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製壺(1 / 2)

[]

這麼香,聞得到拿不到,真讓人心癢。

蕭約兩腮微鼓,聽見薛照說:“為什麼搬家?”

“和你有關嗎?”蕭約道。

“彆讓我反複說,注意你和我說話的態度。”薛照反複將梅管蓋子擰鬆旋緊,香味時有時無,他語氣漫不經心,“你家就三個人?在奉安再要找這麼大的宅子並不容易,本來三個人也不用住太大的屋子。搬來搬去,不會水土不服?”

蕭約不想接他的話,岔開話題道:“聽說紫砂壺燒製不易,為免壺體變形開裂,火候、時長乃至用的木炭都有要求。你早些休息吧,若那邊有什麼需要,你還得趕過去。”

薛照不置可否,回了客房歇息。

次日一早,蕭約就被薛照從被窩裡抖了出來。

薛照說了兩件事——

“你那管香放了多久?失效了。跟我去找柴火。”

深秋入冬,天色將明未明的時候寒氣最甚。

蕭約在茶山裡撿茶樹枝子,脖子上圍了一圈白狐的暖脖,寒風往袖管裡鑽,褲腳也被茶樹上的朝露打濕了,身上冷得直哆嗦。

“阿嚏——”蕭越一個冷顫,懷裡的茶樹枯枝都抖散了,他俯身去撿的同時對薛照說,“我長這麼大,從來沒做過這樣的苦差事,天不亮就來撿柴。我為了你的壺也算是儘心儘力了,做事總要講些良心,不說完全公平,也不能太欺負人了,你現在願意給我一點原料嗎?”

薛照將衣裳下擺撩起一角紮進腰帶:“閉嘴。”

好蠻橫不講理的香餑餑啊。

——腿也挺長挺好看。

蕭約輕哼一聲,轉開目光,繼續撿著茶樹枝乾。

宜縣出產的紫砂壺原本天下聞名,據說曾經還作為梁國進獻給大陳的貢品。也不知是手藝失傳還是原料出了問題,近些年來宜縣紫砂壺生意衰敗,沒產出過什麼傳世珍品,隻是批量做些千篇一律的東西,徒有工而無藝。

蕭約來宜縣之初,也曾因好奇買過一把壺,價錢不便宜,說是頂級上等的了。但他本身並不怎麼喜歡喝茶,用再好的壺也差彆不大,加之那把壺本身確實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很快就丟在一邊了。

薛照看起來也不像愛喝茶的人。

熹微的晨光中,他五官像是自然造化的炫耀之作,眉睫如鴉,薄唇殷紅,極儘豔麗燦爛。姓薛的像條鱗片鮮亮劇毒的蛇,該喝血才對。

上好的紫砂壺除了自己用,也可以用來打點關係溝通感情,作為送禮。

不管薛照要這把壺做什麼,總歸他是上了心的。蕭約也耐著性子甘願被他使喚,好好收集入窯燒製需要用的柴火。

張老漢說了,他家做出來的壺之所以彆家不能比,就是因為壺身自帶一股茶香,即便不擱茶葉隻注水,也能嘗到清香回甘的茶味。

而壺裡自帶茶味就是因為燒製時用了茶樹做柴,在煙熏火燎中把茶味淬進泥裡。

張老漢年紀大了,眼睛又不好,起窯燒壺都是吊著一口氣勉強為之,張家祖傳的規矩又是手藝傳男不傳女,製壺全程不許女人沾手,所以撿柴的活計就落到了求壺的薛照身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