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靈和宋熙和此時也在電視前看著。
今天是“食在華夏”播出的日子,作為主創人員,宋熙和邀請丁靈一起觀看,丁興海聽說後,便直接將他請來了家裡,畢竟,他也想和閨女一起看。
由於播出時間在六點,丁興海特意提早一小時,就開始準備晚飯,六點還差幾分的時候,晚餐就已擺上了茶幾。
有切成薄片蒸好的風乾腸,用青椒炒出來加了點白糖的鹹甜口炒紅腸,還有丁興海拿手的乾炸帶魚和炒合菜,以及一大鍋放了榛蘑和肉丁燜出來的榛蘑飯。
在這鍋香氣逼人的燜飯麵前,所有菜肴黯然失色,掀開鍋蓋,整個客廳裡都飄蕩著誘人的榛蘑香氣。
飯裡的肉丁用的是上好的五花肉,裡麵的油脂在燜之前完全煸了出來,與榛蘑和米飯完美結合。此時看過去,顆粒飽滿的東北大米上,鍍著一層油亮的光澤。
激光電視已經調到了中央台紀錄頻道。
丁興海又拿了三盒果汁過來,走到客廳時順手將客廳的燈調暗了些,使觀看效果更好。
一人盛了一碗榛蘑飯,正準備開吃,紀錄片就開始了。
丁靈和宋熙和早就看過許多次,這次依舊看得認真,丁興海就更不必說,基本上是“食在華夏”四個大字一出來,他眼睛就黏在屏幕上沒移開過。
連手裡端著飯碗都忘了,丁靈給他夾菜,他也是機械性地往嘴裡盲塞。
片頭播放完畢,正片終於拉開序幕,這裡用的是宋熙和一貫的運鏡風格,畫麵順著青石板鋪就的階梯,一路向著山上延伸,來到一汪清澈的山泉水前。
泉水流淌,“滴答”一聲,水珠落下,直接滴在了滿盆的生黃豆中。這時畫麵已經來到了豆腐坊,這裡用傳統工藝製作豆腐,磨漿、濾渣、煮沸、點鹵,每一步隻保留了兩三秒,畫麵拚接的十分絲滑,不會讓人看了覺得枯燥,隻會感到恍然,原來豆腐是這樣做成的。
電視機前,有不少有小孩的家庭,也在觀看“食在華夏”。
蘇美怡一家也是其中之一。
他們倒是沒有坐在電視前吃飯那麼誇張,而是將客廳的電視轉了轉角度,這樣坐在桌旁吃飯,也能時不時看上幾眼。
六點正好是飯吃到一半的時候。
蘇美怡的大女兒茜茜,嘴裡還叼著雞翅,就轉過頭去看電視。
蘇美怡自己,也將視線投了過去。
照顧蘇美怡小女兒的育兒嫂,覺得她們這樣很誇張,忍不住說:“電視節目再好看也不能影響吃飯,茜茜媽媽,你說是吧?要不關了,回頭看回放吧。”
蘇美怡心裡歎了口氣,她生二寶以前,就定下了這位金牌育兒嫂,彆的都好,唯獨愛說教這點著實令人煩惱。
她也知道吃飯看電視不好,但今天這不是情況特殊嘛?
“劉姐,難得一次,沒關係的,你也跟著看看,這是我和茜茜都很喜歡的一位美食博主拍攝的紀錄片。在中央台播呢,應該挺好看的。”
育兒嫂劉姐,本來對美食博主還挺不屑一顧,心想備不住就是網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視頻,聽到“中央台”幾個字後,才終於記正視起來。
“那我也跟著看看……”
她稍微側坐著一點,看向電視,紀錄片已經開始,用清冽的山泉水磨出來的豆漿,看著就覺得品質不錯。
劉姐就是徽省人,家在阜市東邊一個縣城裡,距離畫麵中拍攝的豆腐發源地很近。
畫麵拍攝的非常美,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展現了豆腐從無到有的全過程,一下就引人看了進去。
緊接著,鏡頭再由近及遠,將整個山景籠罩其中。
茜茜還在托著小腦袋感慨:“原來豆腐是這樣做成的呀,媽媽,我們明天做豆漿,自己做豆腐試一試好不好?”
“好呀。”蘇美怡很高興女兒有這種嘗試精神,點頭答應下來。
一旁的劉姐,則看著那一晃而過的山景,驚訝道:“呀,這不是我們那兒的八公山嗎?”
“是你老家那裡?”蘇美怡好奇。
“是的呀,離我老家很近的。”畫麵裡已經播到了菊花豆腐,劉姐恍然說:“這介紹的就是八公山豆腐宴,相傳豆腐就是那裡起源的。”
她的話音剛落下,電視裡也響起娓娓動聽的女聲旁白,介紹的正是豆腐由來的典故。
劉姐點頭:“她說的挺對的,這個是我們那很有名的傳說故事。我們那的豆腐也確實不錯,在整個徽省都是很有名的,那邊的手工豆腐,可比京市大超市裡賣的盒裝豆腐,香得多咧!”
她們說話的時候,畫麵中又接連出現好幾道豆腐菜,隨之是丁靈品嘗豆腐宴的鏡頭。
茜茜頓時就覺得手裡的雞翅不香了,“媽媽,我也想吃豆腐,吃徽省的豆腐!”
這個年代網購很方便,但大熱天裡,快遞一份新鮮的手工豆腐恐怕容易壞。蘇美怡看向劉姐,劉姐想了想說,“我讓老家親戚幫忙去買一點耐放的豆製品,用泡沫箱裝好,放上冰袋快遞過來,應該很快的,一兩天就到。”
蘇美怡趕忙道了句“麻煩了”,順手又給劉姐轉了個紅包,算作采購食材的辛苦費。
茜茜掰著手指頭數,“一天,兩天。”
小眼睛亮晶晶的,“那我們後天是不是就可以吃到電視裡的豆腐啦?”
