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廣告(2 / 2)

穿在1977 狸貓換銀子 6802 字 1個月前

陳凡趕緊打斷他的話,正色說道,“我車子後備箱還有兩台電腦,待會兒還要坐船,實在不好拿,等明天盧家灣的人過來送貨,您讓他們幫我帶回去。”

楊康年點了點頭,“也行。”

說完又扔給陳凡一支煙,好奇地問道,“我聽說現在的電腦可以辦公,你跟我說說那個電腦唄,像我們這種工廠,能不能用得上?”

陳凡,“可以啊,連我都能用得上,你們怎麼用不上?而且我老舅公司剛成功研發出了漢卡,就可以讓電腦直接使用漢字的東西,有了漢卡,就能在電腦上打字,而且還不用專門去學,會拚音就能打字,特彆方便。

另外電腦還能做表格、自動彙算,無論是行政、財務,還是技術部,都能用得上。”

楊康年嘶了口氣,眉頭緊緊皺起,“這麼說的話,那電腦是個好東西啊。”

隨即看向陳凡,“那東西貴不貴?好買嗎?”

陳凡笑道,“電腦大概1000到1500美元之間,至於漢卡,還沒有定價,不過肯定比電腦便宜很多。買也好買,要是你們單位有外彙,直接找進出口公司下訂,不用去美國,在香港或小本子就能買到。

哦,對了,漢卡就還要等一段時間,但也不會太久,年底前應該可以量產上市。”

楊康年聽著輕輕點頭,隨即笑道,“這樣的話,那我乾脆等年底再說。”

陳凡頗有些驚訝,“有外彙了?還不用打報告?”

楊康年打了個哈哈,“你要說幾十萬、幾百萬美元,那我真沒什麼辦法,隻能找上級求援,可幾千美元的東西,我還是能拍板滴。”

隨即故作神秘地壓低聲音,說道,“好多單位都求著咱們買車呢,回頭我找進出口公司打聲招呼,提前給他們交車,幾台電腦就當是抵扣車款了,隨隨便便就能平掉。”

陳凡頓時恍然,這就是當今福利單位的優勢啊。

隻要單位紅火起來,多的是辦法與其他單位交換資源,不多的一點外彙,確實不算什麼。

再想想4月份自己第一次賺到外彙時候的情景,幾千美元的份額都能讓楊叔激動不已。

嘖嘖,可謂是半年河東、半年河西啊!

坐著抽煙喝茶,不知不覺,便到了下午3點左右。

陳凡看了看手表,“楊叔,我得走了,待會兒還要去棉紡廠看看,再晚就要摸黑趕路咯。”

楊康年有些不樂意,“你小子,每次都是來去匆匆,都沒好好在這裡住幾天,你嬸子還想見見你呢。”

陳凡嗬嗬尬笑了一下,“下次,下次一定。”

跟楊康年他還有點工作上的話題聊,去見他家裡人,聊什麼?

還是能免則免吧。

臨起身的時候,陳凡又想到一件事,壓低聲音說道,“楊叔,你現在是書記廠長一肩挑,我知道是為了更方便雲汽廠走入正軌。不過等以後肯定還是要分離的。

您得提前做好打算,是往哪條路線去走。若是想進入政府單位,就要把廠長的位置放出去,否則就要讓出書記。這個您得考慮好。”

楊康年笑了笑,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沒想到,你還能想到這一點,不錯不錯。”

隨即又拍了兩下,“放心,我有數。”

見他這麼說,陳凡便不再多說,起身告辭。

剛才中午吃完飯之後,黃導演他們就回了雲湖賓館、商討下一步拍攝的問題,所以此時陳凡也不用去跟他們道彆,直接上車離開。

出門右拐,不一會兒到了棉紡廠,薑恒正在車間安排羽絨服麵料生產線的工作,見到陳凡過來,他本想讓生產副廠長繼續,自己帶他回辦公室。

陳凡趕緊擺了擺手,“薑叔,不用這麼麻煩,我待會兒就走。”

