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甜甜臉色微紅,立刻改口,“妹妹好。”
周正東一家人正用探究的目光打量兩姐妹,一個嬌俏可人、一個落落大方,相貌幾乎一模一樣,都是難得一見的美人兒。
妹妹自然不用說,一見麵就拉著外甥的手,恨不得粘在他身上。????倒是那個姐姐,明麵上保持距離,但以周正東閱人無數的眼光,怎麼可能沒發現有問題。
不過他也沒在意,反正又不是自家外甥吃虧,怕什麼?
等陳凡介紹完,他便輕輕點頭,對著兩人笑道,“麗麗好、甜甜好。”
趙婉茹和周亞麗也各自打招呼。
周亞麗還瞪著陳凡,臉上卻滿是笑意,“老弟,你怎麼不提前說一下,我好準備禮物呀。”
隨即取下自己的背包翻找,看看什麼東西適合做禮物。
薑麗麗也輕輕捏了一下陳凡握著的手,氣憤他沒有提前跟自己說有舅舅一家人來,讓自己出醜丟人。
陳凡則咧著著嘴哈哈一笑,“那什麼,忘了。”
什麼忘了,就是他不好意思講。
講什麼?
講自己金屋藏嬌,在上海的房子裡還有一個女朋友住著?
那多尷尬!
周亞麗翻了半天,最後翻出來兩隻小盒子,也沒有打開,走過來塞給薑麗麗一隻,笑道,“沒有準備,這個是我自己用過的,不要嫌棄。”
薑麗麗還想推脫,就被陳凡接過來放在她手裡,“都是自家人,給你就拿著。”
被強行塞在手裡,薑麗麗隻能紅著臉說道,“謝謝表姐。”
周亞麗又走到薑甜甜麵前,將另一隻盒子遞給她,“一點小意思,不要嫌棄。”
薑甜甜比剛才還手足無措,本能地看向陳凡。
陳凡抬頭笑道,“收著吧。”
薑甜甜頓了兩秒,才不好意思接下來,“謝謝。”
隨後回過神,趕緊將他們往屋裡讓,“快請進。”
幾人陸續進屋,陳凡給他們分配房間,“舅舅舅媽住一樓,不用爬樓梯。”
隨後看向周亞麗,“你就住三樓,空間大,還有一個大露台,夠你折騰的。”
周亞麗自然無所謂,“行啊。”
隻不過下一秒便將目光投向父母,與兩人對視一眼,視線之中笑意流轉。
二樓呢?當然是被他們三個占了啊。
周亞麗又瞟了一眼表弟,嘿,看不出你個濃眉大眼的,竟然還這麼會玩?!
陳凡看他們的眼神交流,就猜到他們在想什麼,隻不過沒法解釋啊。
國內的人一般不會想歪,可美國那邊不一樣,如果是正統的清教徒家庭的女孩兒,保守得堪比封建時代的大家閨秀,但除此之外,那是一片豪放。
更彆說如今的美國,正是嬉皮士、嘻哈、搖滾、朋克等開放文化野蠻生長的時候,玩得好的是文化、玩得不好的就是放縱。
可哪有那麼多的文化人?
說到底就是放縱年代,他們在美國,就算自己不玩,但啥玩意沒見過、沒聽過?
那麼會這樣想,一點都不奇怪。
如果是真的也就罷了,可惜不是啊。
陳凡覺得很委屈,但是也沒辦法,隻能默默拎著行李送進房間,然後帶著他們參觀。
“這裡是客廳,這邊的是茶櫃,那邊是貴妃椅,可以躺著看外麵小園。後麵是廚房和衛生間,沒什麼好看的。
啊?幫忙?
不用不用,麗麗廚藝不錯,而且這裡有甜甜幫忙就夠了,我們去樓上看看。
狗狗狗,跟我走,呐,這裡就是二樓啦,三間臥室,嗯,每人一間,都進來看看,對吧,三張床,都不一樣。”
在這裡拐著彎的解釋了一下,也不管他們信不信,繼續逛三樓。
“三樓是書房和音樂房,也可以是客房,上麵還有個閣樓,全都是書。”
周亞麗順著樓梯爬上去,看著三角形的閣樓裡全是一個個滿滿當當的書架,不禁有些咋舌,“這裡比你在京城那邊的書還多啊。”
陳凡看著她順著樓梯下來,笑道,“這裡的書是我自己買的,京城的書除了一小部分舊書,其他的都是張師父找人從書店買回來的,他也不懂,就沒敢買多,等我下次過去,有時間的話,再做補充。”
幾人在房間裡轉了兩圈,周正東走到鋼琴前,揭開琴蓋彈了幾個音符,好奇地問道,“內地還有施坦威三角鋼琴買?多少錢買的?”
