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親事(1 / 2)

可誰能想到,太太都快三十了,還能再次懷胎,十個月之後更是生下一對龍鳳胎。

餘姨娘想著往事,又思及三姑娘看似溫順實則有些偏激的性子,心裡越發悲苦。

三姑娘年紀還小,這些年她又護的緊,哪裡知道內宅主母的手段。當年在陳家時,太太的庶姐也頗受陳老太爺的喜愛,風頭一度壓過了嫡女,可後來還不是被嫡母嫁了個窮舉人,如今一把年紀了,連個親生的子嗣都沒養下,一輩子要看著太太的眼色過日子。

所以她決不能讓三姑娘對太太心裡存了怨懟,若是平日裡露出一絲半點的被太太察覺了,隻怕三姑娘的前程就完了。

餘姨娘勉強壓下心裡繁雜的思緒,麵上卻不露聲色的開解道:“姑娘以後再不能說這樣的話了,太太是你的嫡母,你的婚事她便是為了自個的名聲都要儘心儘力了。更何況,你是咱們二房的長女,又有被太太教養過的情分,再如何太太也不會在這事上糊弄咱們。”

餘姨娘邊說邊瞧著三姑娘的神色,見她麵色果然緩和了,這才攬了她的肩繼續道:“你如今讀了幾年書,長了不少見識,應當能明白太太為你們延請西席,教導你們琴棋書畫的苦心。你與姨娘不一樣,你日後是要嫁去夫家做當家主母的,自然要用心學業。學些男子們懂得的道理,如此才能更好的幫扶夫君,協家理事。至於想跟著太太管家,也不用心急,等大奶奶生了這一胎,太太騰出了手,自然會安排......”

三姑娘聽著餘姨娘絮絮叨叨的話,心思逐漸清明。她鬆緩下來剛剛挺的筆直的腰背,靠在了餘姨娘的肩頭上,不好意思的道:“姨娘,您彆生我氣,剛才是我一時想差了,這才口不擇言,以後再不會如此了。”

餘姨娘摸著她的頭發溫柔的道:“姨娘怎麼會生你的氣,我隻盼著你這遭之後能懂事些,往後行事說話多些穩重才是。”

...............

世安院。

季縈歇了午覺,起來時陳氏正與吳媽媽並府裡的幾位管事媽媽說話。她也不去打攪,徑自坐在臨窗的大炕上翻看擺在炕幾上的賬冊子。

她看的認真,直到芳

露進來回稟:“太太,京城肅王府的人來了。”

陳氏聽的一怔,恍惚道:“哦?來的什麼人?人到哪兒了?”

芳露恭敬的道:“劉管事打發了前院裡的小子來稟報,說是肅王府主家身邊的人,隨行的嬤嬤們要來給太太請安。這會兒怕是到了二門外了。”

陳氏聽了心中一凜,肅聲道:“快,吳媽媽,你親自去迎一迎。”又吩咐芳露:“你去綴錦院請大奶奶過來。”

等吳媽媽她們出去了,陳氏又喚了芳濃進了給她和季縈兩人拾掇了頭發,又齊整了衣裳。

不過一刻鐘,外麵有小丫頭高聲通稟:“大奶奶來了。”

柏氏進屋給陳氏行了禮,就由丫環扶著在陳氏下首的鋪了紅色團花錦緞軟墊的椅子上坐了,問陳氏:“娘,我聽著京裡來人了,可是府裡出了什麼事情嗎?”

陳氏搖頭道:“不是咱們家的人,是肅王府派了人給咱們府上送年禮來了。”

“肅王府?”柏氏微驚。“這……他們家怎麼會給咱們送年禮?就算我們兩家要走禮也該去京城的府上才是。”

陳氏頓了頓,道:“難怪你不知道。這是一樁舊事了,當年你妹妹在京裡時曾由老太爺做主定了門親事,定的就是這肅王府的世子。”

“什麼?六妹妹定親了?”柏氏驚呼,她知道婆婆說的妹妹隻能是六姑娘,其她幾位姑娘從未去過京城。

“這,這可真是……”她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轉頭瞧著季縈臉上的坦然,便知這事六姑娘自己是知道的。柏氏想起大爺曾跟她說過,六姑娘從京城被送來時才七歲。

既然是在京裡定下的,怎麼這麼多年了府裡的人從未聽說過。

陳氏像是知道她心裡的疑惑,解釋道:“雖說定了親事,但當年兩個孩子年紀都還小,老太爺老太太的意思是不必到處宣揚。”

柏氏聽著理解的點了點頭,看陳氏再不欲多說的樣子,壓下了滿肚子的心事,也沉默了下來。

不一會兒,屋外有陣陣腳步聲隱隱傳來,接著就有小丫頭揚聲通稟:“吳媽媽來了......”

話音剛落,門口的簾子就被撩了起來,緊接著吳媽媽帶了一個穿著繡絳紫色十樣錦杭綢錦衣的嬤嬤並一個穿寶藍色錦衣

的婦人進來。

那嬤嬤看著五十上下的年紀,一頭灰白的頭發整整齊齊的梳了個圓髻,發間戴了幾朵絨花並一根赤金的簪子,體態微豐,神色溫和。她身後跟著的婦人大概三十五六的年紀,身材高挑,端莊中透著絲乾練。

她們一進來就深蹲了個福禮,口中道:“奴婢齊氏/許氏給二太太請安。”

聽她姓齊,陳氏直起了身子,臉上遲疑道:“嬤嬤可是伺候在太妃身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