薑恒愣了愣,看著他問道,“這麼著急?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陳凡笑道,“昨天到的雲湖,上午去《雲湖戀》劇組看了看,中午在雲汽廠吃的飯。”

隨即把雲汽廠免費借車的事說了一下,然後說道,“薑叔,車子出現在電影裡,等於就是在打廣告。咱們棉紡廠有布料、有服裝,甚至還有鞋廠,其實也可以跟他們黃導演談一談,給他們讚助點東西。

就是這個沒有汽車那麼自然,但也還是可以談談。

他們就住在雲湖賓館,您要是有這個想法,去找他的時候,可以提我的名字。如果他覺得為難,您不妨考慮一下,給他們讚助一點電影膠片,他們肯定很樂意。”

這年頭的膠片肯定很珍貴,要不然也不會限定耗片比在1.2以內,1.2隻是底線,合格線是1.1,可見膠片的難得。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買到。

當年跑步前進的時候,文藝界也要跟著全國一起“發射衛星”。

怎麼發射呢?

比如說,當時真理部就對不少地方、或者不少文藝骨乾提出了要求,“兩年要超過魯迅”、“每個縣都要出一個郭某若”、“一個晚上寫60個劇本”等等……

就連夏衍,也對自己提出要求,用半年時間“寫一個多幕劇、兩個獨幕劇;每月寫小品、評論一篇以上;寫成《五四雜憶》初稿;重溫和精讀《矛盾論》《實踐論》,做學習筆記……”

至於電影界,自然是多建電影廠,也就是那個時候,幾乎每個省都建成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廠。

能不能拍是一回事,設備、人員必須配齊。

呃……,這個人員配齊,還真的就隻是配齊,至於能不能乾活兒,那是另一回事。

但是在上級眼裡,有了電影廠,就必須接受任務。

不僅有任務,還一定要“超額完成”。

所以說,江南省也有自己的“江南電影製片廠”,嗯,不是上海那個江南電影廠,若有重名,純屬巧合。

但是呢,這個江南電影廠就是個草台班子,除了兩個拍過幾集紀錄片的人擔任導演職務,再從電視台借了兩個攝影師做攝影……好吧,其實隻是借個名義,人家還是在電視台工作。

除了這寥寥幾個人勉強算“專業”,其他人都隻是湊數的,每年拍點樣板戲就算完成任務。

可是上級配發的膠片卻不少,因為也是在那一年,位於保定的電影膠片廠正式投產,雖然當年產量不高,但是後來又擴建了兩次,基本上可以滿足上級的任務要求。

其中就包括給全國各個電影廠供應膠片。

這麼一來,在北影廠、長影廠、上影廠等電影廠因為創作旺盛,而缺少膠片的時候,其他各個省的電影廠,竟然還有多餘的膠片,躺在倉庫裡睡大覺。

棉紡廠的布料和服裝也是好東西,拉點“瑕疵品”去省城,找江南電影製片廠的領導,換一些“報廢”的膠片,也很合情合理吧!

有了膠片開路,隻要棉紡廠的要求不太過分,黃導演絕對會答應。

兩人聊了一陣子,沈雪怡也聞訊趕了過來。

相比薑恒隻關心工作,她對女兒更上心一些,來了就問兩姐妹在上海的情況。

陳凡自然是報喜不報憂,……好像也沒什麼憂可報。

聽見兩個女兒在上海都過得挺好,甚至開啟各自的事業,沈雪怡和薑恒很是開心不已。

陳凡也沒在這裡多待,眼看時間差不多了,就要告辭走人。

薑恒兩人都知道他是個大忙人,指不定回盧家灣有什麼重要的事,便也沒有多留,將他送到車間外麵,目送著車子開出廠門。

陳凡開著車,不一會兒到了貨運碼頭,熟稔地給了管理員兩包煙,將車子停在旁邊,掀開小遊艇上的油布,轟隆隆地往滾滾江水而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