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進不去(1 / 2)

接下來的日子,季縈每天有條不紊的處理王府的家事,然後就是進入係統森林探索。

很快就到了臘八節,京城中家家戶戶都開始熬煮臘八粥。

像他們這樣的富貴人家,自己家做的臘八粥是要送給親朋好友們品嘗的。因此,這次臘八節可以說是季縈自嫁進王府後對外交際的首秀,馬虎不得。

季縈一大早就帶著香芸和香榧去了廚房,煮臘八粥。

她昨晚已經挑選好了品質最上乘的糯米,又挑了好些係統出品的配料,花生、紅豆、桂圓、蓮子、銀耳、紅棗、杏仁、桃仁等。用係統裡的雨水泡發了整整一個晚上,早上去看時已經浸泡好了。

廚娘將糯米紅棗這些食材依次下到鍋裡,熬煮了大半個時辰,各種食材交織在一起的粥香味逐漸出來了,季縈才滿意的讓廚房用小火再熬煮半個時辰,將鍋裡的米粒熬化了就可以出鍋了。

然後她帶著人回了清園,洗去廚房的油煙味換了衣裳,正好廚房的臘八粥就做好了。

她帶著陳媽媽和杏林,還有提著食盒的杏黃一道去了鬆鶴堂。

因著先前一場時疫,連王妃蘇氏都被感染了,太妃操心了一場後近來身子有些倦怠。見府裡的事被季縈打理的井井有條,她漸漸就不愛過問了。隻一心在院裡保養身子。

季縈去時,正有兩個小丫頭幫著太妃捶腿。

“孫媳給祖母請安!”

太妃見了她來,果然很高興。拉著她坐在自己旁邊,笑眯眯的道:“今兒是臘八節,府裡的事情可安排好了?”

季縈笑著點頭:“祖母放心,事情都安排好了。臘八粥也一早就讓廚房煮上了。您嘗嘗,比起往日如何?”

她說著就接了杏黃端來的青瓷粥碗,遞給太妃。

太妃隻聞著溢散在空氣中的粥香,就知今兒的臘八粥定然做的十分成功。她笑著嘗了一口,果真沒有猜錯。正好她早飯時沒胃口用的少,這會兒就一連用了小半碗臘八粥。

季縈請示太妃道:“孫媳年紀輕,第一次主持這樣的節日,有些事情還要祖母多多教導。”

太妃聽了就安撫道:“這樣的事往年都是有成例的,一會兒讓齊嬤嬤將去年的名單拿給你,你再斟酌著添減幾分,到時派人挨家送了臘八粥去,便是禮成了。”

季縈聞言,心裡一定。感激的謝過了太妃。

回了清園,她仔細琢磨了一下齊嬤嬤拿給她的名單,加了幾家宋府的親戚,還有幾家她曾在閨中時處的好友的夫家,才將名單給了陳媽媽。讓她按著名單上的人家去送粥。

不止肅王府給親友們送粥,彆家也有送來給肅王府的。季縈半早上忙著見了幾家相熟的管事,比如安國公府上人。

安定大長公主與太妃的關係一向親厚,因此安國公府來的是長公主身邊的親信吳嬤嬤。

季縈帶著吳嬤嬤去了太妃處拜見,出來時就見一個婆子在鬆鶴堂的門口張望。她認出這是王妃蘇氏身邊的人。與旁邊的陳媽媽使了個眼色,讓她將人處理了,然後就與安國公府的嬤嬤出了鬆鶴堂。

本以為再沒有旁的事了,不想一行人行至花園時剛才那個行為鬼祟的婆子就從一旁撲了過來,跪在地上磕頭道:“世子妃,我們王妃聽說大長公主身邊的嬤嬤來了,想要見一見。”

季縈不妨忽然出現了這個變故,歉意的看了看旁邊的吳嬤嬤,然後她旁邊的香芸就低聲嗬問道:“你是在哪個院子裡伺候的?這般莽莽撞撞的,衝撞了世子妃你可擔得起?”

那婆子聞言,瑟縮了一下,但還是大著膽子道:“奴婢是在王妃院裡伺候的。”然後又說了一遍剛才的話。

季縈此時對蘇氏今日的行止早有了預料,不外乎是想借著安定大長公主的勢壓自己一頭,讓自己有個忌憚。

可惜她算錯了王府裡太妃與肅王的態度,自從她管教下人不力致使整個王府差點感染了時疫,後又性情癲狂的對自己這個世子妃起了歹心,太妃就對她徹底寒了心。肅王回府後更是借著她病重的事情,直接下令讓她閉院修養,輕易不許她出來。

本來有心謀害王府世子妃,動搖王府嫡脈根基是大罪。但肅王與她到底是十來年的夫妻,又顧及著她的兩個兒女,才這般寬和。但蘇氏顯然沒有感受到丈夫的一片苦心,依然一抓到機會就想鬨騰。

作為大長公主倚重的人,吳嬤嬤自然不會摻和到肅王府的家務事中去。更何況思及剛才太妃提起這個兒媳婦時麵上一言難儘的表情,她便知道肅王府的這位繼王妃不得婆婆和王爺的心,因此她更不會去沾染這樣的事了。

送了吳嬤嬤出門,剛才的那個婆子已經被捂了嘴綁起來了。陳媽媽來問季縈的意思,季縈自然不會自做主張處置婆婆跟前的人了,吩咐陳媽媽將人交給前院王爺跟前的管事,她便不管了。

今年肅王府的臘八粥在京中的人家裡起了一絲波瀾,主要是那味道著實讓人回味無窮,念念不忘,總算沒有讓季縈白費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