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貫(2 / 2)

至於明遠招待薛紹彭,兩人鬥茶分茶時用的,就都是專程買來的山泉水。如非山泉水,分茶時就絕對無法達到“咬盞”的效果,估計與山泉水富含礦物質有關。

因此在明遠看來,長安市民對優質飲用水的需求其實相當大。

不如借此機會,搞點基礎設施建設。

畢竟,還有什麼比大搞基建開發更燒錢的呢?

到了龍首原,江五哥指點方位,帶明遠去看了那眼山泉。泉水從山石間汩汩湧出,並在山中形成一道小澗。

明遠站在泉眼旁觀望了一會兒,突然伸手比劃:“這裡,這裡……剛好可以修一座這麼大的蓄水池。然後……”

明遠一轉身,麵朝長安城的方向。

“……再修一條管道,把這山泉水直接輸送到城裡去。”

江五哥完全聽傻了:這小郎君莫不是得了失心瘋?

修一條管道,把山泉水直接送到城裡去……那“管道”又是什麼?

偏偏江五又很怕明遠說的會成真:“明小郎君,那我豈不是沒活兒乾了?”

“我每天往城裡送兩桶山泉水,來回少說也有50文那!”

每天50文銅錢,對住在城外的村戶人家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小數目。

明遠嘻嘻一笑,開口安慰江五哥:“這有什麼?到時我就請你做水源地管理員,每天來這裡檢查一次,工錢就有100文。還不用你大老遠趕車去城裡,更加不會有車散了驢跑了這種事。你說怎麼樣?”

江五哥聽說有100文,頓時又傻在當場。

不用接水送水,不用每天趕驢車進城……隻要當個什麼“管理員”,就能每天拿100文?

聽得他連找驢的事兒都給忘了。

明遠望著江五哥張大嘴發呆的樣子隻管微笑。他倒是相中了這個外表實誠,卻責任心極強的鄉民,如果輸水管道真的能搞成,將這山泉源頭交由江五哥來管理,倒是真的令人放心。

*

明遠一回到城裡,就立即去東市瓦作找姚小乙。

“小乙哥,我想你請教一件事。”

姚小乙停下手上的活計,雙眼亮亮地望著明遠。

“明小郎君又有什麼新奇又有趣的活計要交給我琢磨的?”

上回在明家院子裡安裝那麼多稀奇古怪的“裝置”,可是讓姚小乙開了一回眼界。之後他就再沒遇上那麼有趣又有那麼多主意的主顧了。

明遠伸手比劃:“我想要做大概這麼粗的管道,用來運水。有什麼好材料嗎?”

姚小乙的思路瞬間跟上,他一邊思索一麵撓頭,問:“瓦片,一片片地疊起來,成嗎?”

明遠也想得很快,瞬間搖搖頭:“不行,這距離至少有十幾裡遠,用瓦片的話,水不到幾步怕就都漏光了。”

“十幾裡?”

姚小乙非但沒有露出吃驚或者畏難的表情,反而眼裡放光,望著明遠。

很明顯,他是一個遇到挑戰就越發興奮的年輕人。

“十幾裡……”

姚小乙隨即皺起眉頭,開始思考。

橡膠?金屬?……還是陶瓷?

與此同時,明遠也飛快在腦海裡過了一遍他所熟悉的那些材料,在想有哪些是已經存在,他能夠用上的。

“對了?毛竹行不行?”

明遠正想著,姚小乙突然發問,同時伸手指著西麵。

“渭水上遊有一大片竹林,叫人伐了順著河道就能運下來。”

竹子?看形狀不就是天然管道嗎?

明遠頓時覺得有門兒。

“我在老家時,山上寺廟,和山邊的大宅,會將毛竹一枚一枚地鑿出榫頭接起來,然後用細麻油灰纏上接口,就能從山裡引山泉入宅院。”

“老家人管這個叫‘竹筧’。”

作者有話要說:北宋名相晏殊的“凡爾賽”是有記載的:

晏元獻公雖起田裡,而文章富貴,出於天然。嘗覽李慶孫《富貴曲》雲:“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故餘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惟說其氣象。若‘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吳處厚《青箱雜記》

也就是說,李慶孫寫的《富貴曲》中有“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這樣的句子,晏殊就評價說:“這首詩估計是乞丐寫的吧?至少是從沒嘗過富貴滋味的人。”(不得不說晏公在這裡確實嘴毒。)

晏殊自己的詩詞裡就不寫那些金玉錦繡,而是隻描寫“富貴氣象”。比如著名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窮人家裡,能看到這樣的景色嗎?

②本章的靈感來源於吳鉤《風雅宋》中的一章:宋朝城市已有“自來水”。

宋代已經出現了“竹筧”,就是用竹筒連接起來的輸水管道,可將戶外的泉水引入宅內,用於洗灌、洗漱與飲用。比如說陸遊曾經寫過“竹筧分泉自遍村”,周燾寫過“竹龍驅水轉山鳴”,黃庭堅有一首詩的題目就叫《從陳季張求竹竿引水入廚》,這些都是宋時已經出現這種設備的明證。

另外,蘇軾在紹聖年間被貶去惠州的時候,曾經為隔壁廣州城設計過一種“自來水係統”,乃是廣州城外蒲澗山滴水岩下鑿一個大石槽,以儲存山泉,再將巨竹打通關節,首尾銜接,借口處用麻繩和漆密封,製成五口長長的管道,從大石槽引水入城。又在城內也設置一個大石槽儲存城外來水。再用五口竹管將泉水分彆引至城中各處小石槽,以便居民汲取。

這個就很有城市公共“自來水”供水係統的原形了。

當然,明遠身處的環境與蘇軾不同,他的出發點和蘇軾作為城市管理者出發,設計出來的公共設施也是不一樣的。

本項注釋的內容均引自吳鉤《風雅宋》,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那本書,那本的優點是有很多圖,很多古畫,因此書中描繪的宋人生活非常形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