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過中秋(2 / 2)

吃得越來越好了,記憶中沒有比這更豐盛的飯菜了。滿足之餘,他又想到,幸好他家在坡上,才能這麼放肆做好吃的,要是邊上有人,肯定得更低調一些……

到底還是做多了,又想起還買了月餅,要留一點肚子,就沒吃完。

不過也不非要今晚吃完,都中秋了,天氣有所變涼,山間氣溫更低些,剩菜剩飯放一晚問題不大,明早炒炒吃了,也省事。

收拾了桌碗,他們先各自洗漱了,緩緩一天的疲憊,換了乾淨的衣服,又出來賞月。

這時天也徹底黑了,月亮升上天空。

這幾天天氣晴朗,今晚月亮又大又圓,十分皎潔,照得院子裡一片明亮。

沈卓點了煤油燈,把那盒月餅拿出來,卻苦於院中沒有桌椅,一時猶豫是不是該回灶房搬出桌椅來。

葉欣拎了小半筐野山竹出來,說:“彆費勁了,我們就在井邊上吃吧。”

井邊有兩塊石頭架起一塊比較光滑的石板,也是沈卓爹之前從山裡撿回來的,平時洗菜洗衣服,可以放放。

葉欣現在就把竹筐放到石板上,筐裡的野山竹是最近一次上山采藥的時候摘的,專門留到今晚吃。

放下之後她覺得不對,又把筐放到地上了,自己坐到石板上,又叫還愣著的沈卓,“彆站著了,坐下吧。”

沈卓也在石板坐下了,感覺自己家真是家徒四壁,為此有些沮喪,低聲道:“等有空了,打一套桌椅放院子。”

葉欣說:“天天這麼忙,什麼時候才有空啊。也就今晚出來院子看看月亮,平時不出來,就不費那個勁了。”

又催促他說:“快把月餅拆了,聞著好香!”

沈卓就把煤油燈放地上,然後把月餅的油紙打開,裡麵是四個圓圓的月餅,表皮金黃,油潤潤的,印著花紋,就著月光可看出“五仁”的字樣。

這月餅每個隻有巴掌大小,沈卓給她分一個,自己也拿了一個。

葉欣拿到手裡,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然後滿足地眯起眼來。

以前她生活的地方是做酥皮月餅的,但她本人口味其實更喜歡這種油皮的月餅,得益於發達的網購和物流,她可以買得到,不管過不過節,想吃了就可以買,權當零食吃。但在這個年代,想買月餅就難得多了,也更顯珍貴。

可能是太久沒吃了,或者這時代的材料更紮實,她覺得比以前吃過的香。

她開心地對沈卓說:“真好吃。”

沈卓側頭看著她帶笑的眼睛,點頭,低頭咬一口月餅,也覺得很好吃。

皎潔的月光照在他們身上,小院內外安靜,隻有昆蟲的鳴叫聲響起,襯得夜間更加靜謐。

葉欣吃著月餅,仰頭看天際一輪明月,問他:“看到月亮,你會想到什麼詩?”

沈卓想到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念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葉欣忍不住笑了下,這是她小學學的古詩,想起來還有點久遠,也有點幼稚可愛。

沈卓覺得她是在取笑自己,反問她道:“那你想到什麼了?”

葉欣道:“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我覺得這句更美一些。”

這句詩沈卓也學過,是蘇軾的《水調歌頭》。

他也覺得這句很美,用“嬋娟”兩個字代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