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來,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了。東洲的君主自第三代神宗皇帝司馬順起,就熱衷於吃各種神丹妙藥以求長生不老,但往往越想得到的越得不到,他年僅三十四就早早仙逝,此後東洲皇帝便似乎有了短命的習慣。
至今為止東洲共有十二個皇帝,其中有七個都是幼年繼位,皆因先帝死得太早。而當今聖上也是一樣,四十年前,因先帝早逝,幼帝以五歲稚齡繼位,此後十五年間,以閻太後、大將軍閻翼為首的外戚,與一眾世襲勳爵們串通勾結,仗著皇帝年幼,趁機把權亂政,使內閣淪為虛置,至皇帝年已二十歲時依舊不肯還政。
其時,大將軍閻冀跋扈專權,為所欲為,大肆賣官鬻爵,且趁機將這些人都拉攏到“閻黨”名下,朝堂大小官員大部分都淪為了他的黨羽,舉凡有人對其提出異議,便會遭到官員的群起而攻之,因此行事愈發肆無忌憚,甚至傳言他已在準備造反。
而這時,當今聖上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從小到大在深宮中幾乎與世隔絕,外朝官員他一個也見不到,唯一能夠見到的,就是頗受先帝寵信的一乾宦官道士們。
因此,在時任大理寺主官裴荊與時任督察院左副都禦史謝林甫的精心謀劃下,如今的仙人道尊兼太師,當時一個山野道觀中的青年道士董謐,被神不知鬼不覺地送到了深宮中,成為了連接宮中幼帝與外朝官員的一個橋梁。
此後,在雙方的配合下,裴謝二人借“旨”策動朝野中對“閻黨”早有不滿的一些官員們,使兵部、刑部和禦史台、大理寺同時發力,在朝中發起了“誅閻行動”,一舉扳倒了為禍東洲多年的閻黨外戚勢力,並誅殺了密謀逼宮造反的大將軍閻冀,成功還政於當今陛下。
再之後,裴謝二人深受年輕帝王的信賴,一位入主內閣,另一位則成了太傅,自此有了“裴相謝公”之名。二人齊心合力,此後又花費了數年時間,才基本清除了朝野上下“閻黨”的殘留勢力黨羽。
而在這個過程中,能行雷霆手段,以萬鈞之勢震懾收服人心,又顯菩薩心腸,並不主張大肆株連殺伐的內閣首輔裴荊,不僅有了“白衣卿相”的美名,也有了“鬼手佛心”的評價。
據說他在閣期間,不僅擴大了國子監內太學館的平民子弟招生數額,而且力排眾議,將一些有才能的寒門子弟提拔到了朝廷要職上來。
“看來莊大人,就是因為這件事得到了當時還是大理寺主官的裴荊的賞識……”林晏理解地點了點頭。
“哦!原來如此……”莊修明有一種頓開茅塞的感覺。
他一直沒想通的事終於在此時此刻想通了。當然不是指自家很窮的事,自家窮這一點莊修明其實很想的通,他早前唯一想不通的就是,以老爹這種兩袖清風的為人,從來不給上官送財送物的,又沒有世家大族的背景,到底是怎麼一步步當上的大理寺卿?
目前的六部九卿中,自家老爹這種徹頭徹尾貧家子出身的,大概也是獨一份了。莊修明年幼記事時,莊榷就已經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了,據說此前隻在刑部做過幾年的芝麻官。這一路簡直有如神助的提拔擢升,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難道是經常給上官托腰帶?”——東洲形容拍馬屁的慣用語。因為老百姓心裡當官的都是茶壺肚的大腹便便形象,腰帶自然要寬鬆一些,很容易滑脫,一些重要場合,就得讓隨從在身側托著。
有一次,莊修明在飯桌上膽大包天問出了口,隻見自家老爹先是懵了一下,意會以後立即黑了臉,轉頭就去尋藤條。少年沒問到答案,白白挨了一頓揍,遂放棄,成了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