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關於未尋(2 / 2)

[獵人]願者上鉤3 虞窗 10481 字 4個月前

這種常見的寫法在未尋身上是不成立的,她實際上是一個沒有行動動力的人。她本來就不想做什麼,根本沒有什麼行動動力,所以就談不上阻止了。而且就她的能力而言,想讓她做不成什麼,為難的不是她,而是在為難我。

我的任務是反過來的,儘力給她找去做某事的理由。所以,第一部,一整部的劇情都是在給她找理由,給她找她去做後麵那些事的理由,為她的行動找足夠的動力。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她自己想做的,她找到了足夠多的理由去做,不是出於我的意願才安排她去做的。

舉個例子,為什麼她會幫卡卓和芙蓋茨,不是我想救她就要去救的,是從她的出發點來看,她有那樣做的理由,很多個原因導致她去那樣做。

第一,這件事是老迪和阿景找她幫忙的。這兩個人都是她的朋友,她是個會幫朋友的人,要麼不答應,答應了就會幫到底,儘自己所能幫,不會半途而廢。

第二,卡卓和芙蓋茨有強烈的求存欲,在想儘一切辦法自救,這種強烈的意誌足夠打動未尋的。彆人能找她許願,是她願意傾聽彆人的心聲,能感受到對方的感覺、意誌,會為此所動,願意成全那種想要達成某種願望的強烈意誌。如果不會為此所動的話,她也不會有實現彆人願望的能力了。

第三,卡卓和芙蓋茨其實都是墨蓮娜的妹妹,儘管墨蓮娜沒有把她倆當做妹妹,她們也不會把墨蓮娜當姐姐,但實際上她們的確是血親。卡卓和芙蓋茨對未尋無關緊要,但墨蓮娜對未尋很重要,墨蓮娜的妹妹,她自然不會不管。這個原因她不會說出來,但的確是很重要的原因。

第四,逃離王室,擺脫束縛著自己的身份,這其實也是未尋曾經做過的事。她自己這樣做過,碰到了同樣想這樣做的人,自然會認同這樣的行動。

卡卓、芙蓋茨其實和未尋一樣,是同病相憐的人。血親之間相互殘殺的事,她也經曆過。被雙親當做工具人,也是她的過往。她也有妹妹,從沒見過麵的親妹妹。

有太多太多同病相憐之處(儘管這些我在正文中還沒寫出來,但這些過往都是存在的),所以她對此很能感同身受。幫卡卓和芙蓋茨,其實也是在幫她自己,幫助不顧一切想逃離牢籠的曾經的自己。

卡卓問她為什麼要幫她們,她隻講了其中一個理由。這也是她的性格,講出口的都是實話,但並不是所有話都會講出口,總是有很多不會講出口的部分。前三個理由,實際上讀者也能在文中找到。第四個理由,在第三部裡我也寫了一部分。如果能聯係起來看的讀者,是能把這個理由對應上的。

有這麼多的理由,才導致她會去幫卡卓和芙蓋茨。

還有風箏、旅團、流星街,這些她去介入的對象,都是在某些方麵和她能有共鳴的。

像風箏,它被主人拋棄了,它也去拋棄主人,它和主人相互拋棄。未尋,她和她出生的那個國家、和親人師長之類的親近的人之間,也是相互拋棄。所以她很能懂風箏的心情。

流星街,是不被承認的地方,流星街人是不被需要的、被扔掉的人。她也是不被她出生的國家承認的,也是不被她出生的國家、親友需要的。所以她到了流星街,就會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很能懂流星街人的心態。

像老迪,和她也有相同之處,老迪放棄了東果陀共和國的權位,隱姓埋名,在田野裡過晴耕雨讀的日子。未尋也逃離了從前的身份,漂泊在這個世界。

像庫洛洛,他身上被寄托的期待、被壓的重擔,他的負擔,未尋從前同樣是體驗過的,自然很懂他這種能力強的人身上的重量和精神負擔。

像飛坦,他的普通社會關係的斷絕、他對普通社會關係的拒絕,也和未尋是一樣的,這我也在文中詳細寫過。

與她有關聯、有緣分的人或其他生物,都在某些地方和她有共鳴、有同病相憐之處。這些共鳴,才是她做很多行為的原因,才是她能和這些人有關係發展的原因。用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來評價她和獵人世界裡的許多角色,也是非常合適的。

|

正因為需要給她找做那些事的原因,所以第一部我沒有使用女主視角,使用了更偏向群像類型的視角,使用不同角色的視角去推動劇情。因為這些角色都有各自的行動動力,要去做什麼事,我才能寫得下去。

這對讀者來說是不太友好的,現在的許多網文讀者,都習慣快速從書名、文案上獲取主角的前世今生、行動目的、故事的起因,習慣掌握上帝視角的信息,有一定的知曉全局的優越感,再去帶入主角視角,能預判後續的發展,寄托自己的期待。

