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盜洞(1 / 2)

鬼使神差 道貌岸然 6102 字 10個月前

盜洞

這是一座大約處於匈奴鼎盛時期的墓葬。

因為我們在尋到墓道後沒有多久,用來挖掘盜洞的鏟子就已經從泥土裡帶出了不少燒焦的木頭及少量的畜骨、黑胎陶片、鐵器和漆器殘塊。而且很不錯,估計這還是一座還沒有被盜過的貴族大墓。

匈奴人有集體埋葬於一處的習慣,常人所謂的“龍庭”就是匈奴曆代單於和其親屬埋骨之地。匈奴的墓葬地表特征明顯,在蒙古境內的諾彥烏拉、烏蘭巴托、特布希烏拉及呼尼河畔、達爾汗和烏蘭固木市附近,就有很多約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匈奴墓葬,雖然有普通墓葬和大型貴族墓葬之彆。但是所有的大墓都被盜過。

所以鈺幫從來不去打這些草原墓葬的主意。

幾乎沒有鈺幫願意光顧那些早就被人“翻檢蹂躪”過無數遍的墓。

鈺幫在進了墓是隻能拿一兩樣冥器的,這是規矩,也是為了彆的同行和後人考慮。中國就這麼大,古墓就這麼多。要是都被盜了,鈺幫這個行當很快也不用再傳承下去了。

看見這座墓葬完好無損沒有被“動”過,秦老明顯喜上眉梢。

其實也隻有鈺幫這行倒鬥人才能混跡在考古學界,因為隻有我們才會對於一般文物不屑一顧,擅長尋找和發現最珍貴最有價值,又最容易脫手的冥器。旁的倒鬥人要是在考古界待久了保不好會順手順出一兩個小玩意來。

時間一長哪裡有不出問題的。

秦老這老狐狸之所以能在鈺幫這行當裡待到現在,又成為資格最老的一位,和他常年的正常工作考古是分不開的,他通常都能在國家出資挖掘考古的墓穴裡找到關於古墓的線索,然後一人再去倒鬥摸冥器就有把握有方向多了。而且國家的資料做為考古界著名人士的他也可以隨意查閱,比我們這些民間人士的確是有優勢多了。後來年紀大了,乾不了挖盜洞和開棺材之類的體力活,就收了一個徒弟嵩明,仍然活躍在倒鬥這一行當裡。

而常的人在大約四十五歲以後就洗手不乾了,隻有秦老,六十多歲了仍然繼續著。

說到洗手——我瞄了一眼卓言,他的年紀似乎也不小了,恐怕再過個幾年就要傳出他洗手不乾的消息了吧!!

盜洞終於完全挖成了。

我隨手翻翻那泥土裡夾雜的鐵器和漆器殘塊,放到鼻子下嗅了嗅,微微笑起來。

十分腥氣的泥土,如果在水量豐富的地方,有這樣的地下土並不希奇,但是在荒漠遍布的徽州,即使從前,千年以前這裡還是草原。也不可能有這樣乾燥後黏性仍然這麼大的土。

這樣隻有一個解釋。

秦老也抓了一把土嗅了嗅,點頭道:

“有大量殉葬的人或者馬匹,大家等會不要走錯,這是一座大墓,可能機關是弓箭翻鬥陷阱之類的小玩意。”

我們檢查了身上的東西,陸續爬進了盜洞。

秦老是第一個,李道士朋友第二,嚴三手在我前麵,我後麵就是那三個苗族老頭,在他們前麵還是感覺心裡有些毛毛的,但是嚴三手說什麼也不願意在他們前麵,想了想身上的那塊黎當玉,我一咬牙就答應了。卓言倒是老樣子最後一個進。

盜洞不長,估計也是天長日久的大風,將墓頂都削了一層。

大家一起動手挖的盜洞,洞壁上的鏟子印痕仍然是整整齊齊,一鏟接連一鏟的痕跡看得嚴三手忍不住讚歎了一聲。

“下次喊你們這些人去挖一個通往寶庫的通道倒是不錯。:

我用看白癡的眼光看著他。

可惜他在我前麵,實在看不見我這個眼神。

墓穴是因為地下有墓室這個空間或者墳墓本身的木架支撐,所以隻要找好方位挖掘盜洞就很少會出現坍塌的現象。

可是彆的地方不一樣。

我們這些看上去好象十分擅長在地底挖個通道的家夥,換一個環境,保證就是束手無策或是惹人發笑了。

在就是常言所謂的一行的手藝往往不能用於其他的無奈。

泥土很厚,一層一層積累著不同的東西。

估計是因為山體在這千年之間的變動,使得不少地方都有所移位了,我立刻開口:

“墓室恐怕會有所坍塌。”

秦老和卓言也同時說:

“繩子!”

嚴三手看著這群根本就心懷叵測,各自都恨不得對方死了才好的人,雖然各自之間都相當有默契絕口不提爭執,但是在麵對麻煩時完全一致的判斷和反應,讓他忍不住在心裡暗自歎息。

倒鬥手藝人正是這麼多混跡於徽州的下四流人物裡最難以猜測,最神秘的家夥們。

如果不是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他們,完全沒有辦法對他們的生活和思想做出一點點猜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