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房地產投資(1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8117 字 4個月前

第579章?房地產投資

第二天上午。

飛機降落在虹橋機場,走在舷梯上,周亞麗對著陳凡笑道,“來了上海,這裡總沒有你的房子了吧。”

陳凡轉頭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有啊。不過你要是覺得住得不舒服,也可以繼續住賓館。錦江飯店不錯,我在那裡住過,樓下餐廳的菜也好吃。”

“有?”

周亞麗瞪大眼睛,驚訝地看著他,“你在上海也有房子?”

她張開雙臂劃了好大一個圓,“像京城那麼大的?”

住賓館的話她提都沒提,住賓館哪有住老弟家裡親近,何況國內的賓館又不像美國的酒店那麼舒服。

至於飯店的菜好吃,難道還有老弟做的好吃嗎?

陳凡搖搖頭,笑道,“那沒有,就是一棟小洋樓,不大,也就剛好夠住。”

周正東走下舷梯,讓開路,轉過身不解地看著他,“你工作和學習都在江南省城,可是房子卻買在京城和上海,怎麼不在省城買一套?”

陳凡打了個手勢,邊往前走、邊說道,“在京城和上海買房是因為機緣巧合,正好有房子賣,我又喜歡,就買了。至於省城的房子,目前還在規劃設計,是單位宿舍區,順利的話,今年年底應該就可以入住了吧。”

他笑著聳聳肩,“現在住單位招待所的房間,倒也方便,所以就沒想著另外買。”

學校的那間宿舍他已經退了,沒辦法,找的人太多,根本安靜不下來。

趙婉茹聞言不禁失笑,“你真的很適合去美國。可能在你看來,買這麼多房子是為了方便、或者喜歡,但是這種行為在美國有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房地產投資’。”

周正東也輕聲笑道,“房地產投資在美國很火爆,也是我們周家生意的核心之一。當初剛到美國時趁著地價便宜囤了不少地,後來將靠近城市的一部分土地慢慢開發做住宅或商廈,有的租、有的賣,這麼多年下來,已經超過了老本行貿易生意,利潤也非常客觀。”

現在周家的生意範圍很廣,但是核心資產就三類,一個是早期趁經濟危機地價便宜收購的農場和城區的地皮,再就是老本行貿易生意。

農場還在持續經營,借著靠近大城市的便利,農產品根本不愁賣,在銀行風險評估中都屬於最頂級的優質資產。

至於其他地皮,隨著城市圈的擴大,加上周家也不缺錢,自然而然便介入房地產行業,城市邊緣擴大到哪裡,他們的房地產便開發到哪裡,過得很滋潤。

最早的貿易業務反倒被超越,在家族資產中淪為第三序列。

隻不過隨著周家融入美國社會,早期在國內簡單的坐地開店模式,也轉變成了現代化的貿易公司,並劃分為國際和國內兩塊,雖說與跨國巨頭不能相比,卻也實力不俗。

彆看現在周家隻有一億美元左右的資產,可隻要不亂來,哪怕隻是維持不變,這些資產在幾十年後也能價值幾十、甚至上百億美元。

在互聯網崛起之前,億萬富翁的含金量還是非常高的。

談到跟自家核心業務有關的內容,周正東自然感興趣。

說完之後,他又搖搖頭,“可惜,國內是分房製度,房地產根本做不起來,要不然等你說的窗口期到來,我倒想進來試試。”

陳凡在一旁輕輕點頭,事實上我國的商業地產起步很早,從深圳開拍第一塊商業地皮,到80年代下半期政府鼓勵商品房的建設和銷售。

尤其是海南島上的第一次炒房、炒地,讓全國許多人都認識到房產的投資價值。

可是房地產的真正崛起,還是在宣布結束福利分房政策之後。

福利分房不結束,房地產業根本做不起來。

趙婉茹卻有不同意見,“正所謂‘長安居、大不易’,就算是分房,可是當供求關係緊張時,也不可避免會產生經濟變化。”

她轉頭看著陳凡,笑道,“你在盧家灣和雲湖的房子也就罷了,在京城和上海的房子,應該是值錢的。而且還有大幅升值的空間。”

周正東緩緩點頭,“有道理。”

同時他也在想,要不要進來做幾個小項目試試水?規模不大的話,應該不會賠錢。

現在助理還在美國駐京城聯絡處收集資料,剛好去小本子的飛機是從京城出發、要在上海中轉,等明天他坐飛機過來,與自己彙合之後,再把這個任務加上去。

陳凡看了看兩人,笑著搖頭,“隻是自住而已,房價是漲是跌,都沒有關係。”

周正東啞然失笑,“也對。”

他是站在生意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外甥如果不想做房地產生意,確實住著房子就行,房價是漲是跌,又有什麼關係呢,自己感覺舒適就行。

幾人說說笑笑,很快便到了出站口,順著人流往外走,陳凡掃了兩眼,便看見一個青年辦事員舉著寫有“周正東先生”的牌子,視線不斷從出站的人群臉上掃過。

在他身後,還有兩個乾部模樣的人。

上前一問,果然是上海安排的陪同人員。

寒暄過後,周正東說了要去外甥家裡住,負責對接的陪同乾部也沒多說,直接同意。

又不是第一次這樣,還需要向上級彙報申請。就是可惜了一筆外彙房費。

坐上轎車直奔番禺路,將他們送到地頭,陪同乾部又例行聲明了一下出行紀律,也就是未經同意不許自己亂跑,如果要出去一定要他們的人陪同。

然後留下聯係方式,並約好下午兩點來接他們、去看望那位僅剩的周家故交,便告辭離開。

陳凡昨天往上海作協打過電話,請他們轉告薑麗麗今天自己會回來,所以這時候家裡應該有人在,要不然他沒鑰匙,隻能翻牆進去。

為什麼不直接往紡院打電話?

