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奶奶家,我們見到了那隻爺爺撿來的小狗。
它被關在天井上麵,不聲不響也不搖尾巴,還沒習慣這個地方,縮成一團,不願動彈。
看了一會就沒耐心看下去了,想上去近距離接觸看看。
奶奶不讓,我們隻能老老實實坐在凳子上,沙發一端開始堆了盒子。
“裡麵是什麼?”我們問奶奶。
奶奶說:“都是你們爺爺撿回來的垃圾,都是空盒子,沒什麼用,那個啊,有雙彆人扔掉不要的鞋子,他非要撿回來,穿又不能穿,他非要撿回來放著,叫他扔掉也不肯。”
原來是這樣。
這個家裡好像變得越來越擠了,但還是井井有條。
環顧四周,還是那些老物件。
樓下的房間常年放雜物,明明就在這一棟房子裡,可和樓上爸爸曾住過的房間一樣布滿灰塵。
奶奶年紀大了,一個人打掃不過來。
爺爺又不讓奶奶動這兩個房間裡的東西,久而久之,沒人住,不好好收拾一番,也沒法再住人了。
“阿娘,爸爸和媽媽以前是不是住在這個房間裡麵?”我問奶奶。
奶奶沒有多想就回答說:“是啊,讓他們住住麼好了。”
聽這話的意思,讓爸爸媽媽搬走就是爺爺的一意孤行。
我繼續問:“爺爺為什麼要讓他們搬走啊?”
奶奶卻不肯說了,或者又是因為已經說不明白了。
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總會有隔閡。
奶奶動了動嘴,回憶起來:“那個時候,那個時候你們媽媽還沒有生你們,這旁邊的米廠也沒有倒閉,他們兩個都在米廠裡麵上班,這裡離上班的地方近,他們要住就讓他們住了。”
奶奶幫他們洗衣服,做飯給他們吃,本以為是幸福生活的開始。
可爺爺並不是很喜歡媽媽這個兒媳婦,沒有結婚就住進來,他已經有怨言,更何況,住進來後也沒有對他們兩個老的畢恭畢敬,笑臉相迎。
再加上大姑媽這個大嘴巴說三道四,誇媽媽長得漂亮,活得精致,比三姑姑還愛漂亮,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爺爺一直耿耿於懷。
媽媽也看不上爸爸的這一家子親戚。
除了結婚喝酒那一天,迫不得已喊了一聲爸和媽就再也沒有喊過。
平常連喊叔叔阿姨都不喊,直接就是你你的,不愧是鄉下來的,沒禮貌。
但上班已經很累了。
“你們爺爺也真是的,見了你們媽媽也不會主動喊喊她,要她幫忙一起找找,就知道板著個臉,一會說什麼不見了,一會又要找什麼東西了,弄得好像是你們媽媽拿了他的東西一樣。”
一開始,媽媽也會主動幫忙。
兩個人的關係有所緩和,可大姑媽又要來多嘴多舌,仗著年長幾歲,賺了錢,買了新衣服回來孝順爺爺奶奶,順便問一問:“現在有我這個做女兒的給你們買衣服穿,以後就要靠兒媳婦了,月妹有沒有買衣服給你們?”
沒有買,買了彆的。
媽媽愛打扮自己,尤其是和爸爸談戀愛後,不知道省錢,隻知道買裙子,買高跟鞋穿,但這些是正常花銷,買了穿的,吃的就少了,一樣的。
或許是從爸爸嘴裡得知了大姑媽的話,過年時候也買了衣服送給爺爺奶奶。
本來就是打算好過年才買的,存錢買一套好的,卻被爺爺嫌棄這不好,那不好,不如大姑媽買的衣服穿著舒服。
在那之後,媽媽就不買了。
“
他喜歡他女兒買的,就讓他女兒給他買去,我最多把錢給他,讓他叫他女兒去買。”媽媽和爸爸抱怨。
爸爸也會把話轉告給奶奶,讓奶奶去勸一勸爺爺,不要為難媽媽。
所以,後來他們兩個相見無言。
奶奶夾在中間,要看兩邊的臉色行事。
後來,還是結婚了,結婚後懷的第一個孩子沒了,懷我們的時候,她格外小心,也格外挑剔,脾氣變得很不好。
飯桌上。
爺爺坐在主位上一聲不響。
奶奶給媽媽夾菜,媽媽嫌棄道:“你自己吃,不要給我夾。”
爺爺看在眼裡,有氣卻不發,隻是憋著生悶氣。
奶奶使眼色,想告訴爺爺沒事。
媽媽卻在看著桌上的菜後發著牢騷:“怎麼又吃這些?今天的菜還鹹了,鹹了對孩子不好。”
爺爺卻拍了拍筷子,走掉了:“不吃了,沒有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