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下旬以後,第一批糧食運到了晉陽。
郭時自蒲子趕回了陽曲,看望家人。
三縣合並之後,陽曲縣治已經搬到了原狼盂縣所在之處,二十餘家郭氏族人被分在了這裡。
郭時抵達時,看到叔父郭敬正在和人吵架。
“這地總計四十頃六十七畝又二百步,本來就是郭氏祖業,讓你們出點東西又怎樣?”郭敬看著一大群灰頭土臉的百姓,大聲說道:“一家給五鬥米,三月內給齊,這事就過去了,以後郭氏再不找你們麻煩。這般優厚的條件,還想什麼呢?”
郭敬越說越氣憤,破口大罵道:“你們中有些人還是郭氏莊客。匈奴攻晉陽那些年,哭喊著上門投靠,說為奴為婢也在所不惜。怎麼,現在都忘了當年的話了?”
百姓們不敢和他對視,因為當年戰事頻繁,他們確實活不下去,必須投靠大戶才能生存,但現在不一樣了嘛,梁王重新劃分了陽曲縣的土地,將他們這些從鮮卑手裡贖回的人安置於此,令自食其力。
當然也有部分來自新興諸縣的百姓對郭敬不屑一顧。
他們並非郭家莊客,自然不用給他好臉色。
陽曲郭氏好歹也是大族,被鮮卑人擄去後,下場比他們還慘,如今梁王又沒有發還莊客、部曲,連帶郭氏族人在內,總計一萬二千餘人,編為四千戶,全部落籍陽曲。
大家都一樣了,何必怕他?胡漢雜處之地的百姓,本來也沒那麼好說話,逼急了,晚上拿刀殺光你郭氏族人,再改名換姓去外地當流民,還能重新落籍,你待如何?
“叔父。”郭時在一旁聽了半天,基本弄清楚了,於是咳嗽了下,喊道。
郭敬扭頭一看,原來是侄子,膽氣更壯,嚷道:“此乃蒲子縣賊捕掾、吾侄郭時,你等再鬨下去——”
“叔父。”郭時拉了他一把,低聲問道:“叔父不是在鄔縣麼?怎來此處了?”
“不叫鄔縣了,現在叫平遙。”郭敬歎了口氣,道:“聞得族人北歸,便來送些吃食和家用之物。雖然分家了,但到底是一族,實不忍看他們寥落至此。”
“原來如此。”郭時明白了。
這個叔父在鄔縣經營塢堡,一開始家業不大,畢竟是庶出,還是旁支,分到的東西很少。
但他非常勤勉,練武之餘,時常親自下地乾活,身為郭氏族人,甚至還擔過糞。
族中有人笑他鑽錢眼裡了,把糧食、布匹、土地看得比什麼都重,他也不惱。
在鄔縣時,與鄉人關係處得不錯。
戰事最激烈那會,四裡八鄉的人甚至共推他為主,讓他帶著大夥去河北乞活,最後婉拒了。
如今陽曲郭氏族人遭難,他又帶著部曲莊客,押了幾十車東西送過來,可謂仁義。
“郭季子,你當年與石勒交好,在他衣食無著時,多次給他飯吃,此事梁王知道嗎?”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
郭敬臉色一白,氣勢一下子萎了下去。
郭時聞言,朝人群中瞪了一眼。
喊話那人見得他凶惡的模樣,頓時膽怯,悄然向後退去。
郭敬長歎一聲,搖了搖頭,道:“罷了,隨他去吧。這世道,唉。”
歎完,吩咐部曲把糧食、日用品卸下來,分給郭氏族人。
郭時幫著一起乾。
宅子也分好了,卻不知原來是哪家的。郭時一家家都去到了,將瓦罐、碗筷、農具等物事放下。
到了下午,他又和叔父郭敬一起去了北邊原盂縣舊地,這裡還有幾家郭氏族人。
他們與另外數百家百姓混居。這些都是本地人,剛從山中躲避戰亂回來。
除了這些人之外,郭時還看到了不少被綁著手的胡人。
奇怪的是,押送、看守他們的也是胡人。
有個少年哭哭啼啼,一邊哭,一邊用匈奴語大罵。
郭時會說羯語,匈奴語隻會一點,卻沒聽懂。
驀地,一胡兵滿臉怒容地走了過來,一把揪住少年,將他狠狠撞在馬車車輪上,然後抽出刀,橫著放在少年頭頂,比劃了一下車輪。
片刻之後,他氣急敗壞地抽了少年一個耳光,走開了。
少年被這麼一弄,好像被嚇住了。他隻要再長高一點點,就和車輪一般高了,屆時那人殺了他,也不算違背古老的傳統。
汗流浹背了吧?
少年捂著臉,蹲在地上哀聲哭泣著。
“方才我找人打聽了,是岢嵐、太原、西河三郡造反的部落。”郭敬走了過來,瞟了一眼那個匈奴少年,說道:“梁王率銀槍、義從等軍坐鎮後方,列了十餘部落之名,言罪在不赦,許其餘部落進兵,瓜分其人丁、牛羊、牧場。不知已被剿滅幾個了,聽聞不少。諸部得了好處,又聯名孝敬了一部分人丁、牛羊給梁王,便被押送到了太原為奴。接下來怎麼處置他們,那就不知道了,多半為官家耕田放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