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徐錦鳳貢試的策論也隻是點到為止,畢竟太深層的東西他也不敢寫啊。
可是現在,看著這道殿試策題,他則陷入了深思。
女帝此舉,到底何意?
這是認真的嗎?
她真有這等魄力嗎?
這才是最關鍵的!
女帝輸得起,但他輸不起。
可女帝現在已經下注了,自己到底跟還是不跟?
不跟。
平平安安,但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若是跟的話,那就是將命也押了上去。
要麼,萬劫不複。
要麼,一飛衝天!
徐錦鳳確實沒有想到,事關自己前途的選擇會來的那麼快……
本來還想猥瑣彆浪,低調發育。
可看這情況,必須要押注了!
跟,還是不跟?
這是個問題…
沉思良久後,他終於艱難地做出了決定。
跟!
但不梭哈。
可以跟一半嘛。
他其實在賭,賭其他的貢生不敢押大注!
在座的都不是傻子,誰不知道收天下權於朝廷必將得罪世家門閥。
所以,他隻要比在座的這些學子稍稍優秀一些,那就能進入女帝的視線了。
徐錦鳳隨即蘸墨提筆,先寫下了立意的七個大字:治大國如烹小鮮……
縱觀青史,曆代改革者都太過急於求成,大刀闊斧之下勢必會將利益集團得罪死。
前車之鑒,他必須要慎重對待。
所以,改革可以,但在沒有絕對壓製士族門閥的武力之前,必須循序漸進,溫水煮青蛙。
可以讓士族門閥感到痛,但又不是很痛,屬於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
如此,他才會安全。
那麼……
就從科舉製度先開始改革吧,這對士族來說,不痛不癢,甚至他們也是既得利者。
徐錦鳳稍稍凝思,便下筆如有神,從科舉的角度切題。
其實孔太師和先帝爺已經為科舉製度打下了基礎,他隻需在某些地方稍微改進一番,就可以直接用。
比如……
在各府、各縣建立公辦學堂文廟,這沒人有意見吧?
其實徐錦鳳也在豪賭!
置辦學堂收攏讀書人,而文廟則讓讀書人凝聚信念,但到底能不能讓文人士子凝聚出文宮……
他傾向於可行!
因為道教和佛教,皆是以道觀、寺廟來傳承的。
那麼儒教為何就不行了呢?
當然,這儒教的聖賢……肯定是要由高個的、天塌了都能頂的來當,而他則在聖賢背後猥瑣發育。
他心裡也有了最適合的人選——孔穎琳!
三朝老臣,又是建安帝的帝師!
這資曆太夠了。
四世三公的靈氏、源遠流長的王謝兩族,這等頂級世家也得給孔家一個薄麵。
由孔穎琳來主導這一切,還能讓人產生一個錯覺,這隻是士族內部的矛盾。
除此之外,還要將科舉細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