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手指蘸了蘸茶水,在桌麵上畫了一個喇叭的形狀。
錢塘潮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當地的地形特殊。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酷似一個肚大口小的瓶子,令潮水易進難退,湧入江口的潮水無法自然均勻地上升,就隻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疊疊,轟然而至,成為奇觀。
明遠聽沈括解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一件事,拍著額頭道:“哎呀,存中兄,小弟有一件東西本是要送你的,險些忘了。”
明遠拿得出手的“東西”,顯然要比沈括的口頭解釋更為令人好奇。
蘇軾一時連聲催促,而明遠就當真讓自己的兩名長隨趕回鳳凰山的居所,將他事先就已準備好的那件東西取來。
在等待的過程中,蘇軾聽了沈括對錢江海潮的解釋,但聽得似懂非懂。
而明遠則暗中點頭,知道沈括所說的,確實是可以用科學原理解釋的水文現象。
隻可惜還不夠直觀。
明家長隨的腳程很快,望湖樓又與鳳凰山不遠,大半個時辰之後,明遠給沈括的“禮物”就送到了。
東西很大,需要兩名長隨一起抬上望湖樓的二樓,明遠又向望湖樓的酒博士借了一張桌子,用來盛放。
沈括看見兩名長隨合力,從匣子裡取出的那件物品,頓時驚呆了。
隻見那是一隻通體透明的巨大玻璃匣子。
匣子底部則鋪著不少砂子碎石,在這些碎石之上,又用砂土青苔等物,做成了河岸、山丘。甚至在河岸之上,還能看到一點點城市的痕跡——那是用桑皮紙製成的城牆,環繞著,小小的一圈。
“這是……錢塘地形!”
沈括很快就認出了那個迅速收窄的喇叭口,異常驚訝地問出了聲。
蘇軾馬上來了精神,瞪大眼睛觀察那透明玻璃匣子中的山川地形,以至於他與沈括一起忽略了這件容器——
這是一枚三尺長,兩尺寬,一尺深的透明玻璃匣子,使用的是整片整片的平板玻璃,除了邊框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框架。
這是宮黎的玻璃作坊如今能生產出的最大幅平板玻璃,就被明遠“挪用”,用作送給沈括的禮物,和給蘇軾講解錢塘海潮原理的“教具”。
“確實如此!”
明遠笑容可掬地回答。
“我實在是受到存中兄的啟發,存中兄能在木板上製出立體的山川地形,我就想,那是不是能將水下的情況也一起做出來呢?正好有這透明玻璃在,將水注入其中,可以同時觀察水上與水下的變化……”
他這話一說,沈括與蘇軾都呆住了。
這兩位之一,首創了“立體輿圖”,但即使是沈括,也沒有想到可以利用透明的的玻璃器皿,將“水下的”立體輿圖也做出來。
“……所以小弟請教了有經驗的漁民和水手,又參考了本地的輿圖,大致做了一副這樣的輿圖出來,想要贈給存中兄。但是剛才子瞻公一提,小弟馬上又想起,這也正好可以用來演示錢塘大潮的行程。”
他說著,向酒博士討要了一壺清水,壺嘴緊貼在玻璃匣子的一邊,緩緩地將水倒進去。
透過玻璃匣子,可以清楚地看見匣子裡的水位迅速上漲。
而蘇軾則表情緊張地緊緊盯著玻璃匣子裡,標示“杭州城”附近的那一段水麵。
隨著匣子裡水麵的勻速上漲,流水不斷地湧入錢江南岸赭山附近。那裡卻像是一個肚大口小的瓶子,使潮水易進而不易出。
於是乎那水麵越疊越高,即使是在玻璃匣子裡,也能看到有一條細細的水線,正沿著迅速變窄的錢江江麵溯遊而上,並迅速越過杭州城所在的位置。
蘇軾見狀,喜得連連拍手呼叫:“潮來了,潮來了!”
仿佛他真的置身於錢江畔而不是西湖邊。
蘇軾此舉,一時竟引來望湖樓上諸多酒客們的圍觀,令明遠不得不將玻璃匣子裡麵的水用虹吸管抽出,又重新演示了一遍。
沈括則拈須長歎,喟歎道:“遠之這等奇思妙想,某真是自愧不如啊!”
他首創了立體輿圖,卻也實在是沒想到明遠竟能用這種類似“立體輿圖”的方法來演示水文現象的發生。
比他剛才贅述的一大堆,蘇軾還似懂非懂的——著實要直觀多了。
當然,即使他能想到這樣的主意,也買不起這麼大幅的平板玻璃。
然而明遠卻衝沈括笑道:“存中兄,這是送於你的禮物。”
“如今你肩負巡視兩浙農田水利的重任,小弟就想,這或許是一件得用的工具,能幫上存中兄的大忙!”
“啊——”
沈括如夢初醒般的一聲大喊,甚至嚇到了這望海樓樓上的其他酒客。
這玻璃匣子,既然能用來演示錢江的潮水,自然也能用來模擬其它需要興修水利工程的地方,模擬那裡的自然環境,再向這玻璃匣子內澆水,模擬雨水、風浪、海潮……
這下連蘇軾也想明白了,放聲大笑,道:“沈存中,你看,遠之這可是真正送了你一件極有用的豪禮,這下,你是不是也該還他?乾脆,你這個杭州本地人,就請我們一起去觀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