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明代古琴,木雕佛像(2 / 2)

等沉瑜看完最後一件古玩,詹妮特說道:“沉先生,這批藏品裡麵有三件華國古玩。您感興趣嗎?如果感興趣可以寫好暗標。”

沉瑜點頭,轉身回看。

三件華國古玩分彆是一件古琴。一切木凋菩薩像,一件青瓷花瓶。

那件花瓶應該是經過二次加工,又加了一個西式鎏金底座。沉瑜對此興趣不大,關鍵是那個東西,在地圖上顯示為紅點。

他走回去,來到古琴近前仔細檢查。

此琴是仲尼式。

他向老管家要來測量工具,小心的測量尺寸。琴長125.6厘米,隱間115.7厘米,肩寬19.5厘米,尾寬13.8厘米,琴體比例法度嚴謹,文人氣息濃厚。

測量完成,又看古琴的細節。琴體護軫、雁足等處有修補,琴麵塵汙保護的不算好,有局部清理後顯現出栗殼色漆麵,滿布細密的流水斷紋間以冰片斷紋。漆質堅實而光彩照人。

沉瑜還發現,琴的龍池、鳳沼與軫池均貼硬木木片以保護胎體,且池沼內的貼片很罕見,向槽腹內側傾斜,疑有將音韻挽留在琴腔內的用意。龍池和鳳沼內可見微隆的納音為龜背形木塊拚合而成,拚縫明顯且有粘合痕跡。

他回憶看過的相關書籍,此琴應該是所謂之百衲琴。

據記載顯示百衲琴始自唐代,百衲琴由於複雜的製作工藝和獨特的胎體振動方式,產生“以他琴齊觸,彼音絕而此有餘韻”的效果,為曆代琴家所寶,而真正的百衲琴極為少見。

沉瑜琢磨,這張百衲琴的雖然龍池鳳沼內由木塊拚合,但是根據琴體形製、漆麵斷紋等判斷,此琴的製作年代應在明代或更早,曆經幾百年而池沼內拚縫對應的琴麵卻沒有因拚合產生的任何痕跡,所以這張琴屬於鑲嵌式的百衲琴,隻在納音位置鑲嵌拚合木塊。從足池處發現在灰胎下有一層土黃色紙,這種表紙工藝多見於明代,目的是保護古琴胎體,工藝頗為講究。

所以他判斷這是明代百衲仲尼式琴。

美中不足的就是,古琴保存的不太好,由於琴弦缺失,無法上弦輕撫。這點缺陷,修複空間完全可以解決。

看明白這些因素,他已經決定把古琴買下。試想著,細弦表現出的音韻婉轉亮麗中包含穿越時空之古意,試想經過修複、保養、醒琴之後必然是一件可以相伴的雅器。

這時,詹妮特在旁等的著急,隻好用輕咳提醒。

沉瑜收回思緒,根據地圖顯示光點的亮度,估算價格。參考以前的實驗,他判斷古琴的真實價值大約200萬華幣。考慮到現在古琴還顯示為藍點,所以,他在有古玩編號的暗標牌上,寫下了11萬6千9百毆元的報價。

考慮無誤後,裝進信封。

老管家走過來,當著二人的麵,把信封裝進特製箱子。

沉瑜有去看他的第二個目標。

詹妮特擔心沉瑜耽擱太多時間,隻好提前介紹:“這件木製凋像,是華國的重要凋像,時間大約是14世紀早期。雖然表層的金漆大部分掉落,但是結構基本完整。”

沉瑜邊聽介紹邊觀察木凋觀音菩薩坐像。這件木凋保存的不好,而詹妮特的資料並沒有說明各種缺點。

他聽完介紹,沒急著說話,先測量尺寸。

木凋高96厘米。

放下測量工具,觀察木凋細節,越看越覺得,詹妮特拿到的一些信息,未必準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