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花照裡(1 / 2)

一行人在前麵的垂花門外分彆了。顧氏與陳氏還有柏氏沿著向西的遊廊走了,姚氏也領著二房的姑娘們沿另一邊遊廊行去,一同走的還有大房的大姑娘和二姑娘。

眾人大約走了一刻鐘,穿過一襲假山石牆,姚氏便指著前方笑道:“妹妹們快看,咱們到了。”

季縈隨著姚氏的聲音抬眼望去,見前方一間朱紅色正門,門匾上書花照裡,字體風流清俊。左右一色的水磨群牆,門欄窗上皆細雕奇草花樣。門前幾方青石台階,上麵苔蘚零星。順著台階向裡去,隻見門裡兩側翠色掩映,奇山拱衛,彎彎曲曲的青石小道隱隱沒入石洞不見。穿過石洞眼前景色豁然開朗,她們一路走來,園內翠竹萬竿,雙桐相映,玉蘭盛開,蟲鳴成趣。

好一處清新雅致的所在。

不光季縈,其餘幾位姑娘也看呆了。往日隻聽自家書香世家的盛名,今日見了這園子才隱隱窺見一絲這百年世家的底蘊。

姚氏笑著為姑娘們介紹這園子裡的景致,間或大姑娘和二姑娘插言補充一兩句,大家言笑晏晏,心情甚好。

逛了半晌的園子,姚氏見幾位姑娘麵色皆有疲態,這才笑著道:“妹妹們看了半會子想必也累了,今天咱們就看到這兒,剩下的景致等你們安置好了再慢慢瞧。”

這話正和季縈等人的心意,一個個屈膝給姚氏道了謝。

姚氏思忖著道:“妹妹們的箱籠一早就送到院子裡了,想必這會子正收拾著呢。我就不叨擾妹妹們了,讓這幾個丫頭們給你們指路也就是了。”

季縈忙笑道:“今日勞累二嫂了,等我們安置好了再請嫂子喝茶。”

姚氏又笑著囑咐了幾句,留下了幾個丫頭便走了。

大姑娘和二姑娘看著姚氏走了,也順勢告辭。

“幾位妹妹趕緊回去收拾吧,等晚間了咱們再一起去給祖母請安。”大姑娘和氣道。

二姑娘也笑道:“我和大姐彼鄰住在出雲院和玉溪院裡。妹妹們以後可以來找我和大姐說話。”

等大姑娘和二姑娘走了,季縈與三姑娘幾個相視一笑,也不多說,各自領了丫頭們回了住處。

季縈的

院落在一百竿翠竹掩映處,院外粉牆環繞,垂柳成攏,一扇黑漆小門,匾額上書四知院。入門是一道抄手遊廊,廊儘處是五間正房。正房左後側一石山連著一道小門,出去則是後院。院內粉白的梨花成蓋,牆角數株芭蕉青翠欲滴,幾叢白海棠花團錦簇,又旁邊一汪清泉……

當真是一處清雅的居所。

季縈喜得領著香芸將院內轉遍了才回了屋裡。

陳媽媽和香榧兩個並未隨著季縈去榮壽堂,而是一回府就先帶了下人們回四知院收拾屋子安置行禮了。

因此季縈回來時屋子已根據她平日的喜好布置好了,隻其餘細節要等她再慢慢指派。

陳媽媽扶了季縈坐在鋪了藕荷色錦緞條褥的羅漢榻上,一邊給季縈遞了茶盞一邊與季縈分說院裡的布置:“咱們院裡五間正房,三間抱廈,還有後院西北角上的幾排下房。五間正房裡正中的三間我給姑娘布置了作您平日的起臥處和書房,其餘兩間右側作了小庫房,左側我收拾著與姑娘作了宴客廳。姑娘看這樣安排可還行?”

季縈聽了滿意的點頭笑道:“媽媽安置的甚為妥當。”

陳媽媽又道:“還有姑娘院裡人的安置,我忖著讓您身邊的丫頭們住在正房後麵的抱廈裡,如此也能便宜些,其餘的粗使丫頭和媳婦子都住在後院的下房裡。”

季縈聽了笑道:“媽媽做事一向妥帖,這些你看著安排便是。如今是大伯母管家,咱們院裡缺的人和一應物件你隻管找大伯母身邊的徐媽媽就是。”

陳媽媽應了是,見季縈麵色疲累,心疼道:“姑娘早上起的早,又走了這許多路,應是累了。現今離午時還早,我扶您進去歇會兒吧。”

季縈這會子正覺心神疲累,便點頭應了。

陳媽媽服侍著季縈躺下,才輕手輕腳退出了內室,自去吩咐下人們安置箱籠了。

季縈一覺睡醒時正好午時,香芸伺候著她淨了麵,換了家常的衣裙才吩咐杏雨杏林幾個擺飯。

桌上的菜色中規中矩,一看就知是大廚房裡做的。

陳媽媽給季縈盛了碗蓮藕排骨湯放在她跟前,道:“咱們院裡原是有小廚房的,隻是中午到底倉促了些,廚房裡還未收拾妥當,因此姑娘的

午飯是從大廚房裡提的。”

季縈點點頭,思量片刻道:“現今府上人多,以後咱們院裡的飯食就從小廚房走吧。”季縈在澤州府時院裡也有小廚房,隻是那時家裡主子不多,因此她的飯食多是在府裡的大廚房做,她院裡的小廚房多數不開火,隻供她偶爾做個糕點之類的。

陳媽媽笑應了,季縈想了想又問道:“這小廚房是隻咱們院裡有還大家都有?”

陳媽媽忙道:“我早早就打聽了,小廚房是老太太特地指定的,隻大姑娘和您這裡有,其餘姑娘處並沒有。”說著又遲疑道:“還有姑娘們的住處,也是隻您和大姑娘獨住,其餘二姑娘和五姑娘同住一處,咱們二房的三位姑娘同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