因為昨天是星期天啊,學校放假不上課,一般周末的時候,薑麗麗都在家裡窩著,不在學校,自然沒法接電話。

想到這個,陳凡心裡犯起了嘀咕,也不知道能不能找人給家裡裝一部電話?

改開後上海的第一部私人電話,是ja區住宅公司一位離職職工申請安裝的,他辭職之後做了個體戶,門店開在寶山區羅店鎮,主要業務是承接房屋裝修公司和建築公司的維修、安裝輔助等工作。

為了擴大生意,他在1983年5月,向羅店電話局申請安裝一部電話,安裝費用300塊,另外還有每個月20塊錢的月租,分機號碼自選388,很吉利。

裝了電話之後,業務量果然飛速提升,彆人都愛找他合作,就因為他家有電話。

當年他一個人的納稅額就占了整個羅店鎮全部個體戶的三分之一,由此拉開上海個體戶爭相裝電話的熱潮,電話局也是積極配合。

而京城的私人電話要稍早一點,在1982年下半年,農豐裡小區開通使用一部小交換機,100多戶居民陸續用上了家用電話。

1984年4月20日《北京日報1版

不過這還是有單位作用在裡麵,真正靠個人安裝的城市第一部私人電話已不可考,但是就在這篇報道發布後不久、1984年5月23日下午,一位農民來到市電話局營業室,掏出一張2000元的支票,申請給家裡安裝一部電話。

營業員在給他開的收據上,寫下了京城市第一個農民自費安裝的電話號碼:815059。

這便是京城第一部農民私人電話,安裝費用2000塊。

比上海貴多了。

不過月租便宜點,隻要4塊錢。

陳凡琢磨著,回頭找誰問一下,看看能不能用私人名義申請,要是不行,就跟巴老商量商量,用單位名義拉一根線過來,等以後再轉戶頭。

沒辦法,到現在他還不適應寫信,有事打電話多好,寫信太慢了。

可是要打電話,就隻能去附近與電話局合作的小商店,這裡的電話機也同時承擔接電話的重任,有人打電話過來,負責人要將信息記錄好,轉交給相應的居民。

這種模式從50年代就已經開始有,起源於京城,然後很快擴散到幾個大城市。

執行得怎麼樣且不說,至少在遇到一個好人的情況下,還是給附近居民提供了不少方便。

當然,再怎麼方便也不如家庭電話。

陳凡腦子裡算盤打得叮當響,卻沒耽誤抬手按下門鈴。

不一會兒,院子裡就傳來輕快的跑步聲,隨著吱呀一聲,小門被拉開,一張俏臉出現在麵前,正是滿臉微笑、眼裡還放著光的薑麗麗。

她一把抓住陳凡的手,眼睛眨也不眨,卻已笑成兩彎月牙,“你回來啦。”

還沒等她將陳凡拉進門,一個戴著奇怪的帽子漁夫帽、長得很漂亮的女生突然出現在陳凡身邊,腦袋差點就擱他肩上,還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眼睛睜得大大的,“哇,好漂亮,老弟,這是你女朋友?”

陳凡握著薑麗麗的手,先走進院子,對著剛走出大門的薑甜甜揮揮手,等老舅一家陸續進來,才乾咳一聲,“給你們介紹一下哈。”

然後一本正經地指著周正東幾人,“這位是我老舅,前幾天特意從美國回來看我的。這是舅媽、這是表姐。”

薑麗麗紅著臉,趕緊鞠躬問候,“舅舅好、舅媽好、表姐好。”

話音剛落,她便腦子一懵,我是不是叫太早了?現在是不是應該叫叔叔阿姨?

頓時刷的一下羞紅了臉,不自覺地側過身子、紮著腦袋默默躲在陳凡身旁。

陳凡握著她的手,笑著介紹,“這是我對象,薑麗麗,生薑的薑,美麗的麗。”

隨後又指了指站在門庭前有點手足無措的薑甜甜,“這是麗麗的姐姐,薑甜甜,甜蜜的甜。”

薑甜甜深吸一口氣,迅速調整好心態,輕輕點頭,想了想,決定還是跟著妹妹一起叫。

便微微鞠躬,喊道,“舅舅好、舅媽好、表姐好。”

沒辦法,妹妹都這麼叫了,如果她還叫叔叔阿姨,未免顯得太生分。

陳凡聞言輕輕乾咳一聲,“那什麼,你叫妹妹就行,她比你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