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摩托車和保險的話題,我這兒還有一部劇,叫做《騎趣保險》。”說著,高鬆然將一個視頻文件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上打開,投屏,補充道:“隻可惜是英文劇,不過底下有中文字幕——我自己配的哦!”
少數幾個平時聽課的同學都懵了:本來課程進度就比彆班慢,新老師不僅不趕進度講課,還給大家看劇?
《騎趣保險》是一部小成本連續劇。劇裡,幾個米國年輕人當上了保險公司的評估員,經常騎著摩托車出外勤,去勘察汽車、房屋的受損情況,這部劇講的就是過程中發生的一係列趣事。高鬆然做字幕時,也並沒有按部就班地翻譯,而是加了點無傷大雅的“私貨”。
可惜,隻拍了一季就停播了。因為小眾,在國內也沒有得到任何字幕組青睞。
在米國交換那一年,高鬆然的合租室友是個叫馬修的年輕導演。兩人合租一年,相處愉快。
高鬆然回國前,為了感謝這一年來源源不斷的華國美食投喂,馬修把這部劇剪輯完成的前三集當做禮物,送給了高鬆然。
這是馬修執導的第一部作品,很有紀念意義。
劇裡年輕演員的演技說不上拙劣,但一看就是新人作品,略顯生澀;作為喜劇片,很多笑點都改編於流行於青少年中的網絡梗。
這劇沒火,很大的原因是小成本製作,無法與電視台協調到合適的播放時間。工作日下午兩點,是米國家庭主婦們忙完半天家務、退休老人出門曬太陽的休閒時光。這些人看到這部更貼合年輕人喜好的劇,必然沒什麼興趣。
此外,不少劇情與生活實情有出入,有點生活經驗的人,都會覺得這部劇太假。所以,這部劇在成年人眼裡並不受歡迎。
少了觀眾的口口相傳,自然沒有人氣。
若是把受眾換成青少年,憑借這劇中顏值頗高的俊男靚女、切合年輕人的網絡梗,不一定還是同樣的命運。
利用畢業後的空閒時間,高鬆然給這三集配了字幕。以後要當高中英語老師了,說不定可以給學生看看,當個消遣。
隻是沒想到,居然這麼快就用上了。
播放開始,高鬆然同時開啟了係統送給自己的見麵禮。
【興趣寶盒(試運營專用):課堂上使用後,學生注意力集中,能記住這節課裡輸入所有內容,並產生濃厚興趣。必須在宿主上的前三節課之內使用,逾期無效。】
得到係統,看到這件道具的第一時間,高鬆然就開始思考:前三節課都能用,但10班的情況注定了,如果第一節課無法引起他們的主意,以後就很難讓學生再提起興趣。
固然可以使用這四十分鐘的時間講課追進度,但之後沒了道具的效果,一切將回到原樣,今天追回來的一點進度又有什麼用?
所以,高鬆然的策略是,第一節課著重於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那個說英文的世界。
而這部《騎趣保險》,便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一把鑰匙,甚至還能結合實事,和黃老師的遭遇聯係起來。
……雖然有那麼一點無良。
“好帥!”劇集男主角出現的第一秒,第一排一個女生就欣喜地叫出了聲。
這個女生名叫胡小舞,是個有意學表演的藝術生,文化課成績稀爛。學校禁止染發、化妝,她卻俏皮地將前額一小撮劉海染成了深藍色,還描了眼線,是個不走尋常路的姑娘。
同桌丁悅皺眉,不同意胡小舞的意見:“這人胡子拉碴的,不帥吧?”
高鬆然就坐在她們前麵不遠處,對話清晰入耳。這男主角有多帥,高鬆然是真沒覺得。這當然不是處於同性之間的嫉妒,他覺得本集後半段出現的一個男配角,才該是十幾歲的女孩最喜歡的金發碧眼奶油小生模樣。
但胡小舞不這麼認為:“胡子不是問題,這人的發型拖累了他的顏值。胡子拉碴不要緊,關鍵頭發也亂糟糟的。也許造型師