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他也知道勸不住,於是道:“且隨你心意吧,若真能悟出,也算你的本事,若是碰壁了,我佛慈悲,普渡眾生,你隨時都可回頭,老衲也願教你。”
“晚輩謝過方丈。”
李慕玄行了個道揖,然後便嘗試按慧聞的方法來修煉天眼通。
第一步,開天眼。
閉上雙眼,內心清淨,使炁勾連泥丸宮,此乃元神寄放所在,然後便是用元神先存想、後感知、再觀察周圍事物。
就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
李慕玄先是從一片黑暗,再到隱約間有一點模糊亮光,漸漸地光芒大盛,最後就像睜開眼睛了一樣,周圍天地豁然開朗起來。
不過跟肉眼的視角不同。
此時此刻,他以自身為原點,整個人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看著周圍。
這種感覺很玄妙。
算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新奇體驗。
“這便是天眼了吧?”
李慕玄如此想著,然後沒有耽誤,立即開始第二步修行。
“原本需要參悟佛理,觀想佛陀,以佛陀目光觀察世間,而我派逆生三重,以頭為昆侖,以四肢為四海,腹為中土。”
“若是觀想的話.”
“昆侖,又名天柱,乃乾陽所在。”
“上承天,下接地,眼為日月,發為星辰,眉為華蓋。”
“既然如此,不妨以自身為天,站在天的角度上去觀察萬物。”
“那麼何為天呢?”
“天,絕非是俯瞰眾生,有著自我意誌的最高主宰。”
“有道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若以自身為天。”
“當要平視眾生,看清世間運轉規律,以自然無為之念對待萬事萬物”
此刻,李慕玄在心中存想天的概念。
跟佛陀有具體的形象不同。
這是一種更為抽象,甚至沒有具體形體的事物,就好似炁、道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同時它又無處不在。
而隨著他將自身道理不斷補充進去。
‘天’道漸漸被補全。
也就在某一時刻。
像是關機重啟了一樣,視線豁然一黑,然後又瞬間明亮起來。
但跟前麵僅是無死角觀察不同。
此刻,周圍事物的全貌完整出現在他心中,以往那隻能感應到的炁機,現在就好像流水、雲氣一樣清晰可見。
同時事物的本質也能一眼看清。
這是一種極為玄妙的狀態。
就像屋內的房梁。
心念一動。
自己便知道它是什麼材質,大概多少年份,現在情況如何,還能支撐多久。
然而,這並不是全知全能,非要形容的話,有點類似於一台超級計算機,將自身所有知識變成一個數據庫,心念就是搜索引擎,元神就是處理器。
靠著元神那強大的計算能力,來洞察、分析事物的本質。
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
隻要知道的夠多,便可以推衍過去,知曉現在,預知未來。
當然,結果並非是一定會發生的那種,而是最有可能的一種概率,但元神越強,這個結果就越接近現實情況。
想到這裡。
在知曉了自己的觀是何種能力後。
李慕玄將心念投向慧聞方丈。
想要看清楚對方。
下一刻。
對方身上衣服每一根絲線的紋理,皮膚上的毛孔,呼吸的節奏,甚至皮下血液流動的情況,還有周圍氣機形成的場等,全都出現在李慕玄的腦海當中。
其中最玄妙的,當屬頭頂那一尊雙手合十的佛陀。
佛陀周身散發溫和的金光。
隻可惜,金身有汙。
顯然,這說明慧聞方丈的性功修行還沒有圓滿。
“就是不知道師父的元神是什麼,儒生?還是仙人?又還差多少圓滿呢?”正想著,李慕玄突然感到一陣神乏,莫名想要睡覺,他已經很久沒這種體驗了。
“之前都還好。”
“但看破他人的元神,尤其是這種修為高深之人,對自身損耗不小。”
李慕玄心中思忖一聲。
想想也是。
跟其他的觀法相比,自己的這個信息處理量簡直高的嚇人。
也就是自己的性功還算不差,要是換做旁人這樣玩,應該就不是打打哈欠那麼簡單,說不定直接暈倒也不無可能。
隨即,他立即停止施展觀法。
當他再次睜開眼時,竟莫名有種不適應,或者說覺得太狹窄的感覺。
大概就跟適應了大屏幕、藍光畫質。
突然轉變成小靈通點陣圖那樣。
正此時。
一道詢問的聲音自耳邊傳來。
“怎麼樣?”
慧聞安慰似的笑道:“是不是失敗了?你還年輕,切莫好高騖遠。”
“來。”
“看看這本佛經,洗滌下靈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