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卻已經麵露難色。
開開停停,每次到站開了門都沒有人下去,倒是有不少人還想要上來。
又變擠了。
這回肯定是超載了,妹妹的手抬不起來,一隻手抓著上麵抓不穩,車子一啟動,她就會搖晃起來。
要幫忙也不說。
我把她的行李箱拿來,一隻手抓著我們的行李箱,用腳拚命頂住。
她也靠了過來,和我一起護住我們的行李箱。
“你抓我包上,我直接兩隻手抓上麵了。”
我想站穩一點,當我伸起兩隻手的時候,感覺這個動作有說不上的奇怪感覺,好像是在投降一樣,抓壞人的時候不都是讓他們舉起雙手抱頭蹲下的嗎?
我放下一隻手,繼續放在我的行李箱上拉杆上。
手上沒用力,全靠腳。
幾站過去,都是荒郊野外一樣的地方,沒人下車,直到路邊的學生和自行車多起來,才陸陸續續有人下車。
人是下去不少,可也上來不少,還是那麼擠。
“等會早點下去吧。”我和妹妹說。
妹妹也同意:“還有幾站的時候下去,走過去也近的。”
“嗯。”
我們想著,走路過去不會累死,但再這樣擠下去,一定會被悶死。
要是我有什麼心臟病,高血壓這種中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的疾病,我還擠在這,我就是存心找死了。
那沒有了三輪車,老年人想要出門又該靠什麼交通工具。
想來想去,還是隻有三輪車和公交車這兩種選擇。
除非是子女有車,願意帶老人出來,老人也願意跟出來,一起吃吃飯。
買衣服鞋子這些還是得去街邊的店裡,也不必特意把老人帶出來,知道尺碼,買回去給老人穿,他們總歸是高興的,不合適再出來換也不遲。
何必折騰來折騰去的。
子女願意養老,輪著養老,讓老人自己挨家挨戶上門去,彎著腰走不動路了還要挑著自己的行囊去找自己的兒子女兒,這樣的新聞我也看過,又想要孝順的名頭,又不好好養,讓老人折騰來折騰去的,要是這老人明事理,肯定想著還不如自己一個人住。
我以前這麼想。
但要是沒有養老金,老人也隻能這樣低聲下去地去敲兒子女兒的家門。
可惜,新聞裡的老人是貧苦鄉村的,兒子女兒也都成家立業,要上班,沒時間去接老人。
我想,這就是現實。
沒有人想不孝順父母,隻是成年人在比來比去的世界裡自身難保。
與其去怪人不孝順,不如改善一下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讓農村的老人也都能拿上退休金。
以前的老人都是交過公糧的,把最好的糧食都上交了。
我跟著外婆去過一次,一大袋糧食拿出去,收糧的人還要挑挑揀揀,不好的都不肯收。
這要是在荒年,辛辛苦苦種的糧都交出去了,自己吃飯都是問題。
好在現在條件改善了,外婆的這個村子都搬遷住上了大彆墅,可還是有很多地方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除了養小孩,養老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養父母的老,養自己的老。
我們需要不讓養育自己的父母老無所依,不讓寄予希望的孩子承受負擔,我們是不是也要和父母一樣辛苦工作,交養老金,買房子,然後生兒育女。
然後呢?
我們的子女也重蹈我們的覆轍。
路途遙遠,我想了很多。
專門賣老年人衣服的店,似乎隻有兩種顏色,紅色和黑色,路過的時候,隻要看一眼就記住了。
還有擁有黑色和白色的場景也讓人難以忘懷,電視劇裡死了人,不都是要披麻戴孝的,如果在讀書期間,我在意的人走了,我是不是連最後一麵都見不到。
就算爺爺奶奶健在,可當我讀完書,正式步入工作,甚至是結婚生小孩,自顧都不暇,哪還有時間去陪伴養育我們從小長大的奶奶。
師爹走了,我真正傷心難過的,是我終於意識到了有一天,奶奶也會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