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潑墨山水畫,筆會(下)(1 / 2)

沈瑜的確是采用了潑墨技法。傳統國畫講究書畫同源,描繪形象要求用線造型,從觀賞的角度來說,已經發展到一個美學高峰。

但是,他看到參加筆會的嘉賓,一個個都是出奇製勝,如果還自己還采用傳統的繪畫辦法,從視覺這個角度來衡量,容易被彆人比下去。

好在,這個問題,已經早有畫家發現並且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前文曾經說過,張大千先生在歐洲看到了西方繪畫之後,就提出過繪畫改變的問題,並且做了成功的嘗試,那就是潑墨潑彩。愛痕湖等一批繪畫,大麵積的運用抽象的色彩塊麵,就是對傳統國畫做的一些改變和突破。

對於沈瑜來說,直接拿來用就可以。

他曾在網上看過許多名家作畫的錄像。當時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如今,以自己掌握的技能和視頻做對比,其實不難掌握。

沈瑜快速的用筆,將紙上的水墨引開,當墨團整體形狀符合要求之後,換了一隻馬毛的毛筆,開始勾勒近景,也是等待墨團乾燥。

觀眾們通過屏幕,看到沈瑜逐步的勾勒出一株盤曲的古木,第二株,第三株……不久,樹林的基本輪廓已經能夠看明白。

待到這部分的形象出現,潑墨部分已經乾燥,沈瑜開始用濃一點的墨,讓墨團分出層次。接著就是第一遍潑彩,也是打底色。

沈瑜用了花青和汁綠(花青加藤黃)。兩種底色鋪滿了畫麵的大部分,隻留出了天空雲氣和部分樹乾的地方。墨色和底色有的重合,有的單獨組成形象。

這邊底色畫好,第二次勾勒細節。此時,眾人已經能看明白,潑墨的山水畫的大體布局。

潑彩的過程看不出功筆墨功夫,但是在勾勒樹木和山石的時候。嫻熟的用筆墨技法,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負責拍攝的攝影師,非常及時的把鏡頭推進到沈瑜正在勾勒的地方。

觀眾們清楚的看到,沈瑜運筆速度不快,但是極少停頓,此時正在畫一條山體蜿蜒前行的山路,時而清晰,時而隱沒。

第二遍勾勒完成之後,沈瑜按照自己的習慣,取用調好的赭石顏料的上半部分,給部分山體和房屋樹乾上赭。

第二次潑彩,大部分的山峰用石綠,少部分的區域用石青罩染頭發,依舊是趁色彩沒乾的時候,用筆引開,達到需要的形象。這一遍乾透,再畫第二遍,第三遍。

當色彩的層次逐漸增加的時候,山巒形象逐漸生動。潑彩結束之後再次勾勒細節。

沈瑜全神貫注的作畫,沒注意到,大部分觀眾,都開始注意他。一位攝影師總能及時的調整鏡頭,跟隨他的刻畫移動。

他略做停頓,考慮半晌,開始勾勒細節,或勾或點,皴擦並用。

收拾畫麵的步驟完成,他把筆放下。觀察整個畫麵,層巒疊嶂的山體已經完成,近處數鬱鬱蔥蔥的樹林,用雲水銜接。

他選了一支狼毫筆開始落款。

名款的最後一筆寫好之後,找出印章,鈐印。

掌聲轟然響起。

沈瑜抬頭,看到了在場的觀眾的目光。

這是送給自己的掌聲。

工作人員等畫麵乾燥後,用升降架展示繪畫。

一副峰巒起伏、雲嵐升騰的潑墨山水畫展示在眾人眼前。

有反應快的人,透過窗戶,看向博物館外麵的景色。有人覺得,沈瑜所畫山水,隱約與博物館周圍保留的自然景色,有些相似。

自覺體會到畫意的人,更為努力的鼓掌。

沈瑜鞠躬,回應觀眾的掌聲。

他準備收拾工具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過來提醒,請暫時不要收拾,等一會兒可能還會參加合作。

沈瑜回到觀眾席,坐到張鞠旁邊。

“太好了。”

“畫的好,特彆精彩。”

距離近的人交口稱讚,距離選的人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