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寧帝親自來救宋褘, 刻意瞞著清河和王悅,曉得他們肯定不會同意——連郗鑒都不知道!
麵對清河和王悅的質問,郗鑒委屈的很, “皇上是帶著西池武士悄悄去的, 他喬裝混在其中出台城,我一個尚書令,沒有資格過問西池武士的行蹤。”
西池武士是太寧帝最最嫡係的一群武士的稱號,隻聽命於皇帝。在司馬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親自招募了這群武士作為親信。某天他要在西苑挖個池塘, 但是太興帝說勞民傷財, 沒有答應。
司馬紹就號令這幫人在一夜之間挖了個池塘出來, 因池塘在西苑,所以叫做西池, 這群武士從此就有了西池武士之名。司馬紹西池武士隻聽皇帝號令,連庾皇後都指使不動。
就在郗鑒即將出兵去姑蘇尋太寧帝時,太寧帝和宋褘同乘一騎頂著朝陽回來了,陽光下, 太寧帝金發雪膚, 格外醒目。
這祖宗可算是回來了!若是他被王應抓到姑蘇去, 這仗還怎麼打啊!
清河王悅很是無語,司馬紹先下馬,宋褘因赤著雙腳在山林裡逃跑, 腳上全是傷, 因而繼續坐在馬背上, 此時她還沉浸在夢幻之中,不敢相信太寧帝居然來救她這個“風情萬種但並非良人”的女人。
王悅忍住怒火,問道:“皇上是如何從姑蘇逃出來的?”
太寧帝得意洋洋,把他潑冷水澆馬糞,還有贈七寶鞭暗度陳倉的法子說了。
清河王悅默契相視一眼:皇上把有限的智力都用來英雄救美上了……
說起來各位讀者可能不信,太寧帝司馬紹小時候有神童之稱。他還是琅琊王世子的時候,有人從長安來,琅琊王問他,太陽和長安那個遠?司馬紹說太陽遠,長安近,因為隻聽說有人從長安來,卻沒聽說誰從太陽來。
次日宴會,琅琊王把兒子的機智回答當做趣事講給群臣聽,當時王導和琅琊王還是蜜月期,王導逗弄司馬紹,問了同樣的問題,這次司馬紹卻改口說太陽近,長安遠,因為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意思是抬頭就能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所以太陽近,這種靈活思辨的能力,在推崇清談的大晉是主流,所以眾人對神童司馬紹都寄予厚望,隻是越大越平常,泯然眾人矣。
王悅私下對清河說道:“畢竟是神童,在緊急關頭,應變能力還是有的。”
清河也難得認同了太寧帝一回,“孝順,聽話,心地善良,再加上被逼出來的聰明,等絆倒王敦之後,你我就不用再費儘心機扶著他了,他自會處理國家大事,這一天天的,好累,頭疼。”
清河撫著額頭,永嘉之亂時被下了猛藥,南渡時一路顛簸,缺衣少藥,後來被王澄父子所擄,被迫跳江逃亡,慌不擇路滾下山撞壞了腦子一度失憶,被人撿回家當女兒養,又遇到江湖郎中胡亂配藥耽誤治療,好容易被王悅所救,在他的庇護之下安心休養了兩年,清河“金盆洗手”,不再過問世事,好生養病,終於恢複了大半記憶,隻是留下頭疼的病根,一直無法根治。
豈料太寧帝想過河拆遷,和王導“反目成仇”,君臣互鬥,為了穩定朝局,讓重生後的大晉不再破碎,清河不得已重新出山,和王悅再次攜手,借著王敦之力勤王,逼太寧帝下台,卻不料太寧帝臨死也要在琅琊王氏兄弟之間點一把火挑撥,王敦屠了太寧帝這條惡龍,沒能抗住權力的誘惑,自己變身惡龍,清河又要和王悅攜手屠王敦這條惡龍。
煩惱永無止境,爭鬥永無止境。清河這一年勞心勞神,頭疼病時不時過來“問候”她。
王悅早就向大夫學習了按摩的手法,他找到清河頭部的幾個穴位,指尖發力,減緩了頭疼。
清河緊蹙的娥眉漸漸鬆開,問道:“王敦倒台之後,你要做什麼?”
王悅一邊按摩一邊說道:“和你做的事情一樣。”
當然是成親啊,從十四歲拖到快二十歲了,五年了這婚都沒結成——倒是懵懂無知的灌娘搶了先,戀愛結婚一氣嗬成,幾乎沒有阻礙,如今連孩子都快生了!
真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清河臉一紅,“我是說……成親之後呢。”
王悅:“和灌娘做的事情一樣。”當然是生孩子了,和滾娘約定了指腹為婚的娃娃親,生得太晚,也不知周楚將來能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