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星期五,農曆八月十三。
中秋將近,河裡的水位相比高峰,已經退了幾乎一半,而且水流平緩,遠遠不像夏天時那麼湍急。
距離河岸不遠的地方,小船拋下鐵錨,穩穩停在水麵上,船尾放著一隻小木桶,木桶裡裝滿了乾枯的泥巴,中間開了一個洞,一把自製太陽傘插在裡麵,遮擋住還有些炙熱的陽光。
陳凡坐在竹椅上,手邊是一張小桌,桌上擺著一隻大茶壺和一隻茶碗。
當然少不了他的旱煙杆。
靠在椅背上,陳凡抖了抖竹竿,眼裡浮現幾分嫌棄。
又是巴掌大的小魚,今天運氣欠佳啊。
用巧勁將魚甩開,拉起魚線,重新上餌,再次拋進河水裡。
身後船艙裡,已經有兩桶大魚。
坦白說,漁獵技能到了LV5以後,釣魚這件事就少了很多樂趣。
可是除了釣魚之外,還有什麼樂子呢?
他將魚竿插進一隻斜口衝天的竹筒中,拿起旱煙杆,捏了團煙絲塞進煙鍋,點燃後抽了一口,吐出一股煙霧,懶懶地伸了個腰。
偷得浮生半月閒呐。
自從2號回來之後,他基本上就進入半養老狀態。
早上起床,吃完早餐之後,趁著清晨的涼爽,圍著房子所在的小土坡散個步。
現在的小土坡,南邊是十幾顆高矮不一的果樹,果樹下麵原本是一片草地,草皮還是從大堤下麵鏟回來的,後來從上海崇明農場買回來的鮮花也種在這裡,金秋時節,菊花、月季、蝴蝶蘭、牽牛花等開得正豔。
估計明年還會更多。
南坡下麵便是一片寬敞的平地,平地緊挨著知青大院,由於之前建房子的時候,這片地也做了修整,可謂是“斬草除根”,所以隻是一片夯實的泥土地坪,可以當個小廣場用。
至於挨著平地的知青大院,已然靜寂無聲,裡麵的屋瓦倒是完好無損,也不知還會不會有人入住。
穿過平地往西,便是西坡。
西坡上原來的雜樹基本保留下來,隻把雜草鏟乾淨。由於這裡的地勢崎嶇不平,便被陳凡改造成藥園,凡是盧家灣能找得的藥材,這裡都有種植。
現在也成了楊梅釀酒和黃鸝做飯采集藥材的地方,當然,她們用不了這麼多,大頭還是收集起來,炮製過後,和陳凡從地委衛生局買回來的上百種藥材一起,放在後來打造的一個藥櫃裡。
可惜,陳凡平時不會在這裡看病,社員們若是生了病,還是會去找5隊的衛生員張覺民,再不濟也是公社鎮上的衛生院。
因為從小隊到大隊,領導們都跟社員們交代過,陳老師很忙,彆什麼小事都去麻煩他,等衛生院裡治不了再說。
然後到今天還沒人找過他。
藥園西邊是隊裡的稻田,陳凡裝模作樣地看過之後,便繼續散步。
繞過了藥園,是後坡下麵、深坑改造的稻田。
稻田旁邊的岸上,就是他家的牲口棚,三隻豬、兩匹馬、兩隻羊都住這裡。
兩隻狗子住緊挨著房子後牆的狗窩,那也是它們的夜間值班室,隨時注意家裡安全。
會飛的就在屋簷下給它們做窩,熊貓自然住在熊貓園裡。
其實最可憐的還是它們,除了圈養的豬之外,其他動物都有出來放風的時候,甚至還有一條蛇是散養,隻有它們沒有出來過。
本來陳凡還帶它們出去玩過一次,可是村裡那些小孩子,看見熊貓就邁不開腿,嚇得滾滾抱著陳凡不撒手,兩隻小的更是把腦袋紮進媽媽懷裡,都不肯抬頭。
最後還是陳凡找了輛板車,把它們拖回去的,之後就再沒放出來過。
至於後坡的情況,除了在林子裡開出一條通往坡下的小道,其他植物基本沒怎麼動過。
就連東邊與大堤相鄰的東坡,也種了幾十顆移植過來的水杉,並保留了原來的雜樹植被。
這些大樹小樹一起攜手努力,擋住了大堤上吹過來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沙塵,為家裡的潔淨做出了卓越貢獻。
繞一圈回到坡頂,這裡除了房子和熊貓園,還有四株位置不一的樟樹。
樟樹能驅蟲,還能提供樹蔭,為房子遮擋西曬的日光。
房子南北通透、風兒暢通無阻,東邊遮沙、西邊遮陽,一切都經過最合理的計算,完美。
散完步之後,陳凡便將自己親手打造的韁繩、馬鞍等裝備,給小馬駒裝上。
然後帶著一群動物,一邊教小馬正確的奔跑姿勢,一邊招搖過市,去5隊找肖隊長他們扯淡。
他也不是隻扯淡,有時候也會去楊梅管理的釀酒坊,指點她釀酒的手法和工藝,又或者去大隊部中院的食堂,教黃鸝幾道菜。
自從開了這個釀酒坊和食堂之後,她們兩人的手藝是大有進步。
無論釀酒還是下廚,都需要反複的練習,才能熟練掌握技藝、並繼續進步。
雖說之前她們跟著陳凡學了很多東西,可到底還是有些手生,直到來了大隊部,有了更多的
練習機會,才將師父教的東西慢慢消化。
至於劉璐,當然也不會落下。
從上海回來後,第二天陳凡就帶她去了大隊部,隻用了兩分鐘時間,大隊部全體領導就集體通過一項決議。
決定成立盧家灣服裝培訓班,招收12歲以上、20歲以下的女青年,由劉璐出任培訓班老師,教她們裁縫技術。
並且向縣商業局打申請,購買50台工業縫紉機作為教學用具。
這個服裝培訓班,自然是為日後成立盧家灣服裝廠而準備的。
要不然等以後工廠都建好了,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人,豈不是鬨笑話?
而這50台工業縫紉機,隻是培訓班專用,等以後服裝廠成立之後,還會申請大批購買。
像工業縫紉機這種東西,本來產量就不高,有條件生產的廠家不多,最少也要提前三個月打申請,工業廳才有足夠的時間來調劑或安排生產。
這還是反應快的,若是慢一點,提前一年也未必能有貨。
盧家灣又是個小小的生產隊,優先程度被排在最後,……陳凡已經想好退路,萬一不趕趟,那就找機械廠兜底。
反正以機械廠現在的條件,生產電機也不是什麼難事,而且他們也一直在生產家用縫紉機,隻要稍加改造,滿足盧家灣服裝廠的需求,應該沒問題。
至於工業縫紉機所需要的電力,等盧家灣和青山公社合作開發的小水電站落成,就能解決這個當下最大的難題。
所以,盧家灣服裝廠,指日可待。?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