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黛玉在外祖賈家已經住了七年。因為聖人信重,林海不得已又在江南連任了七年巡鹽禦史一職。也因此黛玉不得不滯留賈府,但是好在賈府還算治家嚴謹,她父兄又有能為,倒沒人傳出什麼閒話來。
其實若非賈母喜愛,定要留外孫女在身邊教養,她在京城的兄嫂定要把她接回京中林府的。好在賈母作為國公夫人,得了她的教養更為叫人信服,對待遇也好,林琅夫婦才願意將妹妹放在賈府。饒是如此,他們還經常上門來看,生怕叫人覺得自己夫婦二人對妹妹不上心,對妹妹有所輕視。
好在黛玉在賈家有自己的好姐妹相伴,又有賈母等人的疼愛,過得也是自在。
賈府幾個姐妹中,她最喜歡的莫過於小舅舅家的瑄姐姐,她在元大姐姐入宮之後於一眾姐妹中最為年長,也最為護著下邊的姊妹們,極有長姐風範。
尤其是瑄姐兒喜愛黛玉小小人兒,一顆水晶心肝兒,且風骨初現,不愧是探花郎的女兒,叫人心生好感。可惜瑄姐兒早早出嫁了,叫黛玉難過了許久。
餘下幾個姐妹中,與她關係最好的便是大舅舅家的迎春姐姐,她雖然是庶女,但是在小張氏的親自教養下,行事也是有章有法,寬持有度,對黛玉也是頗為照應。惜春妹妹年紀最小,是東府的姑娘,黛玉對她觀感還好,隻是覺著惜春妹妹太過清冷,說話又直,極易得罪人,但是說是赤子之心也還勉強。
三春之中,獨獨探春境遇有些不好,她也是庶女出身,但是偏生命不好,沒攤上個小張氏這般的嫡母,在王氏手下過活,為了自己的前程,她不得不曲意討好王氏,不惜和親母反目,每日裡隻奉承王氏。
偏生王氏為了蹉跎趙姨娘,常常在趙姨娘麵前顯得兩人母女情深一般。但是稍微明眼的人都知道王氏對探春不過是個麵子情罷了!
黛玉對探春的處境頗有些同情,畢竟眾姐妹中迎春姐姐親生母親已經不在了,還有大舅母照應,惜春妹妹再不濟也是東府嫡出的女兒,隔三差五便有東府珍大奶奶尤氏前來探望妹妹,送點東西什麼的。獨獨探春,夾在嫡母和生母之間,偏生趙姨娘還是個上不了台麵的,被人一攛掇就鬨起來,叫探春一點臉麵沒有。
但是,對於探春為了叫王氏滿意而不認趙姨娘,黛玉卻有些不認可。再怎麼說,她也是生你養你的人。
況且探春的自尊心極強,人也剛強,對黛玉和迎春的一些好意也相當敏感,倒叫黛玉不知道這麼應對。
好在,幾個小姑娘年紀都還小,便是有些隔閡,一起玩鬨一會兒便不在意了。姐妹們之間就算是有些磕磕碰碰的,但是麵上還是能夠維持的。
這日,黛玉一早上起來,旁邊伺候的紫鵑忙上來服侍,洗漱完畢後,按照慣例,她要去給賈母請安了。
因賈母歲數大了,早上有些貪睡,遂把家中小輩們的請安時間推後了半個時辰。所以儘管每日早上都是黛玉陪著賈母用餐,但是在那之前不免要先用了些小點心墊墊肚子,好在賈攸為了她住的舒心,專門在她現在住的地方建了個小廚房,還請了專門燒江南菜的廚娘掌勺。
每日清晨,她都可以在自己院子裡先開火墊墊肚子,也免得叫院子裡的人到大廚房去拿菜。若是有想要吃的,還可以在前一日直接點菜。
用了小半碗粳米粥,黛玉擦了擦嘴問道:“外祖母醒了嗎?”
紫鵑端上一盆清水叫她淨手,說道:“姑娘再等片刻出發,想來便差不多了。”
黛玉點了點頭,說道:“行了,我知道了。”
在賈母院中用了膳,不過一會兒,便見到幾位舅母帶著幾位嫂子並姐妹們前來請安了,迎春和探春都是跟著嫡母,獨惜春住在賈母這裡,早早便來了。
待幾人請完了安,往日裡除了幾人,其餘人都會回自己的院子中去,隻有黛玉並幾個姐妹還有蘇氏會留下來閒話幾句。今日卻是奇了,眾人像是約好了一般齊齊留了下來。
賈母好奇道:“今兒個怎麼了,竟都留下來不走了?難道是看上我這裡的好地方了?”
眾人還未說話,王熙鳳最先嚷嚷了開來:“老祖宗這話說得,您啊,可是咱們賈府的主心骨,有您在的地方,哪裡不是風水寶地。也隻請老祖宗可憐我們幾個燒糊了的卷子,叫我們沾沾您的福氣。”
小張氏和陳氏滿臉笑意地附和著,似乎很是讚同,還添上兩句,叫賈母越發開心。王氏背後,李紈心裡有些羨慕王熙鳳的風光,但是她自己清楚,王熙鳳這麼做,人家那是有底氣,婆媳想得,妯娌和睦。
自己要是站出來不管不顧這麼一說,必是要惡了婆婆的。況這般張狂的性格也不是自己的本性,守拙才是自己在婆婆手下的法寶。
王氏卻是有些恨得咬牙切齒,想當初,她上下鼓動要璉哥兒迎娶鳳丫頭入府,為的什麼?還不是為了叫鳳丫頭嫁進二房,自己是她的親姑母,到時候她隨便說上幾句,鳳丫頭又是個風風火火的性子,將來大房有的熱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