蘇美怡和劉姐都朝她笑著點頭。
“好耶!”
茜茜興奮地從椅子上蹦起來,想到妹妹還在睡覺,又將聲音壓低了些,露出個不好意思的笑容,小聲說:“可惜妹妹太小了,隻能喝奶。媽媽,等妹妹長大一點,你帶我和妹妹去徽省玩吧,就去鈴鐺姐姐紀錄片裡去過的地方!”
蘇美怡點頭鼓勵道:“好呀,那你可要仔細看哦,把紀錄片裡的地方都記下來,回頭爸爸媽媽就按照你記的攻略,帶你們去玩。”
相似的場景也出現在其他人家。
還有家長正發愁暑假帶孩子去哪玩,看了紀錄片就來了靈感,乾脆照著食在華夏紀錄片裡的路線,來一場愉快的美食之旅。
…
紀錄片還在繼續播放。
第一集主要是講徽省中記部及北部一些美食,一道接一道的美食,一個接一個美食背後的故事接連而至,整整九十分鐘時長,沒有絲毫一點浪費,內容銜接的十分緊密。
隨著紀錄片播放,觀眾仿佛跟著畫麵中的女生一起來到徽省,探訪一家家隱藏著美味的小店,體驗一次次動手製作傳統美食的過程。
隻可惜,他們不能和畫麵中的女生一樣,真的將這些美食吃入口中。
丁家客廳。
三個人都在專注地看著電視,就連肉肉都不知何時跳上了沙發,窩在丁靈和宋熙和之間,將自己蜷成一團,露出一雙琥珀色的眼睛,好奇地朝著激光電視的方向看去。
第一集的最後一個片段,是一家專門做“魚咬羊”的餐廳,這是徽省北部一座城市的特色名菜,用的是鱖魚和羊腰窩肉。
關於這道菜還有兩個由來,輕柔的女聲將故事娓娓道來,她的聲音似有魔力,讓人忍不住專心傾聽,伴隨著聲音的描述,一幅幅想象中的畫麵也出現在腦海。
隨著故事講完,最後一勺用燒羊肉的原湯勾出的料汁,澆上已經煎得金黃的魚身,一道魚咬羊也烹飪完了。
乍一看,和普通的魚沒什麼兩樣,用筷子戳開細白的魚肉,便發現腹中彆有洞天,鮮嫩的羊肉正藏在其中。
魚鮮配上羊鮮,這道菜又被稱為“鮮燉鮮”。
第一集結束,進入廣告時間。
一口氣看到這裡,頗有種意猶未儘的感覺。
“原來羊肉還能塞到魚肚子裡去,這做法我頭一次見,得是什麼滋味兒啊?”丁興海還沒吃過這個菜,被電視裡的畫麵勾起了好奇心。
“味道很鮮美,我們是在一家當地老字號裡吃的,據說那店已經傳承了整整四代人。等您忙完有時間,我帶您去徽省吃?”丁靈說。
“成啊,那等以後有機會的吧。”
丁興海剛才一直專注看紀錄片,這時才注意到,碗裡的飯已經涼了,他摸了下裝著榛蘑飯的砂鍋,隻剩一點點餘溫,“你們也沒吃飽吧,要不我去熱一下?”
兩集紀錄片之間這個廣告,有五分多鐘,丁靈站起身,“我幫您一起熱吧。”
說著拿起另外兩隻盤子。
風乾腸和炸帶魚不需要熱,把青椒炒紅腸和炒合菜用微波爐“叮”一下就行。
最後三人一起進了廚房,丁興海把砂鍋往火上一架,就開始說:“你們這個紀錄片拍的真好,既有美食又有美景,還有各種美食由來的典故,和這些店家背後的小故事。我不知道人家專業的怎麼評價,但在我看來,就算我隻是個普通觀眾,這不是我閨女拍的,我也照樣會追著看。”
丁興海的評價樸實卻真誠。
除了他,許多人也給出這部紀錄片極高的評價。
…
龐家。
龐爺爺、龐樂,還有龐樂的爸媽、姑姑姑父、表弟表妹,此時都坐在客廳,共同觀看“食在華夏”。
龐爺爺是位資深美食愛好者,尤其愛吃甜滋滋或肥膩的東西,先前丁靈做的栗子醬,和記丁家小館打包的寶塔扣肉,就深得他心。
大孫子參與製作的美食紀錄片,在中央台播出,這在龐爺爺看來是個大事兒,便張羅了全家一起到他這裡吃完飯,邊吃邊一同觀看。
龐樂的表弟表妹都在讀中學,倒是不排斥來姥爺家聚會,他們都聽說過“鈴鐺吃不飽”,也挺好奇她的紀錄片會是什麼樣子,還有就是爺爺家的菜色豐盛,好吃的多,過來吃飯總比在家被老爸老媽按頭苦學要舒坦。
但龐樂的姑姑和姑父,其實是不大樂意來這一趟的,尤其是龐姑父,他是高中曆史老師,平時工作挺忙,空餘時間也全用來盯兩個孩子學習了。
在他看來,有這功夫看紀錄片,還不如多寫兩張卷子,背幾篇課文呢。
但他還是挺給老爺子麵子,帶著兩個孩子來了,就是吃飯的時候一直肅著個臉,隻吃飯,眼神根本不往電視那邊瞟。
可他不看畫麵,卻是能聽到聲音的……
一個個有關美食的典故故事傳入耳中,勾起他的興趣,不知不覺他已經捧著飯碗轉過身,目不轉睛地看向屏幕。
中間廣告的時候,龐表妹打趣道:“爸,您還說您不看,這不看得比誰都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