人道:“你這話太酸了,張二郎以前是不好,還不許他改好了?男人都是成親之後才開竅,他年前□□聯的事我就看出來,終於能頂事了。唐嬸子以前為他操心那麼多,也該她得意一回。”

“瞎得意個甚?在外頭摸不著看不著的,也不知道做了什麼?”徐婆子又在地上呸了一口。

可這世界上明眼人總是比瞎眼的多,她這話一聽就是把醋瓶子都喝下了,彆人就道:“都是同個村裡住著的,二郎懂事了你怎麼瞧著還不高興了?”

徐婆子見彆人看她的眼神都不對勁,又哼一聲,直接走了。

故意走得慢悠悠聽牆角的唐氏心裡立刻就爽快了。

以前村裡的人都說小兒子不學好,小小年紀在外頭混日子,以後就是村裡的二流子,這話就數徐婆子傳得最厲害,唐氏當時聽到這些話都氣死了,跟她吵了幾回都沒吵贏,回家又隻能見著老頭子那張冷冰冰嘲諷的老臉,她差點沒憋出病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