陳凡打了個手勢,“不貴,兩百二十塊。”
周正東一聽,眼睛都直了,“多少?這麼便宜?”
陳凡哈哈笑道,“這個是在舊貨店買的,舊貨店的定價規則,不管是大牌子還是小牌子,都是按照品類和成色估價,才讓我撿了個便宜。”
他又介紹旁邊的樂器架,“小提琴80,意大利貨、手風琴60,蘇聯的、吉他30,這些都是進口貨,這邊是國產樂器,二胡隻要10塊、古琴50、古箏55,還有琵琶……”
介紹完之後,轉過身笑道,“便宜吧,都是在舊貨市場買的,如果買新的,價格就要翻上好幾倍。”
他說著指向鋼琴,“這個就更不知道要翻多少倍,幾十、上百倍都有可能。我當時聽售貨員說有施坦威鋼琴,而且隻賣220塊,想都沒想就要了。
為了把這個大家夥弄上三樓,還請人幫忙找來專業工具,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吊上來。”
周亞麗看著架子上的樂器,轉頭看向他,問道,“老弟,這麼多的樂器,你都會?”
陳凡笑道,“不會我買乾嘛?”
周正東抿著嘴,輕輕點了點頭,“你在音樂方麵的天賦,比你母親還要強一些,她隻會鋼琴,你還會這麼多。”
頓了一下,他又說道,“可能也有你父親的原因,我聽說他會小提琴和口風琴,也是個才子,你應該繼承了他們的音樂細胞。”
陳凡笑了笑,沒有說話。
我誰也沒繼承,全靠自己努力,從零基礎開始學會的。
幾人轉了一圈,最後紛紛走上露台。
站在露台上眺望遠方,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隻在遠處有些十幾層高的大樓,也基本上是建於民國時期。
放眼望去,或密或疏、或高或矮的建築,成片成片地往遠處蔓延,伴著夏日的清風、和遠處傳來的人聲,愈發顯得這裡的幽靜。
片刻後,周正東突然笑道,“感覺在這種地方生活也不錯,鬨中取靜,很有生活的氣息。”
周亞麗轉頭看著他,“那你就搬過來唄,也在這裡買一棟房子,和老弟做鄰居。”
她又轉過臉看向陳凡,“老弟,這裡還有房子買嗎?”
陳凡,“有啊。”
他看著周亞麗說道,“不過不知道外籍能不能買普通居民房,這個還要問一下。”
後世很多人都說,1980年的11月京城誕生了第一座商品樓。據《bj房地產誌記載:那年“bj市在團結湖統建的住宅樓房中撥出兩棟出售給個人,每建築平方米售價平均180元。”
然而,嚴格說來並不是。
我國的第一棟商品樓,是始建於1956年、落成於1958年,坐落在上海餘慶路189號的“華僑公寓”。
這座“新中國第一公寓”高8層,建築麵積4284平方米,共有住房35套。
工程總投資額70萬,由上海中華企業公司負責興建。創造了當時眾多的第一。
公寓內鋪設了進口木地板,安裝了暖氣片,大樓內部還裝有2部電梯。
這些配置都是當時上海普通民居所不可企及。公寓落成以後,由雙清樓主專門為大廈題寫了“華僑公寓”四個大字。
這座公寓也不對內銷售,專供海外華僑。
其實就是為了用高價賣樓、籌集外彙。
但是海外華僑紛紛解囊,哪怕自己不住,知道了這個消息、又有能力的話,也要買一套。而有些華僑則直接買房回國,直至今日,還有許多華僑後人居住在這棟公寓裡麵。
幾年後,1962年,京城缺少外彙,也照貓畫虎,興建了“園村華僑公寓”售賣。1966年,廣州也建成了我國第一個華僑住宅區“華僑新村”。
也不知道是墨守成規還是有人發話,反正之後華僑隻能買華僑公寓或華僑新村幾乎成了一種慣例,反倒普通住宅,極少有人敢賣給華僑和外國人。
現在不管是真的還是開玩笑,周正東他們想在這裡買房,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