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趕緊又斟一杯羊羔酒,向種建中舉杯:“彝叔兄,請!”
種建中狐疑地看看興致盎然的明遠:怎麼這家夥這麼高興呢?
他突然想到,明日自己去上衙,這小家夥……是不是就沒人管了?
明遠:啊對對對,從明日起就沒人管著我花錢了!
*
離開瓊林苑的時候,明遠找來史尚,低聲吩咐一二。史尚便去了。
第二天這位“百事通”管家前來回報:“明小郎君,城中的刻印坊都一一問過了,沒有一家的店東是願意出讓的。”
明遠倒是沒想到這個結果,驚訝地問:“汴京城裡的刻印坊……生意都很好嗎?”
為啥這流程走起來和長安那麼不一樣呢?
史尚笑著道:“確實……都還可以。就算是有些刻印坊盈利不大,但也多半是祖產,輕易不願賣掉的。”
明遠一時便起了好奇心,告訴史尚:“我和你一起去街麵上看看,你指點我哪些是刻印坊印製的。”
史尚當仁不讓。兩人便在汴京街頭上走了一圈。
明遠看到史尚指點給他看的東西時驚呆了:“小廣告?”
史尚撓撓頭:“這叫小廣告嗎?”
他隨即釋然:“郎君來自關西,不同的物事在各地有不同的名字,這事也是常有的。”
“本地管這叫‘仿單’,通常是夾在貨品裡一起送出來的。”
明遠看著他手中的那張“仿單”,隻見最上方印著一行大字“劉家功夫針鋪”,中間是一個“白兔搗藥”的圖案,圖案兩側標注“認門前白兔兒為計”,這是在為購貨者指明方向了。
再向下看廣告詞:“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若被興販,彆有加饒,請記白”。
明遠不懂“興販”和“加饒”的意思,問了史尚才知道,“興販”就是批發的意思,如有批發,便能打折。
這張仿單表麵有折痕,看起來像是包在盒子外麵的。大約這店鋪出售盒裝的細針,然後將仿單裹在盒子外麵。
當然,這仿單也都能是放在販賣布匹布料,甚至是香粉胭脂的店鋪裡,主顧購入貨品時順手將拿上一張——算是“聯動營銷”?
明遠在史尚的指點下,看了不少類似的仿單,有藥鋪、家具、鏡子、雨傘……各種品類。
難怪這汴京的刻印坊不愁沒生意,沒有一家願意出售的。
“史尚,你知道這仿單是用什麼版印出來的嗎?”
明遠存心考考身邊的這位“百事通”。
史尚則胸有成竹地回答:“有的是鑄銅版,有的是雕木板。”
明遠給了史尚一天的時間去了解汴京城中的刻印生意,史尚也利用這一天時間,跑遍了所有的刻印坊,成為汴京刻印界的“百事通”。
明遠點點頭,對史尚的表現很滿意。
他想了想,接著問:“我如果要自己辦一間刻印坊,需要準備什麼?”
史尚驚訝地張開了口,卻一時沒能說出話。
明遠想要買一家刻印坊不成,馬上就轉變思路,想要自己辦一間刻印坊。這樣跳躍的思維是史尚萬萬沒料到的。
但史尚馬上調整過來,略略思考,就回答:“您需要有經驗的刻印匠人,要有一間足夠大的院子,有至少一名管事,能夠充當賬房的。另外您需要有上門來刻印的主顧……”
“主顧?”
明遠聞言一笑,心想:蘇軾不就是一個大主顧嗎?
史尚見明遠的表情,知他胸有成竹,便不再多說。
“需要官府核準嗎?”明遠又問。
史尚不愧是“百事通”,對此非常確定:“不必,隻是開業需要在開封府備案即可。”
“那就好,”明遠笑著點頭:“你去物色院子和管事。刻印匠人那邊,我來想辦法。”
*
明遠早在來汴京之前,就想過要把京兆府的刻印坊搬到汴京。
但京兆府作坊那裡,工匠們多是本地人,拖家帶口的,不便離開。再加上刻印坊的生意已經上了正軌,明遠也不好強求,隻留了話,說是向來汴京的話就來,到京城就上牙行打聽他。
此外,明遠拜托了與東南一帶有生意往來的綢緞莊掌櫃,托人尋訪畢昇。
他不記得多少畢昇生平,甚至不知道畢昇現在是否在世。茫茫人海中,僅憑名字和職業尋人,就好像是大海裡撈針,權且試一試。
誰知明遠下定決心要自己辦刻印坊的第二天,有人找上了門。
“郎君,門外有一人,自稱姓畢,求見郎君。”
隨宅院一道“租賃”而來的門房姓萬,明遠跟著宅院裡的其他人一道,喊他“老萬”。
明遠點點頭,要老萬將人引進來。
“見過明郎君。”
進屋的是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頗有風霜之色,兩鬢已經花白。
明遠連忙上前,與來人見禮,問起對方的姓名,來人答道:“老漢名叫畢文顯。聽說明郎君在尋訪先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