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回府(1 / 2)

宋家祖上原是南邊兒的人,那時他們還並未發跡,不過是子孫一直秉承祖訓耕讀傳家罷了。大約三百多年前因為躲避戰亂宋家全族遷入了京都,從那時開始每代都有族人考中進士入朝出仕,一直至今從未斷過。

因著祖上積攢的名望,如今的宋家才能真正稱的上是書香世家。

季縈一家便是宋家的嫡支後人,她祖父是族裡的現任族長,以後的繼任族長就是她大伯父。

宋家遷入京都後就一直住在崇文門裡往東三裡的南居賢坊,經過多年擴建和修葺現今宋府的占地麵積大約有六十餘畝。府裡除了大大小小的院落,還圈出了一個不小的後花園,名叫薈芳園,這個時節正是園中景致最好的時候。

季縈一行大約走了半個時辰,馬車才緩緩停下來。香芸和香榧才剛為季縈整理了衣服和頭發,就聽得車外有腳步聲傳來。車簾被撩開,陳媽媽帶著一臉溫和的笑意出現在季縈的麵前。

“姑娘,咱們到了。”陳媽媽親自扶了季縈的手接她下了馬車,又引著她去了前麵陳氏的車旁。

陳氏也已經下了車,正與宋修遠並排站著,外院的宋管家和大房主母跟前的徐媽媽正帶了幾個下人給他們請安。

季縈走過去扶了陳氏一邊的手臂,才打量眼前那朱紅色大門與門前那兩隻石獅子,看著與她出京時並沒有變化,又抬頭看府門上掛著的牌匾,牌匾上書宋府二字,這字大氣裡帶著磅礴之勢,據說是宋家祖上一位書法大成的老祖宗親自書寫的。

季縈小時不喜習字,宋老太爺就親自抱了她到府門前看這匾。自見了這字她才開始發奮研習書法,如今一手行草已初具風骨。

宋修遠和陳氏等柏氏抱著佑哥兒並幾位姑娘一同過來後,才抬腳進了宋府大門。一路行至二門外,宋修遠就帶著宋子固和宋子羨二人由宋管家引著去了外院書房,那裡老太爺正等著呢。剩下的陳氏幾人由許媽媽侍候著繼續往府裡去。

大房的二奶奶姚氏正領了身邊的媽媽丫環候在垂花門前,一見陳氏的身影連忙迎上來,屈膝給陳氏見禮:“侄兒媳姚氏給二嬸請

安,二嬸一路辛苦了。”

陳氏親自扶了她起身,拉著打量了片刻才笑著道:“大嫂真是好福氣,滿京城的姑娘裡竟挑出了這樣出眾的兒媳婦。”

姚氏不好意思的笑了,和柏氏兩人一邊一個扶著陳氏邊往正院裡走。

“婆婆本是要帶了幾位姑娘親自來迎二嬸的,無奈前幾日病了一場,太醫囑咐不能見風,又有老太太一早等二叔和二嬸等的心焦,便留了幾位姑娘在身邊說話湊趣,因此侄兒媳才得了這好差事,親自來迎您和大嫂子並幾位姑娘。”

陳氏聽她話裡的周全,理解的笑了笑:“無事,左右再幾步路大家就都見到了。”

一行人寒暄幾句,很快就到了老太太住的正院榮壽堂。她們進了院門,一路順著抄手遊廊路過穿堂行至正房門前。

躬身肅立在屋簷下台階兩側衣著體麵的丫頭們對著她們屈膝行禮,有機靈的丫頭或進屋通稟或打了簾子請她們進屋。

陳氏理了理鬢角和衣襟,才攜了柏氏和季縈等人進屋。

季縈一進門就見正堂上首坐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正是她的祖母。

不及她再多打量,陳氏已在丫頭準備的蒲團上跪了,給老太太行大禮請安。

“不孝兒媳給娘請安了,這些年未能侍奉在您老人家身旁,實在不孝,請娘責罰。”

老太太連忙讓身邊的鄭嬤嬤去扶了陳氏起來,口中道:“你這些年在外輔佐夫婿,又教養了這些出色的兒女,何罪之有?快快起來。”

陳氏倚著鄭嬤嬤起身坐到一旁鋪了錦墊的椅子上,跟在她身後的季縈隨即上前準備給老太太請安。

屋裡眾人一見季縈便覺眼前一亮,隻見她身量纖細,五官小巧精致又麵如凝脂,一頭烏發全部挽起來,隻耳側垂下一綹絲發顯得俏皮可愛。茜紅色雲霧綃薄夾襖,衣襟處繡了銀紋牡丹,月牙白的石榴裙上繡了一圈銀色祥雲紋。腰間左側係了塊白玉石榴紋環佩,右側掛著個如意形妃色荷包並一個小巧的牙雕百花同心球。她稍稍垂頭,微微一笑時如同一副生動自然的仕女圖。

屋裡眾人瞧見這一幕,皆是驚豔難言,神色各異。尤其是大姑娘宋敏儀,一見季縈立即眸光緊縮,手裡帕子都要攪

碎了。看著季縈那白瓷般的小臉,就知她這些年過的極好,並未如她所想的在西北苦寒之地損了容貌。

季縈輕輕巧巧的跪在蒲團上給上首的老太太磕頭,朱唇輕啟:“孫女兒給祖母請安。”輕柔的音韻中透出絲絲靈動,使人聽了倍感舒適。

老太太見了季縈早已眼角濕潤,不及她起身就一把摟了她在懷裡,撫著她的頭發哽咽道:“我的縈姐兒都這般大了,都是你那狠心的父親,自去了任上便一次也沒回來看看我這把老骨頭,害得我們祖孫分離,這些年竟是一次也未曾見過。”

季縈見老太太鬢角多出的白發,想起往日老太太對她的疼愛,一時也感傷的不能自己。

老太太到底上了年紀不能傷心太過,眾人忙都勸慰著。等她平複了心緒,才看向剛才一起行禮的柏氏和三位姑娘。見柏氏麵容端莊,姿態得體大方,三位姑娘們也是溫婉秀氣,儀態規矩,便滿意的點點頭,看向陳氏的目光越發慈和。

老太太拍了拍季縈的手笑道:“你大嫂子是新婦,三位姑娘又自小不在京裡,你帶著她們認認人,以後大家才好相處。”

季縈笑應了,起身為柏氏她們一一引見。

“這是大伯母,這是三嬸子。”

柏氏抬眼瞧去,隻見椅子上端坐著兩位華服婦人,年長些的婦人麵容板正端肅,目光銳利,一頭烏發整整齊齊梳了個圓髻,鬢間插了支赤金鑲紅寶石鳳頭簪,脊背挺得筆直。稍年輕些的婦人麵容富態安祥,嘴角含笑,眼角眉梢都透出一股子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