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祖父(1 / 2)

季縈坐在陳氏身旁,她細細觀察陳氏的麵色,見已經沒了早上的疲累,這才放下心來。

她笑著道:“看阿娘的臉色可見下午好好休息了。”

三姑娘也笑道:“是啊,母親精神這樣好我也總算放下心了。”

陳氏欣慰道:“你們都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說來也是母親身邊的媽媽們得力,將您身邊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條,半點都不勞累了您。”四姑娘笑著道。

四姑娘難得誇了陳氏身邊的媽媽們,季縈奇怪的看了她一眼,見她麵上一片平和,再無往日驕矜。季縈心裡知道,怕是今日府裡的情形讓她不安了。

季縈又瞧了眼三姑娘和七姑娘,見三姑娘雖比往日略拘謹了些,到底還能自持,與人說話,也是言笑得體。倒是七姑娘麵色卻頗顯緊張,從進門到現在一句話也未說過。

季縈悄悄的觀察著彆人,陳氏已問道:“你們的院子都收拾的如何了?今個忙著沒顧上你們,聽說府裡的姑娘都住在花照裡?”

季縈忙笑吟吟道:“阿娘不知道,那花照裡的景致實在是美,我今日都看呆了。”

三姑娘也笑道:“住在這樣的仙鄉之地,姐妹們都開心呢。”

陳氏笑:“這花照裡還是你們祖母吩咐修成的呢,你們這樣喜歡也不枉費她老人家的心。”

正說著,就聽的有丫頭稟報“老太太來了”。

眾人忙止住話聲,起身恭候。等老太太在上首的軟榻上坐了,大家才給老太太請安。

老太太瞧著堂廳裡的女眷們都到齊了,才點點頭讓眾人都坐下。

老太太問大太太:“去前頭瞧了沒有,老太爺領著孩子們何時來?”

顧氏忙道:“已經著人問了,說是就來了。”

老太太還想再問,就聽的屋外一陣繁亂的腳步聲傳來,緊接著簾子一撩,為首進來一個須發花白,麵容嚴肅大約的年逾半百的男子。後麵緊跟著三位中年男子還有幾個半大少年。

這為首的就是季縈的祖父宋時正,眾人忙起身請安。待各自行禮後,大太太便領著兩個妯娌和大房二房的兩個兒媳婦去宴客廳準備待會兒的家宴了。

因宋修遠下晌時已單獨拜見過老太太,所以此時屋子裡的人隻奉承著老太爺和老太太說些家常的話罷了。

季縈坐在繡墩上略一掃屋子裡的人,隻覺烏泱泱一片,不由感慨宋府的子孫昌盛。她看到對麵宋修遠背後站著的三個少年,大哥和四哥早上已經見過了,獨六哥才剛看到。隻是屋裡人多又隔得遠,倒不好單獨說話。

季縈又轉頭看向上首老太爺處,不妨老太爺也在打量著她,她忙抿唇微微一笑,一副乖巧的樣子。

老太爺見孫女兒亭亭玉立,不由有些感慨:“縈姐兒都這般大了啊,這幾年跟著你父親,學業上可有進益?”

季縈見老太爺一副考教的架勢,忙起身乖巧道:“父親為孫女延請名師,隻是孫女愚鈍,隻學了些皮毛罷了。”

老太爺皺眉道:“四書可讀完了?”

季縈忙道:“是,四書已經念完了。孫女正在讀《春秋》,隻是經史晦澀難懂,孫女尚隻知其表。”

老太爺這才勉強點點頭:“明日起你就去學裡念書吧。”

季縈乖巧道:“是。”

老太爺一向威嚴,對待子孫學業極為嚴格。季縈第一天回府就被考教,看似嚴苛,卻也表明了老太爺對她的看中之意。因此屋裡屋外的女眷們皆神色各異。

陳氏純粹是為女兒驕傲,但大房母女卻並不如何開心。原以為季縈這幾年不在京裡,此時與榮壽堂應是有些隔閡的。卻不曾想剛回來就又得了老太爺和老太太的意。老太太還罷了,至少表麵上對幾個孫女一視同仁,可老太爺卻是有些重男輕女的,平日裡對大姑娘哪有這樣的在意。看來這自小養在身邊的就是不一樣。

大太太想到這些,不由有些惱恨二房當年找借口將季縈送回京城,搶了大姑娘養在老太太身邊的機會。卻不記得當年她可從未打算將大房的兩位姑娘送到老太太跟前撫養。大姑娘是她親生的,自然不舍得,二姑娘是庶出,她也不可能將其送到榮壽堂提高她的身份。

老太太見孫女兒被考問的可憐,忙道:“您可真是的,縈姐兒一個女孩兒家哪裡需要這般勤勉,再說她才剛回京你就不能讓她好生歇息幾日麼?。”

聽著老太太抱怨,又看

向孫女兒稚嫩的麵容,老太爺到底有些心軟。罷了,女孩兒嬌弱,縈姐兒又一向聰慧,倒也不必對她太過嚴厲。

“也罷,這幾日府上事多,等三日後你再去學裡吧。這幾日雖不上學,卻也不可鬆懈。”

季縈忙嬌聲道:“謝祖父,我記下了,日後必定日日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