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千萬貫(2 / 2)

作為整個地區最有商業頭腦的鄧宏才聽到這話,聲音便微微發顫,雙眼緊緊盯著史尚,似乎已經辨識到了一些他聞所未聞的商業條款。

史尚一張俊秀的麵龐笑得溫和,道:“也就是說,即使最後這些田地裡遭了災,絕收了,我們郎君也還是會付出兩成的收購價給到蔗農。”

“為……為什麼?”

鄧宏信與其他人一樣,聞言都呆住了: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產出作物的風險,就都是由農人自己承擔的,如果絕收了就得自認倒黴,要麼去等官府救濟,要麼背井離鄉找個營生。

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過,竟然會有人向他們提出——我預先向你們買下這土地的出產,即使絕收了,我也願意付你們兩成的款項,作為你們一番辛苦的補償。

這……這到底是什麼大善人啊!

麵對這樣的疑慮,史尚卻輕輕巧巧地笑道:“我們郎君就是這樣說的……”

他能回想起明遠第一次跟他說這些的時候,自己所流露出的震驚,並不比眼前這些人少。

明遠當時卻隻是輕描淡寫地笑著說:“既然是合作,便要共享收益,共擔風險。蔗農朋友們都已經應我們的要求種上甘蔗了,原本他們其實可以種彆的。為了他們所做出的的選擇,我們總要有所表示,不能把風險全都讓蔗農擔了吧!”

此刻史尚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模仿著明遠的表情,溫和笑著娓娓道來。

而對麵幾人卻都露出一副快要哭出來的表情——他們作為蔗農,還從來沒有得到過這份待遇。

“史兄,您東主的這番話,我們可以轉告給鄉裡的蔗農嗎?”

祝心思抹著眼睛問史尚。

“當然……這又不是什麼機密!”

史尚趕緊補充。

他原本還擔心蔗農們會心存疑慮,打算各個擊破,從鄧家開始,一家一家地勸說。

但是從現在的反饋看來——應該不用這麼麻煩?

果然,史尚代表明遠給予的優厚條件,受到了當地蔗農的熱烈歡迎。

他們一開始都有些疑慮,不明白明遠/史尚這麼乾的用意是什麼。

但後來有人總結給他們聽:隻要與眼前這位史郎君簽訂契約,他們已經種下的甘蔗地就會獲得一成的定金,將來再把種出的甘蔗賣給史郎君,能比以往多兩成收入。

退一萬步,萬一今年真遭了天災,徹底絕收,史郎君那裡也會再給他們一成的收入——隻要契約一定,這兩成收入就是旱澇保收的了。

天下竟會有這種好事?

所有的蔗農都是這個反應。

再加上有家大業大的鄧家率先與史尚簽訂了協議,周圍十裡八鄉的農人趕緊跟上,紛紛與史尚訂立契約,並且從他手中拿到了定金。

這時,史尚在泉州一帶訂購的柏木酒桶也送上了岸。明遠原本叮囑史尚,儘量找一種名叫“橡木”的木材製作的酒桶,但是史尚沒找到,就退而求其次,買了柏木的。

他挨家挨戶地收購,將各家各戶已經製成,但是沒有成功賣出去的“甘蔗酒露”都盛放在木桶中,仔細密封,然後都儲藏在鄧家挖的一個地窖裡。

這也是按照明遠的要求安排的。史尚告訴鄧宏才:“還記得我們小郎君說的嗎?隻要有足夠的耐心,就一定能夠得到圓滿的結果。”

鄧宏才現在哪裡還有半句話不信史尚的?當然是照辦了。

然而當史尚一人靜下來獨處的時候,他卻想起臨行前明遠的叮囑:

不要指望這製白糖的技術不會傳出去——外傳是一定會外傳的,隻是早晚的事;

但是,這也足夠讓潿洲的蔗農獲得一個“先發”優勢了。

這個“先發”優勢,足以讓鄉裡的日子過得好起來,但如果當地人處置不當,目光短淺,都可能讓這大好局麵白白浪費掉。

因此明遠建議史尚,讓他指點潿洲鄉裡,修建道路,建設貨運碼頭,尋找良好的深水港,讓潿洲港能夠駛入更大的海船,並且讓周圍鄉裡的孩童能夠讀書習字,學些數算,將來與人買賣商品至少不會吃虧。

而按照史尚自己這幾天的考察,也覺得此地各種海產品出產豐富,各種海參鮑魚、花膠瑤柱,若是運往北方,都有不錯的市場。更不用提這裡還是南珠的主要產地。

“若是製糖業快速發展,也能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與輸出——”

明遠當時便是這樣提醒史尚的。

史尚將這些事前前後後一番仔細思量,心裡難免唏噓:

明遠擺出的分明是“功成身退”的架勢。他在潿洲大手筆的投入,然而除了期望能夠賺回自己的本錢之外,一概都是為了讓當地人的日子能夠越過越好。

“明郎君這是心懷天下蒼生,所作所為,未必便遜於朝堂上的那些相公們。”

史尚自忖自己若是在明遠的那個位置上,卻無論如何做不到這一點。

但是史尚想不到,明遠現在其實也有他自己的麻煩。

他承保的一條海船,好像出問題了——

杭州收到了一個壞消息:屈察的船遇上了風浪,損失了九成九的貨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