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餘問起庾貴,那借銀子的人是什麼身份。
庾貴表示對方姓龐,叫龐慈。是山西人!
此人家中也是開票號的,不過那票號的影響力,比不上當今大雍朝的三大票號。
這龐記票號隻在澤州、陽城一帶出名通用。
但是能開票號,這龐記的實力還是有的。
前段時間聽說庾貴在“放貸”,這龐慈便主動找上門來。
他表示澤州、陽城那邊的生意人多,願意借銀子的人也多。龐記票號受限於規模,因此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借款需求。
如今聽說庾貴這裡有大量的現銀,他便想來找庾貴尋求合作。
庾貴這邊放貸的利錢是一分五,而龐記在澤州那邊的放貸利錢是三分。
龐記看上的,便是這一分五的差價了。
當時庾貴正愁銀子放不出去呢。現在有人幫他解決這個麻煩,他當然高興還來不及。
但庾貴也不是個莽撞的人。
他不可能彆人說啥他就信啥。
於是庾貴差手下一個辦事機靈的人,和那人一起去澤州的龐記票號考察了一番。
手下回來後,告訴庾貴那人果然是龐記票號的掌櫃。
進入龐記票號後,那裡邊所有的夥計,看到龐慈都點頭哈腰,喊龐慈大掌櫃。
而且庾貴手下還專門在澤州城內打聽那龐記票號的實力,正如龐慈所說,龐記票號確實在澤州一帶很有名。
大家都認龐記票號。
聽完手下的彙報,庾貴也放下了一半的心。
不過第一次合作,庾貴肯定還要謹慎些。
於是庾貴讓對方留下質押物,最後才同意給對方二十萬兩銀子,試試對方實力。
結果不到半個月,龐慈便連本帶利的,把那錢給庾貴帶回來了。
一看對方果然有信用,庾貴也放心不少。
接著對方又質押了幾件傳世珍品,然後從庾貴這裡拿走了五十萬兩銀子……
還是沒多長時間,對方又連本帶利的把銀子還了回來。
“上次還銀子的時候,也是湊巧了。他說是去徐州收完賬,回來順道把銀子還了。不過最近澤州那邊做買賣的人多了,這借錢的人也多了。他想從我這多拿點錢回去。”
“因為來時匆忙,未曾帶得抵押物。他說我若是不放心,便等他回去將那抵押物帶過來後,我再把銀子給他。”
“我想著都已經打過兩次交道了,此人信用還可以。而且龐記那麼大,也跑不掉。所以便沒要他的抵押物,直接給他拿了兩百萬的銀子。”
謝餘一聽,心說壞了。
這不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嗎?
話說這家夥也姓龐?這也太巧了吧?
如果這錢隻是庾貴的,那謝餘還真懶得去管庾貴的死活。
可關鍵是這錢有一部分,是謝餘打仗用的軍餉。
謝餘歎了一口氣,然後對庾貴道:“庾大人,您這錢,怕是要不回來了!”
“要不回來?你是說他在騙我?不可能!那龐記票號就在澤州,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庾貴笑著說道。
“如果那人不是龐記票號的人呢?”
“可我的人已經去驗證過了,他要不是龐記票號的人,能讓那票號的所有夥計,都叫他大掌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