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提前拜會考官(1 / 2)

紅樓之老來子 斂愁黛 3160 字 10個月前

翌日,又有親朋故交聽聞賈府的這件喜事,紛紛遣了管事婆子上門賀喜。賈母雖然極想大操大辦,但是在代善的勸說下倒是息了這個心思。

代善倒也沒說什麼彆的,隻是和她說了一句話:“若是等阿佑在殿試上高中再辦,不是顯得更好看?”

賈母聞言眼睛一亮,是了,雖說是會元,但是還是等殿試成績出來了,多好看啊!方耐下了操辦的心思。

至於賈攸,他則是不耐煩這些應酬,家長裡短的誇讚,還不就是這麼一回事,不過他也卻確實是有正事要做,那就是要去“拜謝恩師”。

眾所周知的是,會試中要分房閱卷,因此,每一個應考者的試卷須經某一房的同考官選出,加批語後推薦給主考官或總裁,方能取中,因有中第考生往往稱這些舉薦自己試卷的考官為房師,而稱本次的主考官為“座師”。

而在古代,師生關係可謂是最為緊密的聯係,官場慣例,你可以彈劾同年、同窗甚至同族,倒有個大義滅親的名頭,頂多叫人血冷,覺得此人“不值與之為伍”,不願與其相交;但你要是彈劾你的老師,無論是房師還是座師,此番行為,則無異於逆倫,士大夫都要唾棄於你的。

因此,除非是什麼禍及滿門的禍事,師生關係,如同同年關係一般,是官員在官場上的天然聯係,但又比後者關係更加緊密。

因此,古代許多權臣往往通過擔任科舉主考官的方式籠絡一大幫門生故吏,再加上本人的姻親故舊,往往連成一個極大的關係網,有時候甚至會威脅到皇權,因而但凡有些腦子的帝王,都會無比看重科考官的選擇,總是挑選自己的心腹、親信來擔任。

此次會試自然也不例外,此次會試的主考官姓文名潛,是翰林院的掌院學士,(這個是清朝的官製,大約是從二品)其父文閣老當年是隆安帝的先生,勉勉強強也能算的上是聖人的師弟,加上文家上下對聖人都是忠心耿耿,宮裡又有文家出身的女兒――賢妃娘娘,雖不大受寵,但其為人賢淑文靜,氣質恬然,聖人對她還是有幾分舊情在裡邊,常來看看她,膝下也有一子一女,又有勢大的文家作為外戚,自然無人小瞧,文家也算是聖人心腹,方才得了這次的機會。

至於座師,倒隻是個貧寒士子出身,姓沈名淵的便是,這沈淵自幼失了雙親,不過依附自家伯父伯母過活,尋常百姓人家罷了。不過當年因為在讀書上頗有天賦,他伯父也便咬著牙供了他上學堂,他倒也出息,不過二十就中了秀才,後來書院的先生見他人品可嘉,學問又好,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全力支持他科考,三十餘歲中了進士,有考取了翰林院,倒也算是難得的寒門貴子。

這文潛出身詩書翰墨之家,又是大族,自幼便廣讀詩書,見識不淺,自然偏好那些辭藻華麗的文章;而這沈淵出身市井,自然更重民生實事。好在賈攸這篇文章卻是取了二者之長處,既言之有物又處處用典,自是得了兩位考官的青眼,竟是點了頭名會元,這倒是意外之喜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