群像類的視角,還不停切換視角,還不給讀者足夠的主角身份、行為信息,會讓讀者失去上帝視角,隻有故事中某個角色的有限視角、有限信息,這會給一部分讀者帶來焦慮感,感覺沒有了讀者優勢,讓那些讀者看不下去。

當然,主角視角獲得的讀者自帶好感度也沒了。用主角視角寫,主角更容易獲得讀者的好感度。不少讀者是主角控,誰是主角就控誰,對主角好感度就高。反正未尋對這種東西也不會在乎,因為主角這個身份標簽給她帶來的好感度,她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意義。

關閉讀者的上帝視角,就是把讀者的優越感關掉,免得讀者因為上帝視角帶來的信息優勢,而去鄙視沒有上帝視角的角色的智商。把讀者拉到和文中的角色一樣的信息環境中,讓讀者根據和角色一樣的有限信息,去判斷角色麵臨的問題的難度,看看自己處於同樣的環境能不能解決那個問題。

並且,隻有在群像視角下,這個故事才能繼續寫下去,才有推動劇情的支點。不然靠未尋,她根本不做什麼,就一直在那漂著,就推動不了劇情了。

所以,我一開始選擇了旅團成員的視角。

因為庫洛洛偷了棺材導致部分旅團成員被強製關聯,旅團成員發現被強製關聯,要解決強製關聯問題,才會千方百計去找未尋。找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不在她身上,就去找問題的根源登托拉家的人,才會跟登托拉家的人結仇,才有後麵的劇情。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被強製關聯,旅團成員會不斷轉移到未尋那裡,看到她的一些事情和她的狀態,才有了她那裡的各種展現。

在第一部裡,讀者的視角一直是跟著旅團成員的。所以第一部裡對未尋的稱呼就是那個女孩,而不是她的名字,因為旅團的人根本不在乎、沒記住她的名字,在旅團成員視角裡,自然就沒有未尋的名字。

在第一部裡,庫洛洛看到的未尋,是什麼事都不想做的停滯狀態,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和死了的狀態也沒什麼區彆。像這種狀態,是承擔不了推進劇情的任務的。

芬克斯和飛坦看到的未尋,也是遊走在不同地方,像蜻蜓點水般路過那些地方,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

這就是她被強行複活後的狀態,如夢遊一般遊走在這個陌生的世界。以她的性格,我不可能立馬就去寫她做這做那,隻能通過很多的人的不同視角,去告訴讀者她那時候的狀態。

沒有外力的介入,她的狀態會這樣一直持續下去,不會自己深度介入什麼事。即便想推動什麼,也不會自己深度介入,會找到能推動這些事做成的人去做。

所以,最初她隻是把阿芙樂爾他們送去讀書、給優路比安大陸許多國家找政策資金支持去搞各種建設項目、讓人做語言學習的教程資料等等,這些都是不需要她深度參與的。

到了第二部,黑鯨號遇難,消息傳到她那裡,她去追蹤黑鯨號,找墨蓮娜和瑪琪小滴。到了這個時候,她才有了自己的行動動力,因為那些都是她在意的人。

因為和登托拉家的人糾纏,旅團在黑鯨號上才會被登托拉家的人針對,才有了差點被團滅的結果。沒有第一部裡和登托拉家的糾纏,旅團不會被團滅,也不會有後麵的一連串事情,所以第一部的糾纏是必要的。

第二部裡,上了黑鯨號後,旅團成員死了那麼多,庫洛洛重傷,所以瑪琪托未尋去照顧庫洛洛,這才有了兩人後麵的那些事。所以她才會替旅團成員傳信,告訴他們庫洛洛的情況,才看到了旅團內部的各種矛盾,看到了庫洛洛的掙紮,才把他們的狀態和流星街聯係在一起,才會去做很多針對流星街的計劃,才有了第三部的很多情節。

可以這麼說,第一部,就是被強行複活的未尋逐漸找到自己行動動力的過程。沒有足夠的理由,她不會去做那些。我不會強行把那些事安排給她,讓她按照我的意願做提線木偶,她需要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行為邏輯,自己的行動動力,自己的情感累積。

這篇小說的三部裡麵,第一部、第二部,她的活動重心都是在卡金,基本上很多時候她都待在卡金,主要就是因為墨蓮娜,她在等著墨蓮娜做出最後的選擇,就像她在流星街的深穀裡等庫洛洛做最後的選擇一樣,她有留在卡金的理由,在這一階段這就是她的行動動力。

到了第三部,她就沒有去卡金了,因為她沒有留在那裡的理由了。那時候她也沒有其他能去的地方,所以也就暫時留在了流星街,才會有第三部後麵的那些發展。

這些故事的發展和推進,每一步都是相互關聯的,有因有果,一環扣一環,不能省略。

|

順便說一下,本文裡麵摘錄過很多歌詞,基本上都是和未尋對應的。

《送彆》那首歌,三個版本的主題都和她是對應的。

第一個版本,主題是夢見母親

第二個版本,主題是旅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