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暉成婚(1 / 2)

入了六月, 天兒愈發熱了起來,因著弘暉阿哥婚事臨近,她也實在怕四爺中暑,好說歹說他答應不再往圓明園跑。

府裡上上下下都為著弘暉阿哥的婚事忙碌著,弘暉雖還沒有被封為世子, 但畢竟是四爺的嫡長子,四爺又為他求了皇帝指婚, 婚事的規格是按親王世子走的, 場麵算是十分的盛大。

至於四爺還未給弘暉請封, 倒不是什麼特彆的事,皇帝畢竟很忙,所以給孫子起名、封爵一般都是湊一波搞個批發。除非有特殊情況, 四爺他們這些皇子也不好一個個去叨擾皇帝。比弘暉小一歲的誠親王三子弘晟,那一世是在康熙五十九年才得封世子的。

整個王府裡都掛上了紅綢, 真是比過年還要喜慶許多。新人的院子是早就收拾好的, 聽馮永泉說李嬤嬤帶著下人開了庫房,淨挑好東西往清暉堂裡搬,整整挑了好幾日才把庫房重新鎖上。

這也沒什麼,畢竟弘暉是四爺的嫡長子, 隻要他本人不出什麼岔子, 四爺的王位都合該他來繼承, 更彆說隻是一些好東西了。

四爺這幾日都沒有來後院,聽說常把弘暉和弘時叫去談話,也真是個操心的阿瑪, 不知道即將要做阿瑪哈他是什麼心情?(阿瑪哈是滿語中公公的意思)

也是這個時候她才認真注意到和四爺的年齡差距,四爺都要做阿瑪哈了,她還沒有做額娘呢,真是整整差了一代人啊。

四爺現在的樣貌還算年輕,他在外的時候是個成熟乾練的王爺,剛開始在她這兒他還有些端著,現在卻是能窺見幾分他的真性情了。他的性子有時候像個小孩兒,得哄著他,鬨彆扭的時候也比福慧大不了幾歲,所以她一直不覺得四爺和她之間有什麼差距。

到了弘暉大婚當日,她還未睜眼就聽到外邊傳來喧鬨的聲音,可真是熱鬨啊。

洗漱完用了些早膳,就帶人去了銀安殿,陸陸續續各府的女眷也都到了,她和兆佳氏幾個說著話兒,不一會兒外邊又喧鬨起來,說是新娘子快要到了。

看著弘暉和新娘子相攜而入拜見四爺和福晉,四爺和福晉麵上帶著都帶著欣慰的笑容,她像是突然醒悟到四爺和福晉與她和四爺的不同。

他們才是少年夫妻,一同孕育了弘暉,看著他長大成人、大婚,不久後應該還會給四爺和福晉添上幾個孫子或孫女。

她和四爺中間差著快二十年的時光,不曾見過四爺的少年模樣,不曾見過他被皇帝罵喜怒不定的落寞,不曾見過他封王時的意氣風發,這真是一種無法彌補的缺憾。

或許以後隻能從孩子身上找補。福慧是像她多一些,福宜走的時候還很小,但眉眼明明就是四爺的模樣,男人總是希望兒子能像自己,四爺也說過福宜是他的孩子中難得的像他。

這一世她也定能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成婚生子。

來的王公貴戚先是到五福樓點戲聽戲,說是請的江浙的昆曲班子,咿咿呀呀唱和著,暮色來臨晚宴開始,觥籌交錯一時好不熱鬨。

她和李氏送走了各府的女眷,拿出四爺新送她的懷表看了眼,已經快到十二點了,古往今來婚事沒有不累人的。

四爺今兒自是要歇在福晉那兒,她和李氏就告退了。

雍王府,榮秋院。

淑哲看著躺在自己身邊的人,他沒有什麼話想對她說嗎?她實在是有滿腹的言語想和他說說。看著弘暉和琳秀身著大婚的吉服拜見她和四爺,她幾乎想當場落淚。

這是她那一世夢寐以求的場景,現在終於實現了,她怎能不激動?

他的兒子不僅活了下來,還娶妻了,很快或許他和琳秀就會有孩子了,那小小的孩子會學會叫她瑪嬤。

那一世,弘時、弘曆和弘晝的大婚她都沒有參加,縱使惹得四爺不悅,她依然不願去參加。因為她根本不想看見那場景,那滿目的紅色仿佛都在嘲笑她年老色衰無子無寵,隻不過因她沒有大錯才保留了皇後之位。

為什麼活下去的不是弘暉?為什麼那幾個出身低賤的孩子都能活了下來弘暉是四爺的嫡長子啊,四爺的一切本該由他繼承。

四爺和她一直都沒有太多的交流,她也不知他總是在忙些什麼。四爺會繼承大統是她做夢都沒想到過的事,本是天大的好事,可她的兒子都不在了,也不值得慶賀。

四爺沒了弘暉還有彆的孩子,可她沒有。

沒了弘暉,她就什麼都沒有了。

鈕祜祿氏看似對她恭恭敬敬,可任誰都看得出她的腰杆比她這個皇後可硬多了,福慧也死了,那未來太子毫無疑問就是弘曆,她的生母將來有享不儘的榮華富貴,那些宮人自然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兒。

她甚至開始後悔當初不該讓小宮女們裝作不經意透露了年家的事讓年氏聽到,以至於刺激了年氏病情加重,要是年氏沒有那麼快的死去,鈕祜祿氏上頭就永遠壓著一個貴妃。

鈕祜祿氏不過是德妃隨手指派過來的,無貌無才但一看就是個身子骨好的,用途不過就是讓她生個孩子,德妃可沒糊塗到真要抬舉她。

鈕祜祿氏有了身孕後,四爺就再也沒去過,生產的時候難產,四爺幾乎沒有猶豫就說出了保孩子。可年氏的最後一胎,因著太醫說孩子胎息已經很微弱,或許已經死在腹中,再拖下去母子恐怕皆殤,四爺哄著騙著年氏喝了催產藥,年氏還因此怨他,他那時候剛登基內外交困,卻還會擠出時間去看年氏。

四爺對鈕祜祿氏雖無半分愛意,但對她生的那個小東西卻很滿意,那孩子一落地哭聲就響的很,聽聲音就知道是個壯實的。等接生嬤嬤抱出來一看,果然是個肉墩墩的孩子。四爺實在是死孩子死怕了,還給那孩子起了小名叫元壽,希望他活的長久。

她把孩子抱來的事確實惹惱了四爺,所以年節前後她常去永和宮侍奉德妃,四爺的態度才有軟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